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孩子會有個獨特的小被被或布偶,常見不給洗也不給碰,不少父母也都會有「小被被不能洗」的觀念。實際上,直接拿去洗確實可能造成小朋友的陰影,甚至影響未來發展,因為小被被和布偶其實往往比我們所想的更加意義深厚。
但是,台灣環境濕熱,容易孳生塵螨等過敏原,長期下來影響也不容小覷,小被被或布偶不洗更是如此。究竟洗不洗?要怎麼洗?來看專家們怎麼說!
孩子為何依賴小被被、布偶?
心理師:安全感、需求未滿足。
小被被的意義開始出現:
心煦心理治療所蔡岳融心理治療師表示,人的佔有慾、自我概念其實自小就會呈現,某些特定物品是屬於自己的,不容許汙染、侵犯,於孩子大多是小被被或布偶等物。另外,這對孩子也是個「過渡性客體」,媽咪不在時暫時由其他特定物品照顧自己,這可說是孩童無法分割的一部份。
孩子依賴小被被,就像大人依賴手機:
蔡岳融心理師說明,孩子這般依賴通常在2-3歲後就會開始漸漸脫離,轉移至其他事物。若未脫離,可能和安全感、某種內心需求尚未被滿足有關。就像成人常見時時滑著手機,往往出自於某種心理壓力。特別是壓力累積大到讓人難以形容、或是重大事件。
孩子能有什麼壓力?答案多的是。
可能有些人會問:小朋友是能有什麼壓力?這想法或許就是形成小朋友壓力的根源之一,關鍵在不被理解、沒在聽孩子的需求。其他也包括像是長期期待落空、不被照顧、父母情緒不穩定等。若是發現孩子會偷偷和布偶說話,這很有可能是小朋友已經形成不信任了。
強制拿走小被被如同侵略!?
心理師:也得思考強制原因。
小被被如同房子,強制清洗如同迫遷:
蔡岳融心理師表示,小被被其實也像是成人自己的房子、自己的房間一般,是個自己的領域,若是強制執行,對孩童而言很有可能會像是「迫遷」一般,是一種具有侵略、剝奪的行為。這容易使孩子情緒不穩,也可能對照護者的信任度再下降,甚至反感、出現恨意、敵意。
重大課題!強制執行的背後原因。
另一方面,蔡岳融心理師也認為,照護者也會需要思考為何需要「強制執行」,是否出自於某種內心缺乏所形成的控制,各種事情是否多會以「孩子就是要聽我的」進行,若是如此,長期下來對孩子而言可能不斷感到失望,即使孩子沒有發現,實際上也會在生活中一點一點的顯現,例如不知不覺認為父母都不可信、只能靠自己、離家等。]]
小被被、布偶是孩子的安全感,
但不洗又可能引過敏等問題。
當小被被變成塵螨培養皿:
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洪詩萍也表示,接觸孩子久了,其實可觀察到,孩子的依賴可出自某種原因,例如觸感、味道、獨特性等等,也因此常見小被被或布偶每天都需要、不給碰、不給洗。但是台灣海島型氣候的關係,悶熱潮濕,容易形成細菌、黴菌、塵螨等過敏原,據研究約有9成的過敏孩童就是因塵螨所引起。不洗,恐怕長期接觸過敏原。
當人體長期接觸過敏原:
長期接觸過敏原,不只容易引起眼、鼻、皮膚過敏,也可能形成長期存在的過敏性鼻炎、慢性皮膚過敏、氣喘等,或是因鼻過敏而習慣張口呼吸,進而影響口腔結構。對於皮膚、黏膜較敏感的孩童也更容易顯現。
過敏好不了的大人們:
持續有過敏情況的成年人,大多也是因為自小就在存有過敏原的環境中並未獲得改善,長期直接接觸著過敏原。若孩童的小被被或布偶不洗,也將會形成一個長期接觸的過敏原之一。
小被被不能洗,會過敏怎辦?
心理師、醫師:要清有6方法
避免孩子依賴特定物品:
防範過敏以避免接觸為重,洪詩萍醫師建議,父母、照護者在育兒的最初階段就可以先避免孩童依賴同一樣物品,多以擁抱等方式將情感建立於人;需要小被被或布偶,可以多項輪替,如此便能交替清洗。
如果已經形成依賴了:
若是已經形成對單一物品形成依賴了,那麼建議可先與孩子溝通,看是否能在孩子上課等不在的時間點清洗,建議每周至少一次,並且用55度以上的熱水清洗,在洗淨之後曬乾、烘乾。也可以考慮交換條件,就像小型社會的運作一般,合理性也較足。
如果真的無法妥協:
若真的無法妥協、無法取得共識,那麼可以在晴天時在陽台曬曬太陽,以紫外線滅殺過敏原,並拍打將塵螨的過敏原震出、打掉。若再不濟,至於可開除濕機,避免孳生。空氣清淨機則對此無用,因為空氣清淨機是清除空氣裡的有害物質,絨毛物品上的藏的較深,較難有機會根除。
心理師:先補足孩子的安全感。
蔡岳融心理師也建議,在要清洗、甚至丟掉小被被或布偶時,具有儀式感、有安全感的進行,其實較不會又太大的負面影響。以其他能夠建立安全感、替代的方式進行,是可行方式之一,例如新的小被被、新的布偶轉移注意力。也可以用說服的方式讓小朋友妥協,避免強制,讓小朋友之知道東西一樣是他的,而且沒有毀壞,上面也一樣會再有他自己的味道,只是要將上面對他不好的東西:過敏原清除。更重要的是,留心觀察小朋友的需求、背後可能隱藏的是否自己有某些事情沒有理解孩童,使他需要對物品依賴。
《延伸閱讀》
.過敏盡早治療別用口呼吸!以免口臭、牙亂、臉歪、戽斗樣樣來!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