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6 成由風濕性心臟病引起 認識瓣膜性心臟病

Hello醫師

更新於 2020年06月23日14:00 • 發布於 2020年06月25日02:00 • 文/于承宇 - 醫學審稿/Dr. Stephen Lai
6 成由風濕性心臟病引起 認識瓣膜性心臟病

心臟病種類繁多,除了常見的高血壓心臟病(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和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或稱冠心病)之外,瓣膜性心臟病(Valvular heart disease)也是令許多人困擾的心臟問題,本文將帶你了解瓣膜的功用和異常症狀,以及如何治療和預防瓣膜性心臟病。

(同場加映:女性心臟病不只是胸痛?症狀因人而異)

什麼是瓣膜性心臟病?

我們的心臟裡面有四片位置不同的瓣膜,負責控制血液的通過,防止血液逆流,這四片瓣膜的名稱分別為:

  • 主動脈瓣(Aortic valve):位於左心室與主動脈之間
  • 肺動脈瓣(Pulmonary valve):位於右心室與肺動脈之間
  • 三尖瓣(Tricuspid):位於右心房與右心室之間
  • 二尖瓣(Mitral):位於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

一般來說,主動脈瓣和二尖瓣較容易引起瓣膜性心臟病,因為這兩個部位是心臟將充氧血泵出,進行體循環的必經之路,在血壓和血流速較快的情況下,更容易受損。當瓣膜變得狹窄或變硬,無法完全關閉或開啟時,便可成造成瓣膜脫垂或瓣膜狹窄。

  • 瓣膜脫垂:瓣膜無法完全密合,嚴重的閉鎖不合可能造成血液逆流回心室或心房。
  • 瓣膜狹窄:狹窄的瓣膜開啟的通道非常窄小,使得心臟得更費力博動,才能將血液送出。

(同場加映:主動脈瓣狹窄無徵兆?了解症狀和治療)

瓣膜性心臟病的症狀

可能出現的症狀每人不同,甚至有些人罹病多年,也不一定會有症狀出現,直到檢查才知道。以下為瓣膜性心臟病的常見症狀:

  • 心絞痛
  • 心雜音
  • 腹脹
  • 疲勞
  • 頭暈
  • 昏倒
  • 呼吸急促
  • 雙腿或腳踝腫脹
  • 心律不整

(同場加映:感冒藥恐造成心律不整?衛福部決議下架芬士比瑞)

瓣膜性心臟病的診斷方法

醫師可能會先用聽診器檢查你的心臟是否有雜音,若血流遭受阻礙或是瓣膜出現異常,就可能出現心臟雜音。以下為瓣膜性心臟病的其他診斷方法:

  •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phy,簡稱 ECG EKG):藉由在心臟、腿部和手臂等位置貼上電極貼片,利用心電圖儀器檢測心臟的電位變化,並將結果顯示在螢幕上。
  • 心臟超音波(Echocardiography):利用超音波觀測心臟活動情形,同時可拍攝並記錄心臟影像。
  • 胸部X 可觀測有無心臟肥大,這可能導致某些瓣膜性心臟病。
  • 心臟核磁共振檢查(Cardiac MRI):利用磁場和無線電波建立詳細的心臟圖像,以便觀察。
  • 運動壓力測試:使用跑步機或踏步機等運動器材,觀察心臟在運動時,血液的流通與輸送狀況
  • 冠狀動脈血管攝影(Coronary angiography):俗稱心導管檢查,主要用於冠狀動脈檢查,但是也可作為其他心臟疾病的輔助檢查。透過將一根細管從腹股溝或手臂插入,將顯影劑注入血管,以便使用 X 光儀器觀察冠狀動脈的血流情況。

瓣膜性心臟病的好發族群

根據高雄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的資料,瓣膜性心臟病有六成是由風濕性心臟病所引起。以下為常見造成瓣膜性心臟病的原因:

  • 先天性瓣膜缺陷:先天性的瓣膜大小或形狀異常,接會提高瓣膜性心臟病發生率,像是主動脈瓣的瓣葉正常會有三片,但有些人只有二片便容易出現閉鎖不全的狀況。
  • 馬凡氏症候群(Marfan syndrome):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容易造成心臟瓣膜異常。
  • 風濕熱(Rheumatic fever):通常因鏈球菌(Streptococcal bacteria)引發感染,如鏈球菌咽喉炎(Laryngopharyngitis)所引起。風濕熱本身不會感染心臟,但是身體所產生的抗體與炎性物質,會使心臟瓣膜發炎和留疤,導致瓣膜狹窄或脫垂,造成風濕性心臟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
  • 感染性心內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也稱細菌性心內膜炎(Bacterial endocarditis),若細菌進入血液,順著血流附著到心臟瓣膜上,便可能會造成瓣膜破洞或結痂,破壞瓣膜功能。
  • 放射治療(Radiation therapy):部分癌症患者可能需要對胸腔進行放射治療,這可能提高瓣膜心臟病風險。
  • 年長者:年齡愈大,瓣膜就愈容易因老化而影響功能,長年的血液沖刷會使得瓣膜變厚、變硬,提高罹患瓣膜性心臟病的機率。
  • 高膽固醇者:血液膽固醇含量高可能會提高瓣膜鈣化機率,導致瓣膜狹窄,但並非所有膽固醇都不好,如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稱壞膽固醇)會增加硬化風險,但高密度脂蛋白(HDL,俗稱好膽固醇)則反而有助預防斑塊堆積。
  • 女性:女性罹患風濕熱,引發瓣膜性心臟病的機率比男性高。

(同場加映:女人 50 要當心!更年期與心臟病的關係)

瓣膜性心臟病的併發症

瓣膜功能異常可能出現以下併發症:

  • 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心臟某些區域因為缺乏血液而衰弱,或者心臟無法將足夠的血液輸送至身體各處。
  • 心律不整(Arrhythmia):流向心臟的血液受阻會影響心電活動,造成心跳頻率異常。
  • 中風(Stroke):腦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導致身體機能喪失。
  • 心臟肥大:無論狹窄的瓣膜迫使心臟加大搏動力道,或是瓣膜閉鎖不全造成血液逆流,使得心室被血液充滿而擴張,都容易造成心臟肥大。嚴重的心臟肥大可能會轉變成心臟衰竭。

瓣膜性心臟病的治療方法

輕微的瓣膜問題可能需要持續追蹤觀察,但針對瓣膜所引起的其他症狀,可以使用藥物治療。

  • 利尿劑(Diuretic):可減輕水腫、降低血壓。
  • 抗凝血劑(Anticoagulant):延長血液凝固時間,降低心臟瓣膜血栓形成機率。
  • 抗心律不整藥(Antiarrhythmics):如鈣離子管道阻斷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s,簡稱 CCB)和乙型阻斷劑(β-Blocker),可以改善心律不整。
  • 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簡稱 ACEI):主要作用是透過抑制血管收縮素 I 轉換為血管收縮素 II,以避免其提高血壓;另一個功用則是避免血管收縮素催化遲緩激肽(Bradykinin)的水解作用,以促進血管擴張。可用於改善高血壓和心臟衰竭狀況。
  • 乙型阻斷劑(β-Blocker):可降低心跳速率與血壓,減少心臟的負擔。如果患者曾有心臟病發過,使用乙型阻斷劑有助降低未來再次病發機率。
  • 血管擴張劑(Vasodilator):幫助血管周圍的平滑肌放鬆,讓血管擴張、血壓下降,促進血液流動,改善瓣膜閉鎖不全所造成的血液逆流。

(同場加映:治療高血壓~最常見的6類藥物)

瓣膜性心臟病手術

若瓣膜受損嚴重或喪失功能,則需透過下列手術修補,或更換人工或生物瓣膜:

  • 修補瓣膜:如果瓣膜受損情形不嚴重,通常會以修補為主。
  • 開胸手術:根據瓣膜狀況,會選擇不同修補方式,假如瓣膜閉鎖不全,醫師可能將瓣膜底環縫合或加裝人工環在瓣膜基部,讓瓣膜能夠完全閉合;若是瓣膜狹窄的情形,醫師可能會考慮切開瓣葉,改善血液阻塞狀況。
  •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簡稱PCI):又稱氣球擴張術(balloon angioplasty),好處是它不須將胸口切開才能動刀。醫師會將一根細細的導管,從腹股溝或手臂插入,經由血管到達心臟,將導管末端的氣球充氣以擴大狹窄的瓣膜,增進血液流通;如果是瓣膜閉鎖不全,則會將氣球替換為瓣膜夾,經由一樣的方式送達瓣膜旁邊,讓讓夾子固定以夾合瓣葉,阻止血液逆流。
  • 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以下簡稱 TAVI):也稱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簡稱 TAVR)。傳統的瓣膜置換須經由開胸手術達成,而 TAVI 這種微創手術的好處在於,患者術後恢復期較短且產生的疤痕也較小。其實它概念跟前面提到的氣球擴張術有些類似,只需在腹股溝或胸腔處切開個小口,就可將攜帶人工瓣膜的導管放入,引導至心臟進行瓣膜更換。
  • 置換瓣膜:如果瓣膜受損嚴重,則會考慮更換瓣膜以維持瓣膜功能。人工瓣膜主要分成機械瓣膜和生物瓣膜,以下為兩者的優缺點與合適的患者。
  • 機械瓣膜:最早出現的人工瓣膜,由金屬、陶瓷或塑膠製成。使用期長和費用便宜是它的優點,但是使用機械瓣膜需要終生使用抗凝血劑,以減少血塊產生,避免血栓,因此比較適合年輕人或沒有在服用抗凝血藥物的人使用。
  • 生物瓣膜:大多由牛、豬的組織製造而成,比起機械瓣膜更容易被人體適應,因此也不容易產生血塊。當然,可以接受人類的心臟瓣膜移植更好,但絕大多數仍以動物組織製品為主。生物瓣膜價格昂貴且較不耐用,但血栓機率較低,適合老人或有其他重大疾病的病患使用,而且使用者只需要在術後短期服用抗凝血藥即可,適合有懷孕計畫的人選擇,因為服用抗凝血藥對懷孕和胎兒有不良影響。

(同場加映:破解迷思!心臟病懷孕患者必知)

瓣膜性心臟病的預防方法

雖然瓣膜性心臟病大多由先天缺陷或風濕熱而造成,但不健康的生活型態對心臟造成的傷害和正常老化,都有機會引發瓣膜疾病,以下提供預防瓣膜性心臟病的六種方式:

  • 定期追蹤:透過檢查,通常可以知道心臟瓣膜是否有先天缺陷或是功能不佳,也許情況不一定糟到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持續追蹤並改善日常生活可以減少瓣膜性心臟病的威脅。

  • 健康飲食:採低油、低糖、少鹽及高纖的飲食方式,減少血脂累積,並降低肥胖機率。

  • 口腔健康:有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的人在刷牙的時候可能會經常流血,細菌便有機會入侵體內,提高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機率。

  • 適度運動:有先天瓣膜功能狹窄的人,建議與醫師討論運動的時間與種類,並避免過於激烈的運動,以免引起心臟不適。

  • 戒菸:抽菸會損害血管,增加動脈粥狀硬化風險;菸裡的尼古丁(Nicotine)還會讓血壓升高;散發的一氧化碳則會減少血液的攜氧量。

  • 避免酗酒:過度飲酒會導致血壓與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三酸甘油脂是血液中的一種脂肪,過高可能提高動脈粥狀硬化風險。

  • 檢查膽固醇:滿 20 歲後應該至少每五年進行一次膽固醇檢查。大多數人的 LDL 水平應該要在 130 mg/L 以下或低於 3.4 mmol/L。如果你屬於罹患心臟病的高危險群,LDL 水平可能要控制在 100 mg/L 或 2.6 mmol/L 以下。
    延伸閱讀:

  • 心臟健康學問大!5 種心臟病種類

  • 女人 50 要當心!更年期與心臟病的關係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