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面臨少子化,甚至近年成了國安問題,其中因素除了有「不敢生」、「不想生」,還有一種叫做「不能生」。根據統計,台灣不孕症比例高達 10 - 15 %,等於每 7 對夫妻,就有 1 對夫妻無法生育,目前國內《人工生殖法》僅開放合法夫妻透過「人工授精」、「試管嬰兒」來孕育下一代。
以《人工生殖法》的規定來看,對照現今台灣社會開放同性婚姻、而聯合國兒童人權公約也規範單親家庭,應被國家平等保障等,婦女新知協會認為,同性伴侶、單身女性也應開放合法使用人工生殖才符合普世價值,國內不孕生殖權威教授李茂盛日前更表示,現行人工生殖法早已不合時宜,規定嚴格,可說是少子化的幫凶。
單身、同性、代理孕母有望納入修法範圍
衛福部長薛瑞元去年底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表示,《人工生殖法》修改草案,主要面向會包含「准許單身女性使用」、「開放同性伴侶適用」、「解套代理孕母禁令」等,基於希望《人工生殖法》修法一步到位,但各界仍有不同意見,必須持續研擬調整,提出大家能接受的版本。 參與其中修法草案討論的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何信頤表示,構成生育的三要件「精子、卵子、子宮」,目前開放只能缺一,如果要開放「缺二」,讓患有子宮病變、無子宮、單身男性、男男伴侶等也能有孩子,那麼開放「代理孕母」勢在必行。
雖然民間團體大多認同,可以開放單身女性及女女伴侶適用人工生殖,但如果要開放「代理孕母」,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曾受訪表示,認為這兩者是不同議題,需要再徵求更多社會認同,何信頤則持步步開放的態度,先讓已經取得共識的條件修法通過,不然台灣的《人工生殖法》不知道還要再原地踏步多少年。 延伸閱讀: 看手機頭暈、人潮擁擠就想吐 慢性暈眩好發「這年紀」女性 男友問:「你是不是沒刷牙?有口臭」她驚覺「這裡」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