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食藥署去 (2024) 年 6 月預告,ESL、長效乳可標示為長效「鮮」乳,引發酪農、學者、獸醫群體反彈,公共政策平台短短一週就有上千留言反對。食藥署原允諾採納產業意見訂定規範,但始終停留在「再研議」。
今年紐西蘭牛乳已正式零關稅來台,今(9)日全台酪農齊聚嘉義,酪農協會現任、前三任理事長及乳業協會共同署名陳情書,堅決反對進口乳品納入鮮乳規範,一旦進口乳也可標示為鮮乳,將造成 70 年來的酪農產業崩潰,酪農尊重自由貿易,但只求公平競爭的機會,為維護權益也不惜走上街頭。
長效乳也能標成「鮮」乳惹議,衛福部回應「再研議」
衛福部食藥署於去 (2024) 年 6 月 5 日預告,將修正「鮮乳保久乳調味乳乳飲品及乳粉品名及標示規定」,其中「新增延長保存期限鮮乳品名標示」內容為:鮮乳產品如以適當溫度及時間組合進行熱殺菌處理後,於高潔淨度環境下近似無菌充填,保存期限 30 天以上者,品名應標示為「延長保存期限鮮乳」、「長效鮮乳」、「ESL 鮮乳」。
「長效乳」名稱可含「鮮乳」一詞,引起產業反彈,民進黨立委陳亭妃、蔡易餘、鍾佳濱更召開記者會,抨擊食藥署獨創「長效鮮乳」的名詞、混淆視聽,不僅誤導國人,對產業更是打擊,規範應先考量在地產業。
對於民代和產業的意見,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回應,在草案預告期間會蒐集酪農產業意見,納入長效乳標示規範的參考。農業部畜牧司也曾強調,基於產業立場,建議長效乳不要加上「鮮」字。然而,去 (2024) 年 12 月 26 日,食藥署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的回應卻是「再研議」。
酪農、獸醫向行政院陳情,要求進口乳如實標示
針對食藥署回應,酪農十分不滿,中華民國酪農協會現任理事長李恂潭、前理事長洪長進、黃燕良和顏志輝共同署名陳情書,上呈給行政院和總統府,表達堅決反對進口乳品納入國家標準「鮮乳 CNS-3056」規範。
陳情書強調,進口乳品標示絕不能有「鮮」字,並質疑草案中「於高潔淨度環境下近似無菌充填」等文字描述製程,並無科學數據,難以有標準。台南市獸醫師公會去年也陳文總統賴清德,認為訂定延長期限牛乳(ESL牛乳)的國家標準時,絕對不能使用「鮮乳」兩字混淆。
酪農要求公平競爭,不惜走上街頭
今 (9) 日,酪農協會在嘉義市舉辦會員大會,上百位酪農齊聚,農業部畜牧司司長李宜謙也到場。李恂潭表示,希望農業部能協助酪農,透過法規讓進口乳無法混充鮮乳。
高健食品衛星牧場聯誼會會長張正杰表示,酪農已從 1300 多戶減至 530 戶,留下的酪農都希望長久經營,一旦進口乳也可標示「鮮」字,那國產鮮乳的保障只剩下鮮乳標章,但當國產、進口同樣標示為鮮乳,卻非都有鮮乳標章,且「長效」與「鮮」的字義矛盾,必定會造成消費者混淆。
他強調,酪農不反對自由貿易,只希望政府給予國產鮮乳公平競爭的機會,「進口要標示清楚。」
除長效乳的標示外,酪農協會陳情書中,也希望建議行政院續辦學童乳政策,依照各地狀況採多元配送方式,讓國人從小飲用國產鮮乳,搭配食農教育。
酪農協會的陳情書中強調,酪農已達成共識,一旦內容定案、公告,對於酪農、有良知的乳品廠,以及長年支持國產鮮乳的消費者並不公平,甚至將造成 70 年來的酪農產業崩潰,酪農希望行政院維護台灣鮮乳公平競爭的機會,更不惜走上街頭抗議。
ESL 可延長保存時間,但鮮乳定義除加工,還需考慮運輸
針對食藥署提出的「延長保存期限鮮乳」、「長效鮮乳」、「ESL 鮮乳」字眼,專家怎麼看?
ESL 為 Extended Shelf Life 縮寫,ESL 乳意指「延長效期乳」,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助理教授陳彥伯說明,目前各國並無統一法規或定義,但意義上指的是在整體生產過程中,透過乳原料控管、殺菌條件與包裝方式等手段,將效期延長並維持鮮度。
例如:在美國,ESL 乳加熱溫度超過 138º C、持續時間超過 2 秒。此外,ESL 乳也需要在非常潔淨之環境下進行包裝,以及使用避光或不透氣包材,或配合調氣包裝,以減少效期內可能因氧化或環境因素所造成之質變,並在一定冷藏條件下,以明確延長保存期限。
陳彥伯直言,儘管 ESL 乳沒有外源污染,但能否使用「鮮」字,不應只考慮加工方式,也應評估運輸方式。現在國內超市、量販貨架上的進口 ESL 乳,雖標榜保存期限長達 70 天、90 天,可是從社群媒體來看,許多消費者買回家後,保存期限內打開竟會看到「牛乳凝塊」。
陳彥伯指出,牛乳凝塊意味著蛋白質不穩定,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是「運輸」。
進口牛乳過程頻繁搖晃,破壞乳脂肪結構,產生凝塊
陳彥伯指出,來自美國、紐澳的進口牛乳先是經陸運到港集貨、再經海運來台,船期動輒 30 天起跳,過程中若因路途顛簸、難測的海象造成乳品頻繁搖晃,即便牛奶處在接近無菌的包裝裡,搖晃過程產生的氣泡仍會破壞乳脂肪等成分的結構。
相較於進口牛乳,台灣的鮮乳從產地到餐桌最多不超過三天。陳彥伯認為,與進口牛乳相比,國產鮮乳運輸時間短、發生凝塊的機率低,若進口 ESL乳執意要用「鮮」,也應提交保存期限 70 至 90 天的相關加工、運輸、保存條件等佐證,例如:運輸過程不可晃動、全程低溫冷藏,「辦不到就不能叫鮮乳」。
台灣「鮮」乳定義不夠明確
吉蒸牧場不只養牛也經營品牌,第二代接班人范君諺認爲,單以加工過程來看,ESL乳沒有任何外源污染,保存得當狀態下,確實與「鮮」的狀態相去不遠,ESL 乳在國外已非常普及,在商務應用面可減少換貨、轉運的困擾,但若讓進口 ESL 乳也叫「鮮乳」,「的確會打擊台灣」。
酪農送交行政院的陳情書中,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理事長、台大動物科學系特聘教授徐濟泰也署名。徐濟泰表示,澳洲定義「鮮奶」僅適用於:冷藏於 4℃ 環境、商品壽命約 10 天的乳品;美國則是詳列牛乳殺菌的溫度與時間組合,唯有符合特定的殺菌流程,才可稱為「鮮乳」,至於「長效乳」則是透過「超高溫殺菌」,以超過 137.8℃ 溫度、殺菌超過兩秒鐘後裝填的液態乳。
徐濟泰指出,台灣法規並未如美國明列鮮乳殺菌的溫度與時間組合,定義相對不明確,且若殺菌時間未久至完全滅菌、卻又高於鮮乳殺菌時間,理應稱為長效乳,台灣法規目前也未制定其殺菌、存放的明確定義。台灣酪農產出的鮮乳不只新鮮,更是最好的 A 級生乳,「不應由少數人主導法規來偷渡,讓進口乳來混餚鮮乳。」
陳彥伯則認為,台灣 CNS 標準中定義「鮮乳」有其時代背景,但訂定時並未預料到未來會面臨進口乳的競爭,隨著台灣乳品越來越多元,最理想的做法便是釜底抽薪,全面重新定義,不過此舉勞師動眾,所有法規、產業文件、產品標示都必須更改,「很難執行」。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