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南迴海岸線坐擁太平洋美景,南迴公路更號稱是全台最美的公路。東風電力公司計畫在此興建 33 支陸域風機,若通過環評、進行開發,不僅將重塑太麻里鄉、大武鄉、達仁鄉的沿海景觀,更可能對當地生態、居民生活與觀光業帶來深遠影響。
專家指出,遷徙的猛禽、蝴蝶及河口繁殖的鳥類,可能因風機運轉而受威脅。不過也有支持者認為,風機或許能成為地方特色,吸引觀光人潮。儘管對景觀與環境衝擊看法不一,當地居民普遍擔憂風機帶來的低頻噪音,將影響健康與生活品質。(閱讀風機症候群點選這裡)
33 支風機矗立南迴海岸
東風電力公司提出的「東風陸域風力發電計畫」(以下簡稱「東風計畫」),預計從太麻里多良村最南端的大竹溪出海口開始,往南經過大武鄉全鄉,最後終於達仁鄉南田村,在將近 27 公里的海岸線上,插上 33 支風機。其中太麻里 1 支、達仁 10 支,大武鄉則有 22 支,平均每 1.2 公里就有一支風機矗立。
根據公開資料,33 支風機單機的裝置容量為 3 至 7 MW,最大總裝置容量約為 231 MW。除風機本體外,開發內容還包括陸域輸電線路及升壓站,不過實際內容會依照審查結論辦理。
開發消息在環境部開發案論壇上引發討論,有民眾質疑會對生態與景觀造成影響,有人擔憂會傷害當地居民的生計,也有人提到西海岸風電受害情況會移植到東岸。不過也有人認為,相較其他發電方式,風電對環境的影響比較小,甚至有助觀光發展。
鳥會:風機影響候鳥、建議另覓他處興建
台東縣野鳥學會總幹事韓立郡指出,南迴海岸是赤腹鷹和灰面鵟鷹的遷徙廊道,牠們在秋天時經過台灣往南避冬,春天時也會再度經過台灣往北返家。雖然猛禽的飛行高度可能會超過風機,但牠們在海岸邊休憩時起鷹、落鷹,都可能會受到風機的影響,「看美國的生態報告,風機下會有一堆鳥的屍體」。
每年徒經台灣的赤腹鷹有廿萬隻,韓立郡擔憂,在牠們的遷徙廊道架立風機,增加牠們飛行的風險,如果赤腹鷹數量因而減少,北方國家的鳥友們一定會譴責我們,「到時候丟臉丟到國外去」。
除了遷徙性的候鳥外,留鳥如鷸鴴科和小燕鷗都會在河口處產蛋,小風機對海岸環境的擾動一定會影響族群的繁衍。「我建議還是另尋他處,(風機)不要蓋在這裡」。
遷徙蝴蝶恐遭殃,學者:需審慎考量
義守大學原住民族學院院長及特聘教授趙仁方是台灣蝴蝶專家,近年也指導學生進行台東大武地區斑蝶類蝴蝶越冬生態研究。他明白指出,「南迴海岸若要蓋風機,蝴蝶遷徙的因素一定要納入考量」。
趙仁方說明,該處一邊是山、一邊是海,通道非常狹窄,氣流如同一個漏斗一樣,幫助蝴蝶飛越。沿著山壁飛行的蝴蝶雖然不會飛到風機葉片的高度去撞機或被攪打,但風機運作時帶動的氣流,卻會影響到牠們的飛行。
趙仁方指出,每年 2 月至 4 月是紫斑蝶北返遷徙季,5 月要搬家的是雲帶粉蝶,夏天則有玉帶鳳蝶,這些蝴蝶目前雖然數量眾多,但風機擾動可能會加速牠們的死亡。「如果我們都不管,現在數量再多的蝴蝶總有一天也可能變成保育類」,他表示自己不反對興建再生能源設施,但蝴蝶、飛鳥與風機如何共存,政府一定要納入開發的考量。
荒野:海岸線腹地小,風機影響居民生活與自然生態
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議題組組長蘇雅婷表示,「東風計畫」若將南迴海岸變成風機意象,圈地式的風機長廊易讓國人對於再生能源觀感不佳。而且當地生活圈狹長、陸域可利用腹地狹小,風機的噪音、眩影等影響會有放大效果,也會對海岸景觀的觀光價值帶來重大衝擊。
另外,東海岸多是侵蝕地形、颱風易致災、不少風機位於河口,河口是候鳥、留鳥和水下生物重要棲地,未來風機的興建與維修是否會破壞河口棲地型態,需要評估檢視。
蘇雅婷也指出,「東風計畫」的設置地點都在排灣族部落的傳統領域內,一般在開發案在公告時會順便揭露說明會時間,但此案的資訊不清楚,造成南迴居民惶惶不安,是很不尊重地方的作法。
蘇雅婷建議,未來一年將進行各種調查,但是廠商要怎麼做調查?是否能確實反映環境影響現況?細節應受檢視,且應開放民眾在過程中參與及同意。她也籲請能源局正視這個模糊案件將在台東造成反對綠能的觀感,協助業者儘早揭露資訊,啟動協商及溝通。
廠商:開發未定案,需經過諮詢與環評
預計在南迴海岸線開發風機的「東風電力」,隸屬於台亞風能,開發總監謝智超指出,「東風計畫」還在非常初期的評估階段,不代表開發已是定案,只因為《環評法》要求在初期就要在環境部開發案論壇上揭露資訊,「不要等規劃得差不多了,民眾才知道」,因此才會先公布開發計畫。
謝智超表示,風力機組的強度有國際標準可依循,台灣的風機也經過好幾次強烈颱風的考驗,未來若有機會在東海岸設置,會遵守台灣和國際最嚴格的標準。另外,開發前也會進行完整的生態調查與評估,並通過環評審查;《原民法》要求的部落諮詢協商也會同步進行,事實上公司已經開始拜會地方首長、仕紳、民眾;未來也會製作景觀模擬圖,在當地展示並說明,務求地方的接受。
大武鄉鄉長:風機或可成為地方特色,低頻噪音是隱憂
33 支風機若順利開發,受到最大影響的將是大武鄉鄉民。大武鄉鄉長王景昌表示,33 支風機中有 22 支座落在大武鄉沿海,大武有東北季風、颱風和焚風,「可以說一年四季都有風」,再加上有現成的大武變電所,他完全明白廠商規劃的理由。
王景昌提到,風電是配合國家綠能政策,只要不危害鄉民且經過與地方的充分溝通,他樂見其成。他也強調,「聽說有低頻嗓音」,希望廠商能確實揭露各種利弊,並提供地方具體的回饋。至於破壞景觀一事,王景昌認為「不至於」,一方面風機間距很遠,還是看得見大海,而且也可能變成大武的觀光特色。
大武鄉勵青愛鄉促進會理事長王璽盛補充,西海岸多離岸風機,即便有陸域風機,也無法輕易地近距離接觸。按照廠商的規劃,大武鄉的風機就站在海岸邊,在台 9 線上就能清楚看到。未來若在風機柱上彩繪有當地特色的圖案,「誰說不可能吸引想要近距離仰望風機的觀光人潮?」
不過王璽盛也坦言,低頻噪音確實會有影響,只是地方對風機都沒有概念,「目前沒有什麼人在討論」。
達仁鄉:擔心低頻噪音,需進行部落諮商
達仁鄉鄉長陳新輝則表示,南田村是國家預定的火箭發射場,原本預計太空發展可以帶來觀光人潮。如今他擔心風機與火箭會有衝突,也強調海岸線是原住民傳統領域,廠商需依《原住民族基本法》進行部落諮商,尊重在地民意。
陳新輝也提到,達仁鄉腹地狹小,風機與民宅距離可能只有 500 公尺左右,噪音擾民的程度讓他擔憂。且阿塱壹古道的入口(亦是出口)就在南田村,以往在古道上可以眺望海天一色的太平洋美景,未來卻可能有「風機相伴」。
陳新輝表示,縣府投入一千多萬元協助達仁鄉發展觀光,邀請藝術家創造地景藝術,像是位在阿塱壹古道旁的「巨人之手」,已經成為熱門打卡景點。風機如何與藝術品共存?還需要觀察。
南田部落青年楊証閎表示,目前無法判斷風機對觀光的影響,但部落多半剩下老人,他聽說風機會有低頻噪音,「台東海岸入夜後非常安靜,擔心這些噪音會影響老人家的健康」。
南田村長:現階段無從評估
達仁鄉鄰海的兩個村莊為南田村和安朔村,不過安朔村鄰海面積有限,受到最大影響的是南田村,從圖資看來,十支風機整齊劃分了他們的海岸線。南田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高和峰表示,目前只有很粗淺的書面資料,他無從評估,「現階段不願意發表意見」。
太麻里鄉鄉長王重仁則指出,雖然「東風計畫」只設立一支風機在多良村,已經是鄉界邊緣,但仍會要求廠商進行地方溝通,尊重民意。
台東縣府:小水力與地熱更適合台東
台東縣政府產經處表示,台東海岸線雖然地處太平洋的迎風面,但卻是颱風、地震等天然災害的高風險地區。同時,台東也非常重視觀光產業的發展。中央政府若打算在海岸線進行大型的開發,需要更完善的評估,也必須跟民眾充分溝通,確保環境安全。
產經處也強調,台東在發展綠色能源的選項上,更看重小水力與地熱發電,兩者比較符合台東的地方特色和實際用電需求。
中央:用地取得將依法審查
國產署南區分署台東辦事處主任蕭煇俊指出,日前收到廠商提出 3 支風機的用地申請,待審查完畢後,會根據《國有非公用土地提供申請開發案件處理要點》發給開發意向書。
不過「東風計畫」更多用地座落在沿海的保安林上。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東分署副分署長董世良表示,根據《森林法》第八條,為配合國家重大建設,林保署得租用國有保安林給私人企業。若日後廠商提出申請,會依據資料進行審查,如有涉及原住民的傳統領域,也必須尊重部落的決定,「不過目前還沒有收到(「東風計畫」)申請」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