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想工作一輩子、為老闆賣肝賣命,理財就成為了必學的課題,尤其在通膨、房價高漲的時代,不只是自己,下一代更需要及早培養財商、累積資產。本期〈封面故事〉專訪3位理財達人,看看這3位理財有術的爸爸是如何教育子女,並透過投資理財、斜槓,逐步達成財務目標!
知名財經作家陳重銘在2019年辭去教職,如今經營退而不休的生活,熱衷在社群分享投資理財觀點,希望協助更多人能不再為錢所困,並透過學習投資理財,找回自己的財務自主權。
年輕時的陳重銘當過5年低薪的流浪教師,每月領3萬元薪水來養育3個孩子,透過兼課、撰寫教科書、減省生活費來提高儲蓄率,並將收入都用在投資台積電(2330)、金融股、元大台灣50(0050)、元大高股息(0056)等股票,至今每年平均賺取逾10%的利潤,並年領500萬元的股息,體現財務自由的人生。
提前離開職場 成為斜槓不敗教主
「我人生的第1個25年是成長和求學階段,第2個25年是從事教職,我希望人生最後一個25年可以讓自己做真正想要做的事。」
陳重銘娓娓道來想提前退休的心聲,這也是多數上班族的真實寫照,但現實是,部分人認真工作大半輩子,不但無法在65歲退休,甚至可能被迫延後退休,財務自由終究遙不可及。
曾經也是低薪小資族的陳重銘以自己為例,即使當時每月的薪水不多,他也會想辦法開源節流、不敗家,以累積資金來投資股票,到了2019年時每年可領到300萬元的股息,「我發現我的被動收入已經大於主動收入後,就決定離開職場,把時間都留給自己。」
提前退休的陳重銘並非整天無所事事待在家,現在的他有著作家、理財講師、全職投資人等斜槓身分,並經常活躍於社群分享投資理財觀念、日常紀實,充分過著財務自由後的生活。
退休族善用時間和興趣 創造第2個被動收入
許多人好奇離開職場後沒有主動收入了,該如何靠被動收入來維持基本生活,甚至有機會提高生活品質,陳重銘說道,除了靠投資理財來打造被動收入,有在經營社群平台的退休族,不妨可利用時間開團購。
陳重銘用自己和在地小農合作蔬果團購為例,「對於小農生產者來說,要將自家蔬果放到大型平台需要較多的上架費,成本可能吃不消,因此他們會選擇KOL來洽談合作,廣告費用通常相對平台上架費便宜,開團的KOL能獲得收益,也能讓粉絲用便宜價買到好東西。」
開團購和接洽商業合作是陳重銘建立被動收入的第2個管道,除此之外,他也持續維持寫作的習慣,在今(2024)年8月推出《打造小小巴菲特2 養成金錢好習慣:陳重銘的親子理財16堂啟蒙課》,推廣親子共讀理財教育。
「寫書對我來說是不斷反思的過程,這對離開職場的我來說相當重要,版稅收入是其次,我更希望出書能對大眾有幫助,父母學習正確的理財觀念後,如果能越早和孩子聊理財,下一代的生活一定會不同。」
陳重銘的親子理財經
在我3個孩子都還小的時候,我就幫他們買台積電,當時股價約60元,一直長抱到現在也替他們存出好幾桶金了。
父母在理財教育時,除了給孩子們魚吃,更要教他們怎麼釣魚,當開始給他們零用錢後,不是要教他們如何花錢,而是要教存錢和如何讓錢賺錢,慢慢引導正確的投資觀念,孩子有了錢後就不會隨意花費而是拿來買股票,領到股息也會持續投入,長大後就能持之以恆地投資。
(圖片來源:Money錢 /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摘錄自《Money錢》2024年8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