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是一套歷史悠久、廣泛被使用的選股策略,也經常被歌頌為篩選飆股的秘技,但它並非萬無一失。本期開始將帶領新手從頭學習技術指標,幫助大家找出自己的致勝公式。
股市裡有基本派、籌碼派、技術派,不論是哪種派別,各有各的優點,但也都有不足之處。多數初學者認為研究產業趨勢和公司財報的知識門檻太高,而籌碼分析「水太深」,也並非一夕之間就能領悟,相較之下技術分析顯得直觀、好懂,因此成為許多入門者愛用的選股工具。
常見的技術指標有均線、KD、MACD、RSI、乖離率、布林通道……等,其中,均線是最基礎且必學的一種。
均線反映持股者成本
可形成股價的壓力或支撐
均線的全名是「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簡寫為MA),它的產生方式是將每天的「N日平均價」計算出來,再將所有的N日平均價連在一起,就會形成一條隨著股價移動的曲線。
舉例來說,某檔股票當日(T日)收盤價是66元,往前的1~4個交易日收盤價依序為63、58.5、61.5、60元,則該股票當天的5日均價即為61.8元,隔天會有新的收盤價,同樣往前推4個交易日,會算出新的5日均價,將每天的5日均價連在一起,就會形成5日均線,即5MA(見圖1)。至於10日均線(10MA),就是將每天的10日均價連在一起,以此類推。
技術分析最常使用的均線包括5MA、10MA、20MA、60MA、120MA、240MA,又可分別稱為週線、雙週線、月線、季線、半年線、年線(在沒有特殊節日的情況下,10個交易日剛好是2週,故稱為雙週線,以此類推),其中,週線和雙週線代表短期的股價趨勢,月線、季線代表中期的股價趨勢,而半年線、年線代表的則是長期股價趨勢。
不過,投資人其實可以根據自己的邏輯或習慣,在看盤軟體中自由設定各種週期的均線參數,例如某些人是將6MA或7MA定義為週線,也有人以18MA、22MA或28MA取代月線。
由於均線是由一段期間的平均價格所組成,因此可視為該期間持股者的平均成本,投資人可以利用股價和均線的相對位置,判斷未來可能的走勢。當股價站在均線之上,代表該期間買進的人多數賺錢,解套賣壓相對較小;相反地,當股價跌到均線之下,代表該期間買進的人多數賠錢,解套賣壓相對較大。而當股價從低點起漲,突破短、中、長期所有均線,代表大部分持股者都已解套,股價繼續上漲的機率較高。
此外,均線趨勢向上時,當股價站上均線、回測時沒有跌破,均線就會成為「支撐」;反之,均線趨勢向下時,當股價跌破均線、反彈時無法突破,均線就會成為「壓力」。
輕鬆學均線,4招判斷買賣點
以下再介紹4種均線的基本運用方式:
1.均線交叉
當較短週期均線向上穿越較長週期均線時,稱為「黃金交叉」,而當較短週期均線向下穿越較長週期均線時,則是「死亡交叉」(見圖2)。均線交叉是一種用來判斷多空轉折的方式,一般來說,黃金交叉後股價容易續漲,死亡交叉後容易續跌,但用在短線趨勢會較為準確,中長線趨勢則較難依此判斷。
2.均線乖離
當股價在均線之上,稱為「正乖離」,在均線之下,就稱為「負乖離」(見圖3)。正乖離越大(離均線越遠),獲利了結的賣壓就越大,會導致股價慢慢往均線靠攏;反之,當負乖離越大,逢低買進的買盤力道越大,也會導致股價往均線靠攏。就好像主人牽著狗,不管狗往哪個方向跑,到了一個極限(繩子長度有限)還是會被主人拉回來。
3.均線扣抵
前面提到,用最新收盤價取代第一筆收盤價,可以重新計算出新的N日均價,以5日均線為例,T日收盤價為66元,前往4個交易日(T-4)的收盤價為60元,則T日當天的5日均線扣抵值就是60元,若T+1日的股價大於60元,均線就會上揚,反之則會下彎(見圖1)。投資人可依此提早抓出均線轉折點,再搭配K線、成交量等,判斷是否要買進或賣出。
此外,多數看盤軟體都會自動標示扣抵位置,投資人不須自行查找,就能一目了然(見圖4)。
4.均線排列
均線的排列方式分為「多頭」、「空頭」、「盤整」3種,多頭排列時,均線上彎,且會從最短週期由上而下依序排至最長週期,空頭排列時則完全相反;盤整排列時,各週期均線可能呈現橫向平行排列(走平),也可能呈現「均線糾結」,即各週期均線不斷上下交錯(見圖5)。
一般而言,出現多頭排列時,通常是股價整理完、發動攻擊的起漲點,同時也代表持股越久的人賺得越多,投資人可在此時介入,賺取波段漲幅。而出現空頭排列時,通常已經跌了一大段,也代表持股越久的人賠得越多,繼續下跌的機率很高。
而均線走平代表多空不明,均線糾結則代表多空看法分歧且持續拉扯,出現這兩種情況可先觀察,暫時不要介入。當盤整期越長,會洗掉越多信心不足的投資人,這時若股價站上短、中、長期所有均線,再伴隨長紅K或跳空大漲、成交爆大量,就是非常強勢的攻擊訊號,通常會迎來一波甚至好幾波漲勢。
但要提醒的是,中小型股的股價容易遭到主力操控,輕易「畫」出完美的線型,誘騙投資人上車後,再冷不及防地出貨,也就是俗稱的「騙線」。因此,建議投資人不要一味迷信技術分析,而是要審慎選股之後,再利用技術分析找出買賣點,才能擺脫散戶小賺大賠的命運。
錢雜誌APP上線啦!快下載你的隨身理財寶典:https://emagazine.page.link/AtYg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2021年10月號《Money錢》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