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家族遺傳子宮內膜異位症 9姊妹無一倖免

NOW健康

更新於 2019年01月09日16:22 • 發布於 2019年01月10日00:00 • 健康傳媒 馬姍妤/台北報導

子宮內膜異位症雖是女性常見疾病,但若成為家族疾病就屬罕見,1名患者與家中9個表姊妹同時確診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飽受經痛困擾。婦產科醫師提醒女性朋友,若出現持續性經痛千萬要提高警覺,避免子宮內膜異位症影響生活品質或甚至惡化成卵巢癌。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醫師劉偉民表示,遺傳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生的眾多原因之一,家族中若有人罹患此症,通常其他女性發生率就會倍增。此外,婦女得到子宮內膜異位的機率大約為10%,但有3成女性會在治療後復發,其中約有1%至2%的患者會轉為癌症。根據研究顯示,卵巢癌患者中同時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比例高達25%。

台灣婦科醫學會理事長暨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任醫師王鵬惠說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時,首先須考量患者未來是否有生育需求,原則上建議先採取藥物治療,以改善疼痛、抑制疾病進程為目標保留卵巢功能;若藥物無法改善、疼痛非常嚴重或病灶過大時,則須接受手術治療。

然而,除非女性進入更年期,否則只要有荷爾蒙分泌,子宮內膜異位症就有機會復發,術後5年內復發率甚至高達50%以上,不僅得再次受手術之苦,也可能因重複手術導致卵巢受損,甚至出現早發性停經問題。

王鵬惠指出,過去常用停經針劑藥物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來改善子宮內膜異位症,這類藥物雖有改善疼痛效用,但也容易伴隨像熱潮紅等更年期不適或胃潰瘍副作用,患者長期使用意願較低。目前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口服黃體素,較無過去藥物的副作用,不僅提升患者服藥順從性,長期使用還能降低復發率,恢復患者的生活品質。

劉偉民醫師提醒,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進行性的疾病,若輕忽症狀沒有及早治療,病情只會日趨嚴重,後續的治療也將變得困難。建議有家族病史者如出現經痛、性交疼痛、經期腹瀉等症狀,應儘速就醫檢查,未來若有生育需求更應積極配合醫師指示,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治療後也必須定期回診追蹤,避免疾病復發,並防止子宮內膜異位症惡化變成癌症,造成難以挽回的遺憾。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