元宵節來了,可以跟孩子說說元宵節的故事,帶孩子提燈籠、玩猜燈謎,感受過節的氣氛及樂趣,讓孩子的童年留下對節慶的溫馨記憶。
文/信誼編輯部
你對燈會的記憶有哪些呢?是不同縣市主辦的大型燈會和新科技下的酷炫花燈?還是各個廟宇前展示的傳統故事花燈?或是猜對燈謎時有如中頭彩的歡呼?
最會說民俗故事的李南衡先生,在台灣當代社會中,是具備多重身份的文化人。從事兒童文學編輯和創作超過三十年,他不但是兒童文學的耕耘者,也致力收集文化史料。讓我們透過他對元宵節的記述,來跟孩子一起認識元宵節吧!
李南衡爺爺說元宵節的由來
農曆元月十五日是上元,這天晚上就叫做「元宵」。農曆新年的歡樂氣氛,要過了元宵才算結束。
兒童喜歡元宵,並不是因為廟會舉辦的猜燈謎大會,也不在於吃那包有桂花餡、棗泥餡或豆沙餡的大湯圓。他們最感興趣的該是花燈。元宵迎花燈由來已久,所以元宵節又叫做燈節。
花燈的由來傳說不一,而本省民間流傳的一種傳說是這樣的:二千年前,佛教傳入我國之後,每年第一次月圓的夜晚,人們都能隱隱約約地看到月光下有一群天神在翩翩起舞。有一年的元月十五日夜晚,人們正看得興趣盎然,忽然天空飄來一片黑雲,遮住了月亮,一時看不到天神,於是人們大為恐慌,便拿著火把來找天神。從此,每年元宵,人們依然不厭其煩的燃著火把來找尋天神,久而久之,就以燈籠來代替火把。
燈籠的樣式,由古至今經過許多設計和改良,種類非常多。有八、九丈長,作成十節、八節,每節點燃蠟燭的長龍;有張著大口的獅子等各種動物的形象;有鳥、魚、花卉;有人物故事等各種華麗的花燈。有些寺廟還舉辦花燈比賽,獎勵設計製作,並展示各種獨具匠心的花燈。
為人父母可以利用假期,和孩子一起設計糊畫各種可愛的小燈籠,讓孩子在元宵提著燈籠玩。更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告訴孩子:火的各種用途,以及火燭不小心的危險性和嚴重性,提醒孩子不能隨便玩火。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