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每天只睡5小時,卻充滿活力的秘密!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多吃虧,有「量」才有福

50+好好

更新於 07月01日02:33 • 發布於 06月30日22:00

文/王美珍 攝影/日日寫真 內文圖片/陳威明提供

編按:面對超高齡社會來臨,醫護人力不足,我們的未來怎麼辦?當去醫院看病,如何避免不安、不耐的心情,有更好的感受,甚至被療癒?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從「心」的工程下手。

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183公分的頎長身高,聲音如雷,一頭白髮。

入夜後漆黑的榮總,如仍看到一格頑強的白燈,那就是院長室。他常是辦公區最後一個離開醫院的人。

「還好太太包容我,午夜12點,太太會會準時打給我,問:『你還好嗎?』怕我萬一心肌梗塞倒下來沒人知道。」陳威明說。

每天,陳威明會親自閱覽每一封病人的投訴信與感謝信,如果同仁有反應問題他也會親自處理。此外,他仍堅持看診與開刀,每週仍留時間給病人。

「有次開到半夜2點結束才吃便當,吃到一半睡著,便當就灑在我的手術衣上,還被住院醫師拍了照。我說,『照片流出去你給我試試看!』」陳威明笑說。

其實,好多年前陳威明始終染著烏黑髮色——很少人知道,他不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年輕,而為了讓生病的老母親放心,因媽媽總是擔心他工作太操勞、老得快。

直至母親離世後,他立即復原白髮的「真面目」,同事們頓時嚇一跳。他曾寫下扎心感觸:「即使我塵滿面、鬢如霜,又有誰會牽掛呢?」

這曾刻意染黑的髮,正是陳威明性格的縮影:為了讓他人安心,他願意撐起精神,當那個最強壯的人

陳威明擔任骨科主治醫師時,最後一次陪母親出國。當時的他其實已白髮,為了不讓母親擔心,刻意染上黑色。
陳威明擔任骨科主治醫師時,最後一次陪母親出國。當時的他其實已白髮,為了不讓母親擔心,刻意染上黑色。

40年的病患稱他:「給病人最大安全感的醫生」

從1995年當主治醫師到現在,陳威明總共開了3萬多台的手術。網路上只要有任何陳威明的影片或報導,底下總有數不清感謝救命的留言。

年輕實習時的經驗,深深影響他。有位榮民褥瘡氣味刺鼻,無人敢近。「我去幫他清傷口,別人一天換一次,我一天換3次,一個月就長肉了。病人的女兒哭著說:謝謝你幫我爸爸做的事。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當醫生真的可以幫助人,我一個小小的實習醫師也可以。」陳威明說。

跟著陳威明超過40年的病人韓秀真,形容他能「給人最大的安全感」,「只要開刀的前一晚,不管多忙,他一定會去看看隔天開刀的病人。有次已經晚上11點半,年輕醫生眼睛都累到瞇成一條線了,他還是會帶著團隊來,讓病人知道,他在乎你。」

「最感動的是,我們不是名人政要,只是市井小民,他一樣這樣對我們。」韓秀真說。

有時急起來,陳威明甚至會親自打電話給病人。他回憶,曾經有位阿嬤因孫子骨頭痛就帶去國術館,但骨癌初期的診治會影響存活。「我就天天打電話到他家吵,勸他們千萬不要吃草藥趕快來治療。這已是20年前的事,前一兩天這家人還來找我,現在治療好了,結婚了,送喜餅給我。」

「我當時如果沒有那麼雞婆,墳墓的草已經比人還高了!」陳威明說。

當別人說醫療產業是夕陽,陳威明還是選擇當朝陽。當兒子以前考大學填志願時,他本來奉勸兒子,不要當醫生,因爲太辛苦。沒沒想到兒子說,「我看你和媽媽都還滿快樂的啊?」

陳威明和同為醫師的妻子林佩玉,伉儷情深。
陳威明和同為醫師的妻子林佩玉,伉儷情深。

將心比心做管理 獲2024年全球最佳醫院評比全台最高

根據《Newsweek》與全球調研機構Statista合作2024年最新出爐的全球最佳醫院評比,榮總是全台唯一入榜前250名的醫院。衛福部健保署公布最新111年醫療院所財務報告,在醫務收支結餘全台前20家院所的護病比中,北榮的護病比為6.7,遠低於最高的11.8,顯示病人能得到較好的護理照顧。

「如果要我天天只批公文,我一定馬上住院!」陳威明來說,行政比開刀難得多。作為有9千名員工的國家級醫學中心,其規模比許多企業還大;在健保艱難的環境下,他如何領導團隊?

「我沒有念過醫管、EMBA,但最重要是『將心比心』,幫同仁解決問題!」陳威明舉例,當有人反映找不到停車位,他開始全面普查,把霸占的位置釋放出來。有人說電梯等很久,他親自召開會議,改善樓層配置,天天去看,直到它改變為止。

榮總副院長李偉強形容陳威明的外科醫師性格,體現在管理上。「就像開刀不能假手他人,他會親自找出問題並處理;他著重病人的溝通、有好的感受,對員工也是一樣。」

在每一個部主任布達典禮上,陳威明會送上親手栽種的小樹,若該部內鬥很多,他會送部主任一株仙人掌,直言「你們部刺很多,請把它彌平」。此外,每個月他都親自寫公開信給員工,最長一封達15頁,讓每個人都了解醫院的改革動向。

喜歡攝影的陳威明,常用獨特的視角拍出榮總之美。這也反應映了他的心境,心美,世界就是美的。(陳威明攝)
喜歡攝影的陳威明,常用獨特的視角拍出榮總之美。這也反應映了他的心境,心美,世界就是美的。(陳威明攝)

讓醫護人員後顧無憂 台灣未來才有救

陳威明說,「如果沒有無後顧之憂的醫護人員,不可能提供感動真心的服務。」

面對醫護人力荒,他拿出具體做法。除了讓護理師薪資達業界高標、開放護專生擔任護理師,他於今(2024)年6月率先替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急診5大缺人專科的醫師加薪6千元,讓更多人投入重症。「如果大家都去做不用值班、沒有風險會賺錢的科,以後你的小孩、孫子誰照顧?這樣下去台灣醫界只有3個字:完蛋了!」

上任後,他找了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捐贈協助建設員工宿舍,2024年6月完工,月租僅需1千元。「我鼓勵同仁在這邊談戀愛,在院區拍婚紗有獎勵,院長自己掏腰包!」

平日讓他開刀可能要等半年以上,他還給了員工最務實的員工福利,「我對全院員工承諾,只要你爸媽阿公阿嬤有需要,院長親自操刀,這些人是國家醫療團隊,你的家人也受國家醫療團隊照顧。」

防疫期間,北榮完成多項重大任務,政府發放的防疫獎金全數發給同仁,陳威明規定所有職類、連外包打掃人員都有,就是院長、副院長不能拿。李偉強說,醫院如有得獎,嘉獎也一定由下而記,把榮耀歸給一線同仁。

「有好康的分給同仁,先犧牲自己。同仁知道你疼他們,士氣就會高昂。」陳威明說,這是自己「沒讀過EMBA」的管理學。

醫生不能只是醫匠 不只醫病更醫心

鐵漢之外,陳威明有柔情的一面。他開設大師講堂,邀請高希均、蔣勳、龍應台等人到榮總演講,「醫生不能只是醫匠,多聽人文的講座,對於病人的溝通和溫度會不一樣。」

喜歡花草的他,還在全院種植了4萬棵花草樹木,將廢棄的荷花池改造成「忘憂湖」,林懷民、陳文茜等各界好友捐贈天鵝、鴛鴦和埃及雁等水禽,共有30隻。

陳威明笑稱自己是「一個奇怪的院長」,醫生袍的口袋中,竟隨手可掏出一包飼料,因他壓力大時,也常到湖邊散心。記者採訪時,湖邊有推著點滴架的病人、坐輪椅的老人看著雁鴨滑稽快速划動,大家都笑了出來。

「以前榮總老人多,比較沒有朝氣,講難聽點,有點像進天堂前排隊的地方,但現在整個醫院變得有活力許多。」韓秀真形容陳威明帶來的改變,「他不只醫病,也醫心,那是藥物無法做到的事,對病人有很大幫助。」

陳威明也引進了國內首例輔助治療犬,訓練原本是導盲犬的黑狗「Oba」為安寧病房服務,並請人資部發給員工證,成為正式員工,成為大德病房許多病人的心靈寄託。幾乎每週都有病患家屬,在病人過世後,仍會特地到醫院來謝謝Oba。

具有正式員工證的輔助治療犬Oba,最喜歡黏在陳威明身邊,還會用手叫他。
具有正式員工證的輔助治療犬Oba,最喜歡黏在陳威明身邊,還會用手叫他。

台北榮總大德病房安寧護理教育師劉曉菁表示,「在榮總這麼多年,第一次感受到竟有院長這麼在乎病人的住院環境。他告訴我們,讓病人和家屬看到好的環境,心情也會改變。」

她也透露了一個很少人知道的秘密。「院長說了很多次,如果Oba退休後,醫療的費用他會自己負擔。」對於毫無利害關係的狗狗,陳威明也私下照顧,只因「牠」也是員工。

醫界不能打假球 要回歸健保合理點值

照顧弱勢,是陳威明的一個心念。榮總2023年引進先進的重粒子癌症治療系統,提供弱勢病人2%的免費治療。收治癌症病人的新醫療大樓,他將可賺自費收入的2人房改為健保房,「癌症病人因為要反覆化療,有健保對一般家庭會是巨大的幫助!」陳威明說。

作為健保的堅定支持者,陳威明常自稱「陳健保」。他提醒,「很多人在講醫療創新,宣傳自己做了世界第一例。我奉勸醫界,用新進醫材時,要多想想、多看看,不要變成廠商代言人」

例如,10幾年有「金屬對金屬」的人工關節,但他當時即質疑,原醫材已有同效果,但金屬離子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卻還未知。果然,此醫材不到2年就發現產生了心臟、情緒、甲狀腺的後遺症,全球下架,榮總是唯一沒有使用的醫學中心。

「醫界要多判斷,醫材不是新的最好,如同那麼多交通工具出來,腳踏車沒有被淘汰。」陳威明強調。

作為棒球迷的他,將職棒薪水與國外的差距比作醫界的狀況,「醫生讓病人花不該花的錢,就是打假球。」他主張醫師不應使用無差異功能的自費醫材,好的健保點值是關鍵,民眾應該多支持正派的醫院,財政困難時應該提高保費,保持醫療體系的健康發展。

超高齡社會下健康的秘訣:吃虧有益健康,有量才有福

「給」,大概是陳威明的能量來源。即使行程滿滿,手機總是咚咚響。原來,他常用LINE義務幫朋友看診,還有國外學生諮詢怎麼開刀,他總是有問必答。手機秀出來,正有一位邦交國瓜地馬拉的醫生用英文詢問,他開玩笑說,「但如果斷交了,可能回得沒那麼快喔」,無人知曉的時刻,他用LINE做醫療外交。

年過60,每天要做這麼多事,怎麼辦到?陳威明說,每天灌5杯咖啡,每天只睡5小時,他沒說自己體力好,但說「意志力好」,並補充「意志力就是體力」。

這麼強烈的「利他」精神,從何而來?陳威明作為職業婦女的母親,雖不算富裕,卻曾對貧困學童發獎學金,也曾經因病入院,得知隔壁病人經濟困窘,默默捐出一筆錢解決困難,是他最好的榜樣。

「媽媽從小和我說,『有量才有福』!意思就是,吃虧就是占便宜,當你老是吃虧的時候,朋友就會愈來愈多!」陳威明笑說,這也是他對超高齡社會的建議,「除了多運動,真的要多交朋友、多培養興趣,老後才不會失智。」 (相關閱讀:熟男覺醒:培養工作外的「非正式關係」,才是幸福關鍵

如同黑髮還原成白髮,一直為他人奉獻的他,如果還原成最初的自己,是什麼模樣?「退休後,我想好好的把我的百岳爬完,大山一直在我的心裡。」

愛山與愛攝影的陳威明,在石門山上拍攝奇萊主峰。
愛山與愛攝影的陳威明,在石門山上拍攝奇萊主峰。

他曾於出版的攝影文集中寫道,「登山是一場毅力與耐力的鍛鍊,意志與體能的奮戰。立足頂峰處,大海澎湃,浩淼接天……在山的靜默中,塵囂的煩擾,洗滌清靜,深呼一口氣,活力充沛,志氣昂揚。」

「我常常夢到美麗的福爾摩沙,如果你覺得台灣不夠美,那恐怕是你站得還不夠高。」陳威明說。

或許,這對陳威明來說,不只是山的高度,更是心的高度。

(本文共同刊登於《遠見雜誌》2024年7月號)

加入50+好好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