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電影

《龍貓大王通信》專欄:「報告班長」「熱帶魚」讓你與整個台灣成為好友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發布於 2023年08月07日04:00 • 龍貓大王通信

有句歌詞這樣說,「朋友一生一起走」。但朋友不會因為一句歌詞就一起走一生,朋友之間必然有些共通的興趣、與相繫彼此的情感連結。在上個世紀,電影是社會主流的娛樂活動,跟朋友一起看電影,是很多人會選擇聯繫友誼、堅固友情的活動。哥兒們在週五晚上拎著兩手啤酒,選一部被影評鄙視到底的「爛片」,然後邊看邊黜臭主角為什麼被追殺時總要往樓上跑?姊妹們也許會在某人失戀時,到電影院選部苦情慘戀愛情片,好好地為銀幕上的無緣情侶(與自己)哭一場。電影,不只是膠卷、爆米花與會動的影像,那部你們都看過(N次)而且都喜愛的電影,很可能是讓你們結伴走一生的某個關鍵。

為什麼電影有這樣的魔力?一個原因是電影反映了當下的現實,而這種現實很可能未來被時代浪潮沖刷殆盡,但是電影膠卷卻保留了那個年代的某些現實,令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們,有了一個共同回憶過去的根據,由此產生了某種同儕意識……而 1987 年的《報告班長》是個最好的例子。

兵役曾經是台灣男孩的夢魘,也曾經是台灣男人公認能讓你「從男孩蛻變成為男人」的關鍵,可以說義務役變成了上個世紀台灣男人的「成年式」。服役不再只是盡國民義務,它是帶著無數神秘話題的必經儀式,除非你經歷它,否則你就永遠無法理解它,甚至也很難被允許談論它。當兵的小故事可以變成朋友間任何冷場時刻的救星,當兵的笑話無論多爛都會有人翹起嘴角。

而開啟台灣影史長達十數年「軍教片熱潮」的《報告班長》,將男孩入伍的震撼、無奈、新奇與荒謬,精準地紀錄在電影裡。現代孩子也許會舉著進步思維,批判這部電影的荒謬情節。但是,這種荒謬曾經是鐵打的現實,而無數台灣男性觀眾在欣賞它的同時笑到落淚、同時感同身受……也許他們會回憶起那年一起入伍的同袍……與一段難得的友情。

1995 年台灣電影《熱帶魚》,是另一部適合朋友一起看的作品,它與《報告班長》截然不同,而它至今仍然在網路上,以某種形式堅強地活著。這部電影的幾句台詞,例如「愛你去死啦!愛!」,或是「嫌難看,回去看你老母啦!」許多人只要讀到,腦中立刻迴盪起文英中氣十足的聲音。《熱帶魚》已經不單純是一部電影,它的許多部份在網路上成為了永生不死的迷因,在文英 2009 年癌逝之後,她仍然藉著《熱帶魚》活在任何需要她幹譙的網路推文與留言裡。

(Source: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Source: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一定有許多新生代觀眾是因為這些迷因,才反過來去觀賞這部讓文英得到金馬最佳女配角獎的《熱帶魚》,而對當年有幸能在大銀幕親耳聽到文英大罵「靠北」的觀眾而言,他們早就在「迷因」這個單字被發明前,就已經用「愛你去死」來與朋友打招呼。

1995 年,好萊塢電影早已大舉進入台灣市場十年,台灣電影的榮景已經遠去,但《熱帶魚》這樣的在地喜劇,仍然能讓許多台灣觀眾呼朋引伴進場觀賞。因為《熱帶魚》有著 Made in Taiwan 的生命力,有著英文翻譯難以表達的「愛你去死!」台詞,與台灣人才會理解的「感情放一邊」笑點。在觀眾被《熱帶魚》逗得樂不可支的當下,所有觀眾之間瞬時都有了一種隱形的連結,這種不分階級與芋仔蕃薯的連結,是真正的台灣情感——也許那瞬間我們都成了朋友。

(Source: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Source: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國家影視聽中心舉辦「我最愛的臺灣電影:劇情長片」票選活動,自己的電影自己選!國家電影與視聽文化中心邀請你選出心中最愛的臺灣電影!電影述說著臺灣的故事,也是你我的美好記憶。現在就選出你心中的臺灣電影吧!全民票選活動現正進行中

延伸閱讀:《無影無蹤專欄》:笑片大導忤國逆黨之作《異域》

【本文由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企劃展出】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