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衛福部公布去(2023)年10大死因,死亡人數較前一年減少,主因是COVID-19死亡人數降低,從第3退至第6;癌症蟬聯首位42年,年奪逾5.3萬條命,死亡率前3名仍為肺癌、肝癌、大腸癌。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昨(17)日公布民國112年10大死因統計,2023年死亡人數20萬5575人,雖台灣人口持續老化,但死亡人數仍較2022年減少2863人,下降1.4%,主因是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死亡人數減少;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880.7人,下降1.5%。
2023年10大死因分別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COVID-19、高血壓性疾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第10位為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癌症及心臟疾病持續居前2名,COVID-19從第3位退至第6位,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恢復至疫情前排名。
衛福部統計處科長呂淑君說明,2023年10大死因死亡人數合計15萬4181人,占總死亡人數75%,與111年相比死亡人數以肺炎增加16.6%、COVID-19減少38.9%最顯著。若就年齡別觀察,1至24歲死亡人口以事故傷害居死因首位,25歲以上則以癌症排名第1。
2023年癌症死亡5萬3126人,占總死亡人數25.8%,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227.6人,較2022年上升2.2%,8成7集中於55歲以上族群,死亡時鐘9分53秒,快轉14秒。10大癌症死因順位同2022年,分別為肺癌、肝癌、大腸癌、乳癌、攝護腺癌、口腔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卵巢癌。
國民健康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長期觀察,癌症標準化死亡率呈下降趨勢,2023年較10年前減少16.4人,將持續推動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口腔癌及肺癌篩檢,2023年癌症篩檢量共487萬人,篩檢陽追率88.9%,呼籲民眾善用癌篩資源,早期發現治療,降低死亡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雖高齡化的台灣死亡時鐘持續快轉,但肝癌死亡發生時鐘速度卻變慢,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死亡人數長期顯著下降。賈淑麗認為,B、C肝篩檢功不可沒,今(2024)年元旦起篩檢補助費用由原每案新台幣200元調升至370元,提升醫療院所提供篩檢意願,增加篩檢可近性。
事故傷害呈增加趨勢,男性自殺人數為女性兩倍
根據衛福部發布的112年死因統計結果分析,我國去年死亡中位數為77歲,較前年下降一歲。
事故傷害死亡人數,包括「運輸事故」、「因暴露與接觸有毒物質所致的意外中毒」、「跌倒(落)」、「暴露於煙霧、火災與火焰」、「意外溺死或淹沒」等,較10年前增加6.7%。
自殺死亡人數3898人,較前年增加111人。其中,女性自殺人數為1398人,男性自殺人數高於女性近一倍,為2500人。
更多「航空安全」的相關內容
核稿編輯:楊士範
留言 1
Chen
男性求職就業率比女性少,近年來女權高漲,男性又背負傳統供養家庭責任,反正政治主流炒的是女權,誰管你壓力大要輕生!
06月18日13:27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