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腋下也會長粉刺?暗沉、粗糙?醫師帶你改善 圖解搞懂毛囊炎VS汗腺炎差異

華人健康網

發布於 2020年05月24日18:20 • 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腋下也會長粉刺?暗沉、粗糙?醫師帶你改善 圖解搞懂毛囊炎VS汗腺炎差異
腋下也會長粉刺?暗沉、粗糙?醫師帶你改善 圖解搞懂毛囊炎VS汗腺炎差異

隨著天氣漸熱,民眾的衣著也日漸輕薄,腋下「見光」的機會自然也大幅增加,但伴隨而來的「腋下暗沉、粗糙」問題,確實常人不少民眾困擾不宜!日前更有女網友在網路社群上分享,自己腋下竟然長出疑似黑頭粉刺或痘痘的顆狀物,又痛又腫實在難受,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聽專業皮膚科醫師怎麼說。

腋下也會長粉刺、痘痘?皮膚科醫師這樣說

趙昭明皮膚科醫師表示,在討論腋下究竟會不會長黑頭粉刺前,有一個觀念要跟大家先說明;那就是人體除了手掌、腳掌外之外,其他肌膚都有汗腺、皮脂線的存在。換句話說,除了上述部位外,每一寸有皮膚覆蓋的地方,都有可能因汗腺、皮脂線分泌,造成阻塞毛孔而引發毛囊炎。

由於毛囊炎指的是毛囊因感染發炎的現象,因此粉刺、痘痘可囊括為毛囊炎的一員。不過,雖然都是毛囊炎,但在醫學上仍會根據感染菌種的差異,給予不同的稱呼。譬如,粉刺、青春痘是因感染痤瘡桿菌所引起,在症狀上除了輕微發炎、紅腫,一般較不容易出現嚴重的化膿情形。

但如果感染的是金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綠膿桿菌,那麼就會被稱之為疔子或癤子;這類性的感染患處會有嚴重的紅腫、熱痛、化膿症狀及顆狀節結、膿包出現。且根據臨床經驗統計,絕大多數的癤子仍多好發於等皮膚摩擦率高的腋下、跨下、臀部等部位。

刮腋毛是誘發毛囊炎上身元凶之一,皮膚科醫師呼籲這樣做降低傷害

所以綜合上述原因,一般長於腋下處的顆狀物是疔子或癤子的機率相對較高。不過,相信看到這裡,一定會有人想問,那麼有哪些因素或不良習慣,容易導致疔子或癤子發生呢?對此,趙昭明醫師解釋,反覆刮除、拔除腋毛的行為,就是一個潛在致病因素之一!

因為民眾在刮/拔除腋毛的情況下,往往也容易把附著於腋下肌膚表面的皮屑芽孢菌、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帶入毛孔中。如果刮除毛髮的過程中,又不慎造成肌膚傷口,則更易加速毛囊感染、發炎的風險。

故一般建議民眾應盡可能減少刮除腋毛的頻率,並在除毛前事先做好腋下和器具消毒、清潔。平時也可以養成適度輕微幫腋下去角質的習慣,也有助避免過多的皮脂、角質堆積,造成腋下粗糙、暗沉,和阻塞毛孔(囊)而發炎的情形發生,達到降低傷害的作用。

腋下出現顆狀、塊狀腫塊,伴隨紅腫熱痛?恐要當心是化膿性大汗腺炎作祟

除此之外,趙昭明醫師也提到,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腋下汗腺分佈相當密集。故若民眾發現腋下出現顆狀、塊狀腫塊,或伴隨有紅腫、熱痛、化膿情形時;除毛囊炎外,一般臨床也會建議民眾進一步釐清,是否有罹患(化膿性)大汗腺炎的可能。

至於汗腺炎的成因,目前醫界尚無定論,僅知可能與荷爾蒙分泌或細菌感染或自體免疫力有關。這類患者除了腋下、臀部、鼠蹊部、會陰部、乳房下方等部位易出現上述表徵外,往往也會伴隨腋下有異味的困擾。

且化膿性大汗腺炎初期症狀多以出現類似青春痘般的小型囊腫為主;但隨病程進展囊腫會不斷冒出來,蔓延成整片化膿、潰瘍、散發出異味,甚至出現廣泛性的膿腫、反覆發作,要特別注意。故趙昭明醫師也特別提供一份簡易的圖表,圖解毛囊炎VS汗腺炎的臨床症狀、表現差異,給民眾作為初步參考:

另外,其也提醒大家,腋下腫塊也有可能是乳癌或淋巴癌的表徵,建議民眾若發現腋下有不明顆狀、塊狀物,且大小已不似一般痘痘時,千萬不可輕忽,應積極就醫、釐清原因,進一步對症處理較有保障。

【醫師小叮嚀】:

最重要的是,趙昭明醫師呼籲不論是不是毛囊炎,都要提醒民眾,如果發現腋下、鼠蹊部、臀部等皮膚皺褶處出現疑似粉刺或痘痘的顆狀物。不論大小、成因為何,都不建議大家自行亂擠、亂摳,以免不小心把細菌、髒污帶到毛囊中,造成更深層或大面積的感染。嚴重恐有造成反覆性發炎、色素沉澱,甚至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留下疤痕的可能,不可不慎。

此外,想避免毛囊炎、汗腺炎發生,民眾日常生活應盡量於流汗後,擦乾腋下、保持腋下的乾爽;穿著寬鬆、透氣的衣物,減少對腋下的刺激,也有助於避免上述情形發生。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