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在關係中迷失自我,如何找到心靈出口?當想逃避時,牢記這 5 件事

女人迷Womany

更新於 2024年03月01日11:30 • 發布於 2024年03月01日11:30 • 天下雜誌出版

自我迷失指的是不知道自己是誰,或覺得與內在的自己脫節。這可能是影響我們一輩子的長期斷裂感,也可能是突然出現的感受。我們在自我迷失時,可能會出現以下念頭:

我不知道我是誰,不知道我喜歡什麼,我不知道我想做什麼。我不知道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不知道我的生活重心、也不知道想從中得到什麼。我覺得好恐慌、沒有動力,既擔心又害怕、優柔寡斷,甚至對一切無感。

我覺得自己好失敗。我覺得大家都過得很好,只有我自己落後了。自我迷失的成因有很多,最常見的是戀愛、家庭、悲傷、創傷、角色轉換、戀愛等。

(推薦閱讀:如何找回迷失的自我?繪本《雞蛋出走日記》用真切的對話,重新安放自己的心

圖片|Photo by Sameel Hassen on Pexels

關於戀愛

有時,我們與伴侶的感情變得密不可分,不知不覺間,我們已完全失去這段關係成形之前的自我意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往往把對方的需求擺在自己的需求之前。

感情中的伴侶有時會變成控制狂或展現暴力傾向,導致我們為了維持表面平和,而疏遠了其他朋友和社交活動。有時,按照社會的標準,有些戀愛可能根本不被視為正式的交往,例如這段關係並沒有在 Facebook 上公開,或交往時間不到三個月;

可是一旦關係結束時,我們卻感到心痛不已。相反地,有些戀愛可能持續多年,結束時卻沒有像預期中那般難過,因為我們在關係保留了部分自我意識。

(猜你想看: 為對方著想成分手導火線?《從兩個人到一個人》怎麼維持一段重視的關係?

圖片|Photo by RDNE Stock project on Pexels

關於創傷

我們遇到的事件或經驗超出自身處理和應對能力的負荷時,所產生的回應就是創傷。創傷影響我們的思考、感受、覺察和處理方式,進而在身體、情緒、心理、社交以及精神層面上影響我們,導致我們經歷自我迷失。

一個人覺得極度痛苦、充滿創傷的事件,另一個人可能會有不同的回應。舉例來說,寵物離世、兄弟姐妹搬家會因為個人狀況出現非常不同的回應。因此,想要確定創傷的根源,理解事件對某人的影響,比事件本身的細節更重要。

肯定創傷經驗的存在,是我們重新連結內在自己的關鍵,但這有時對我們來說非常不容易。我們常常會有洩氣的想法,像是「我做得不夠好」、「我老早就應該放下這件事啦」、「還有人更可憐耶」或「他們也遇過同樣的事,現在還不是好好的」。

注意一下,這些自我輕視的念頭都在「與人比較」。

務必要記住,我們每個人對於創傷的體驗都不相同,每個人的復原過程也不一樣,而我們的回應並不代表堅強或軟弱。

(同場加映:你聽過 PTSD,但你聽過 PTG「創傷後成長」嗎?創傷之後,更有可能「創傷後成長」

圖片|Photo by Liza Summer on Pexels

如何避免自我迷失

多年來,我都不想好好面對內在迷失的感受。當時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一直在逃避,無法理解逃避只是在拖延處理的時間。人生中有些傷痛實屬必要,我們不可能一直逃避下去。

我不斷地逃避、逃避又逃避,直到自己無處可逃了。我陷入情緒的低谷,這種事你想必聽大家說過,但從來沒想過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龐大的悲傷和焦慮朝我襲來,我開始失眠,焦慮症接著出現,平時控制得宜的克隆氏症也嚴重發作。

我們不再傾聽內心的聲音時,身體終究會大聲抗議。

直視你的恐懼也許看起來很危險,彷彿聚焦於恐懼,就會把恐懼放大,因而變得更加可怕。我們都希望與負面情緒或感受保持距離,這是人之常情。我們何必要刻意選擇不舒服呢?

但正如心理學家榮格(Carl Jung)所說:「你所抗拒的一切,都會繼續存在,還會愈來愈壯大。」

關於逃避,你需要牢記:

  • 逃避給人風平浪靜的錯覺,但充其量只是一種臨時貸款(而且利息高得嚇人)

  • 刻意不去覺察恐懼和不舒服,只是在磨耗我們的心神

  • 假如我們從不看看內在深藏的感受,就無法真的「放下」

  • 把力氣花在逃避上,只是在浪費我們的精力

  • 抗拒本身帶來的不舒服,通常比我們想抗拒的念頭更嚴重

本文摘自莎拉.克羅斯比的《為什麼難過的總是我》,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如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為什麼難過的總是我
為什麼難過的總是我

《為什麼難過的總是我》

延伸閱讀:

「我們都有責任,自由地成為自己」致迷失者:4 種方法,接納自己的與眾不同
「我們都有責任,自由地成為自己」致迷失者:4 種方法,接納自己的與眾不同

「我們都有責任,自由地成為自己」致迷失者:4 種方法,接納自己的與眾不同

加入女人迷 Line@,好內容不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lesane
    發明才是出路, 發明才有話語權, 發明才能掌握先發優勢。 發明才能説: “這個比較重要,不是那個。” 因此,發明才能真正自由。
    2024年03月04日10:07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