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天氣熱,腎結石發作的人增多,不少患者趁著就醫詢問醫師各式各樣的腎結石問題,比如說「聽說有腎結石的人要多喝鹼性水,是真的嗎?」、「吃鈣片和維生素C錠比較容易腎結石嗎?」、「每天一定要喝2000c.c.的水才行嗎?」如果您也有相同的疑問,那絕對不能錯過以下的解答!
問題1:為什麼腎結石總愛在夏天作怪?
家庭醫學科醫師鄭翔太表示,腎結石好發於30至50歲,男性患者是女性的2至3倍,造成差異的原因不明,但有可能與荷爾蒙有關。曾經有調查發現,都會區的腎結石盛行率約9%至10%,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但在夏天,可能因流汗多、喝水太少和不良飲食習慣的關係,發作率大約比冬天多吃1至2成。
另外,罹患痛風、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亢進、骨質疏鬆或高胱胺酸血症,以及長期臥床的患者,也都是腎結石的高風險族群,應格外提高警覺。
問題2:腰背痛是腎結石的警訊嗎?
就像許多疾病一樣,腎結石的形成悄無聲息,且是經年累月而成,患者通常是因結石太大、卡住尿道迴路導致腰背疼痛或血尿,就醫檢查才發現。不過,國人普遍有「自己當醫生」的習慣,剛開始發覺腰背痠痛時,總以為只是單純的閃到腰、下背痛。
其實,腎結石發作有一個典型症狀——單側的後腰痛。臨床在判斷腎結石和一般腰痠背痛時,有所謂「Flank knocking pain」的作法,有經驗的醫師只要敲敲下背和後腰處,若發現疼痛集中在單側腰腹的某個點,十之八九是腎結石,而大範圍的疼痛則為一般的下背痛。
問題3:每天喝水滿2000c.c.,才能預防腎結石?
水喝太少確實容易誘發腎結石,但每個人的體型不同,每日喝水量並非一致性的2000c.c.。鄭翔太醫師表示,個人的建議飲水量應參考體重,以「每公斤體重x35至40c.c.」的公式計算每日飲水量,舉例來說,60公斤體重的人每天至少應喝到2100至2400c.c.的水才夠。
不過,比起飲水量,更重要的是「排尿量」,如果尿太少造成尿液濃縮、尿液中的礦物質濃度過高,導致礦物質結晶和腎結石發作的機率,就會比一般人更高。至於多少的排尿量才算正常?原則上,除了腎功能不健全和攝護腺肥大患者本來就有尿量較少的情況之外,一般人每天解尿應有2000至2500c.c.,如果量測時有困難,也可以從尿液顏色做判斷,尿液顏色愈清澈愈好,越黃代表尿太少。
問題4:預防腎結石發作,喝鹼性水比白開水更好?
臨床抽檢腎結石患者的尿液,確實可以發現尿液pH值有偏酸的情況(pH多在6以下),因此許多人認為喝鹼性水可以鹼化尿液、較不容易復發腎結石。對此,鄭翔太醫師表示,身體內的結石有超過8成屬於「草酸鈣結石」,是鈣質和草酸的結合,一般情況下,醫師會幫患者開立「結石清」的藥物,加速尿液中草酸的排出,進而預防結石的形成。
而鹼性水和電解水,雖然pH值偏鹼性,但身體本身就有自我調節的功能,不會因為喝鹼性水而改變體質或鹼化尿液,所以喝鹼性水或電解水預防腎結石是「沒有必要的!」民眾只要喝一般白開水和RO純水這類偏中性的水就行了!至於礦泉水,喝了可能有鈣太多的疑慮,也不建議當作日常飲用水。
問題5:腎結石患者別吃鈣質、蛋白質和維生素C?
原則上,腎結石患者沒有什麼東西不能吃,關鍵在於「量」!以鈣質來說,雖然容易和體內草酸結合成不易溶解的結石,但長期攝取不足也會導致骨質疏鬆,因此醫師建議,每人每日鈣質攝取量控制在800至1000毫克。
蛋白質部分,雖然可以幫助運動族增肌減重,但一般人若吃太多,會造成小腸中草酸的排出,導致尿液中的草酸濃度增加、pH值更酸,反而會提高結石的風險。因此除了健身族或特定族群每天蛋白質建議攝取量是「每公斤體重x1至1.2公克」之外,其餘一般人與結石患者只要「每公斤體重x0.8至1公克」即可。
至於維生素C,則與蛋白質的情況類似,吃太多也會增加小腸中草酸的排出,導致尿液酸化,提高結石風險,因此建議每人每日只要維持60毫克的基本總量,並且分次補充即可。
問題6:腎結石患者有哪些蔬果不能吃?
鄭翔太醫師表示,預防腎結石的方法之一就是減少草酸食物的攝取。在蔬菜部分,菠菜、番茄、十字花科和深綠色蔬菜普遍含有較高的草酸,不建議長期攝取,可選擇較低草酸含量的洋蔥或菇類替代。水果部分,則建議優先選擇低草酸的蘋果、香蕉或酪梨,少吃高草酸的莓果類、柳橙和橘子。而夏天消暑常喝的啤酒,也是高草酸飲品,最好忌口。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