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宅品味

女力對談:靠熱情與毅力對抗傳統社會框架認知 室內設計總監 鄭惠心X 周奕伶

id SHOW好宅秀

更新於 2020年12月01日07:35 • 發布於 2020年12月07日01:00 • id SHOW居家設計平台

當初為何會走上創業之路?
周:原本我是在設計公司上班,幾年前跟當時的老闆一起到緬甸進行考察任務,原本他希望我能夠在當地待上1年,不過我產生了嚴重的水土不服,最後身體真的沒辦法支持所以回來台灣,沒想到前任老闆正打算結束台灣的業務,並將所有重心遷移到緬甸,於是將所有客戶與廠商的資源轉交給我,於是我就審慎思考要不要乾脆趁機成立自己的公司,後來下定決心的關鍵理由是覺得自己還年輕,就算創業失敗也還有重新站起來的機會,所以就勇敢的做下去了。

鄭:年輕時代我曾經與朋友合開過設計公司,一段時間後因為彼此對公司發展的想法不同所以拆夥。接著我進入一間設計公司上班,擔任設計經理,在一次提案中通過了國內大型連鎖餐飲集團的認可,獲得替他們設計連鎖店的機會,沒想到工程施作到一半,設計公司的老闆竟然捲款潛逃了,但施工無法暫停,我只好硬著頭皮做下去,幸好原本無論客戶、工班還是廠商本來就是我在負責聯繫,最後有驚無險的的結案,而也因這起突發事件,客戶鼓勵我自己出來開公司,於是在陰錯陽差的情況下,展開了自己的第二次創業之路,且一路走到今天。

身為女性設計師在業界有無因為性別而遇到的困難?
周:可能是因為我比較年輕的關係,所以剛開始在面對客戶時,有時候對方會質疑:「是妳本人去工地監工嗎?」、「妳管得動師傅嗎?」。也曾經遇到提案時,客戶表面上沒有說什麼,但私底下跟助理表達懷疑我的能力,等到提案通過後,又懷疑我是否能夠把設計概念化為現實?
而面對客戶的不安情緒,再多言語辯駁都是沒有意義的,唯一能證明自己的方式就是透過實力說話,其實我從大學時代就已經接觸室內設計產業,與許多工班師傅也保持長久的合作關係,講誇張一點,很多師傅可以說是看著我長大的,所以溝通方面非常順暢,案子也都能如期完成。

鄭:我在設計業的資歷算是蠻久了,因為本身個子不高,所以曾經發生過去工地監工或提案時,被師傅或客戶認為是助理的糗事,當然隨著時間過去,現在已經不會再出現這種情況了。但我必須說當自己到工地時,表現出來的個性是非常強勢的,畢竟太過柔弱的話,師傅可能會不把妳的指示當一回事,這並不是說要蠻橫不講理,而是必須堅持自己的意見,說穿了,最後要向客戶負責任的是我,而且廠商也是領我的錢做事,大家總要相互配合才行。
其實身為女性不管在哪一種行業中都是蠻辛苦的,除了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還得兼顧家庭,畢竟這社會要求女性對家庭付出的期待總是比較高,許多職業婦女都是工作家庭蠟燭兩頭燒,而身為女性創業家,感受到的辛苦只會更多更深刻,所以來自家庭或政府的支持就很重要,也能讓自己適時的喘一口氣來休息。

請問是否將女性視角帶入工作中,以此規劃出有別於傳統認知的設計作品?
周:從個人經驗來看,我認為有時候客戶在與女性設計師溝通時,會比較敢於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例如有些客戶提出的想法太過天馬行空或不切實際,部分男性設計師聽到之後可能就會直接否決掉,並直接表示這種作法不符合美感,客戶於是便不太想繼續發表意見。但女性設計師可能會透過較為委婉的方式來跟對方說明之所以不適合這樣做的理由,因此客戶願意持續分享其他細節,這有助於我規劃出更能符合對方需求的作品,當然並非所有男女設計師都會以同樣態度來面對業主,只是就我觀察,確實會有類似情況發生。
而我自己在開始設計之前,會先針對個案做環境分析,取得大量資料後再進行空間規劃,所以其實並沒有所謂特定的風格,一切都是替客戶量身打造,不過我對於軟裝抱有很大的興趣,所以在許多設計中都會融入軟裝元素,某方面而言,這大概可以算是女性視角的展現。

鄭:的確,有些男性設計師或許個性上比較酷一點(笑),而女性設計師則相對容易融入客戶的生活中,這也是男女先天差異所造成的,也並不一定有好壞之分,最終還是要看展現出來的創意與實力是否能受到業主認可。
至於風格方面,坦白說現在很難單由作品中看出女性設計師與男性設計師的不同,在業界很多人無論男女,可能師從某位知名設計師,即便後來自行出來創業,規劃出來的空間也或多或少帶點老師的影子,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我自己的設計邏輯比較偏中性,有些不認識我的人,在看到我的作品之後還以為是男生做的,結果發現原來是女生設計的,都感到很驚訝,這種性別與風格的強烈反差所帶來的衝擊力,在我看來相當有趣,因此不管男性設計師或女性設計師,能創造優質作品的人就是好設計師。

針對想朝室內設計業發展的女性們,兩位會給她們什麼建議?
鄭:我經營設計公司已經蠻多年了,站在營運者的角度而言,針對剛出社會進入設計公司擔任設計助理的年輕女性,我建議她們重視業務的橫向連結,不要只專注於某一項技能,而是包含軟體操作、繪圖技術、美感創意、溝通能力等都要掌握,當面對客戶與廠商時,有辦法站在第一線來處理問題。
同時我也建議新人要多去觀察別的同事在做什麼,盡量學習別人的優點,勇於接觸多元設計領域,例如住宅、商空等,不要替自己設限,並且抱持自動自發且積極的態度,有任何意見都要主動找主管討論,而不是等著我去找妳,還有最重要的就是抗壓性,設計業是很辛苦的,每天都要面對來自客戶、廠商、老闆等各方面的壓力,如果不調整自己的心態,就很難在這個行業中存活下去。

周:過往的年代,設計產業比較封閉,大家都專注於做自己的事情,但目前情況已經有很大的改變,很多前輩樂於分享她們的經驗,加上現在的年輕設計師在技術上面也都擁有一定程度的實力,即使遇到不懂的東西靠著上網自修也能找出解方法加以解決,這確實是以前人所無法擁有的優勢,但我也非常贊同鄭總監說的,當妳還是新人的時候,絕對要像一塊海綿一樣盡力去吸收所有的知識,並挑戰各種設計可能,而當妳的基本功已經有了深厚基礎之後,就必須要找出自己與眾不同的特色,以與其他設計師產生差異化,同時不斷強化,才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就像前面提過的,我對軟裝很有興趣,所以在為客戶規劃空間時,除了格局、動線等安排之外,也一定會加入軟裝陳列的元素,進而創造出更舒適自在的氛圍,所以每個人都必須找出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

請各自介紹一個目前自己認為最有特色的作品
周:位於迪化街上的Olympus Plaza Taipei 大稻埕相機旗艦店,獲得2020台灣室內設計大獎 TID獎的肯定,「百年品牌+百年老屋」是我最初始的概念發想,老屋優美的建築以及帶有歷史質感的原貌,透過相稱的沉穩色調與木建材包裹,帶來相得益彰的效果。針對街屋層次分明的三進格局,我利用空間盡頭圓鏡,結合穿透式設計,讓人感受直指核心的衝擊,同時呼應相機鏡頭與底片鏡像反射的奧妙,且屋中的一桌、一椅,皆與歷史建物充分融合,絲毫沒有違和感。當時間不斷往前推進,百年老屋不僅見證城市發展的軌跡,更給予空間使用者及有緣造訪的旅人們,重新發現生命喜悅的樂趣。

鄭:位於台北仁愛路的益品書屋曾獲得美國IDA國際設計大獎、香港APIDA亞太設計大獎、義大利A’ Design Award國際設計大獎的青睞。不同於一般營利書店密集的陳列書本,更在乎的是使用者的體驗,我期待透過益品書屋讓人們可以在店內坐下來,好好的閱讀一本書,利用書櫃做為隔間界定,少了實體牆的阻礙,座位區形式也各有變化。有適合親子閱讀的圓桌區;有像咖啡廳的沙發區;有靠窗的高腳吧台區,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舒適的角落久待,使身處其中的人,在一瞬間產生被無邊無際書本所擁抱的感動錯覺,讓人沉浸於生活美學當中,擁有身體與心靈的雙重享受。

湘禾國際設計 周奕伶
台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223號1樓
02-23687699
www.facebook.com/shinehoard.tw
鴻樣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 鄭惠心
台北市大同區酒泉街76號7樓
02-25996586
www.homeyoung.com.tw/
精采訪談影片請至→https://youtu.be/ORIv6oLSvq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