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黃芸涵/綜合報導
「這種是社區大樓常態嗎?」一名網友在PTT上表示,半年前買下高雄兩房預售屋,因為低總價,住戶及管委會年輕化,幾乎都是8年級生,但自從他加入社區群組後,離奇事件一直發生,並慶幸「還好沒自住」。
該網友透露,他是第一次買大樓,社區戶數200戶以上,其中兩房物件占了6至7成,權狀約20至25坪,僅少數是三房40坪。半年間社區行情也漲不少,2房不含車位,從開賣時500多萬,到後來漲到700多萬。
不過,他加入社區群組後,接連看到光怪陸離的事,「抽煙、陽台丟垃圾都基本款,還有狗便狗尿、門口放雜物堆垃圾,群組討論馬後炮一堆,決議不了什麼事,很計較公設電費、管理費」,因此納悶詢問,這種是社區大樓常態?
他更提及,每坪管理費60元,公設多且豪華,附設閱覽室、健身房、有氧教室、烹飪區、卡拉ok、視聽室,兒童遊戲室、撞球室、吧台區,只差沒有游泳池。戶數雖多,但也因小坪數關係,其實沒多少錢,「物業管理聽說一個月就要20-30萬,還要加清潔,垃圾處理、定期保養等,管委會成立後馬上就發現可能難以維持,就提議公設收費,真的是有夠慘。大家要注意管理費低不是好事!」
他慶幸,該大樓是買來出租,雖然自己目前住透天,戶數少,且運氣好都是好鄰居,鄰居也很有錢,幾乎沒來住。由於上述經歷,很擔心以後住到雷大樓難適應。
文章曝光後,網友點出避免踩雷關鍵,「戶數越少越好,管理費高於平均值更好」、「有錢人素質不一定比較好,但總是有錢,至少可以處理問題」、「有套房、兩房的規劃基本上出租比率高,所以自住一般是建議選三、四房混雜,但沒有套房、兩房的房型」、「地主戶多的社區也保重」、「管委做不做事,有無能力也很重要」。
內行人指出提高費用才是重點,並試算管理成本:「物管公司,一個24小時的哨+常日班秘書+常日班清潔大概21萬,垃圾處理現在漲價了,含回收大概2萬多,電梯保養一台7500,公設收費基本上沒意義啦!根本不是穩定的收入來源,管理費提高才重要」。
原則上,居住品質與戶數多寡有直接關係,但連帶須評估人力結構、管理費、公設及坪數大小等方面問題,景文物業管理機構董事長郭紀子建議,小宅社區大樓,戶數不超過百戶較剛好,挑選以實用性為主、低公設比建案。
郭紀子指出,以管理費來看,假設每戶15坪,每坪管理費100元,每月僅15萬收入支撐社區確實困難,光是保全人員支出就沒了,其他保養費用更不說。
更多好房網News→
YouTuber開箱龜山A7新家 裝潢費一公開…網推務實:大多人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