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成就評鑑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IEA)近日發布「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計畫2022」(International Civic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Study,簡稱ICCS)結果:台灣學生的公民認知排名世界第一,另外,在情意態度面的性別平權支持度、族群平權支持度、移民人權支持度,及環境保護支持度等4大面向,也全部拿下國際第一。
此次,全球有24個國家約82,000位學生參與,調查13.5歲學生的公民素養;台灣有159所學校、共5,227位學生參加。台灣已連續第3次參加ICCS調查,前2次分別是2009年、2016年。
值得驕傲的是,「和歐洲民主發展歷史悠久的先進國家相比,台灣學生的表現完全不輸人。」24個國家中,歐洲占21個;中南美洲有2個國家(巴西、哥倫比亞),亞洲只有台灣參與調查。
「開放題」考學生高層次的思考能力
台灣ICCS計畫主持人、台師大教育系特聘教授劉美慧分析,台灣之所以表現亮眼,主要原因包括:2022年疫情期間落實線上教學、停課不停學,學生學習不間斷。
另外,108課綱上路以來強調探究與實作;加上新課綱明訂的19項議題(如: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法治等)也是公民教育關注的重要議題。「以施測期程來說,這個研究結果其實也是展現108課綱推動以來的一部份成果。」劉美慧說。
ICCS評量包括三大面向,分別是:認知(知識內容)、情意態度、行動參與。劉美慧指出,基本上,IEA所設計的評量題目是不公開的,從公開的範例來看,「測驗題目很素養導向。」題型包括:選擇題(有題組型式)、開放題,另外,今年ICCS首次增加了電腦題。
在開放題部分,題幹先定義何謂「假新聞」,學生對題目有共同定義後,再答題,考驗學生高層次的推理和應用能力。另外,首次增加電腦題,「增加互動性,這也是國際趨勢,比較能測驗學生高層次的思考能力。」劉美慧說,這也是台灣未來命題上可以多做參考和學習的地方。
ICCS 2022年4個重要發現
針對ICCS 2022年的調查結果,劉美慧及整個研究團隊提出幾個觀察重點:
重點1 「認知面」:台灣學生公民認知,排名世界第1
台灣學生的公民認知排名第1,其次分別為瑞典、波蘭、愛沙尼亞等歐洲國家,比第2名的瑞典高出18分;整體平均得分為583分,高於國際平均值(508分)。
比起2009年排名第4,2016年排名第2,2022年排名第1,學生的公民認知表現持續進步。其中,有將近九成學生的公民認知表現達到高標以上,表現優異。
重點2 「情意面」:對性別平權、族群平權、移民人權支持度,排名均第1
性別平權的支持度,「支不支持不同性別的人享有相同的工作權、教育權、參政權等」,台灣以總平均58分,超越國際平均52分,國際排名第1。在族群平權的部份,台灣同樣排名國際第一,支持多元文化下各族群享有平權。
在移民人權部分,台灣學生對新移民的支持態度總平均57分,超過國際平均50分,也拿下國際第1。
重點3 「情意面」:對於環境保護意識的敏感度高,排名第1
受COVID19疫情影響,此次調查特別關注全球議題,以及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等重要趨勢。詢問學生「對全球重要議題,感到威脅的程度」,台灣學生最關心的前4名是環境議題,分別是:①污染、②水資源短缺、③失去生物多樣性、物種滅絕、④氣候變遷,吻合國際發展趨勢。
在環境保護支持度部分,國際平均是50分,台灣達53分,拿下國際第1。
重點4 「行動面」:參與校內公民活動度高,校外參與度低
學生參與校內公民活動部分,如:擔任班級幹部、在班聯會組織中投票、成為候選人等,國際平均40分,台灣53分,明顯高出國際平均。參與校外的部分,則明顯低於國際平均。劉美慧指出,應與台灣的社會文化脈絡有關,家長較不支持國中孩子參與政黨相關的團體。
台師大教育系教授林子斌認為,目前學生在校內參與程度高,像是國小已有民主機制、學校自治市運作成熟,未來可以向上延伸至國中端,讓部份學生代表進入校務會議或課程發展委員會進行討論,讓學生參與公共事務。
台灣學生之所以「公民認知」和「情意態度」兩大面向都能拿下國際第1,劉美慧分析,台灣108課綱公民領綱的結構性強,符合國際公民教育的趨勢;此外,很多國家的公民教育是融入各科教學,台灣則為專門的科目,可以有系統性的教學,推估因此表現亮眼。
照片提供/教育部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