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鮮乳四大品牌掐住生乳收購價,飼料狂漲全靠酪農燒錢苦撐,陷生存危機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2月01日20:06 • 發布於 2022年05月19日03:37 • 上下游News&Market
鮮乳四大品牌掐住生乳收購價,飼料狂漲全靠酪農燒錢苦撐,陷生存危機

受到疫情和俄烏戰爭影響,全球穀物飼料皆漲,畜牧業叫苦連天,國內負責生產牛奶的酪農也愁眉苦臉。去年12月至今,飼料及乾草價格節節高升,酪農已經快要不敷成本,一個200隻牛的牧場,每天要多支付一萬多塊飼料錢,一個月至少增加 30 萬支出,「每天都在燒錢!」然而生乳加工廠對酪農的收購價卻紋風不動,酪農們直呼:這是養牛數十年來最大生存危機。

然而,眼尖的人會發現超市中的大品牌鮮乳漲價了,台灣鮮乳價格本就高於其他各國,這下變得更貴。為何末端價上漲,利潤卻沒有回到酪農?

學者指出,原因在於生乳加工製成鮮乳、販售到通路的過程中,中後段分潤抽成過高,一瓶鮮乳販售收入頂多只有三成回到酪農身上,跟其他國家相比明顯偏低,我國的乳價評議機制,顯然需要調整。而鮮乳的末端價格居高不下,進口牛奶又虎視眈眈,台灣是否還需要酪業?詳情請看以下兩文深度分析。

飼料價格創新高,成本已讓酪農吃不消

凌晨4點多,全台各地的酪農都已經醒來、走進牛舍為乳牛擠奶,約莫9點,運輸車抵達牧場載運生乳。接著,酪農開始打掃牛舍,檢查飼料時,心情格外沉重。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秘書長方清泉表示,飼料約佔乳牛飼養成本六成至七成,去年11月、12月開始,原物料價格開始飛漲。

統一企業契作的酪農聯誼會會長、嘉義縣寬綠牧場負責人黃國賓細數,去年至今為止黃豆漲幅約四成、玉米漲幅約六成、苜蓿漲四成、甜燕麥則漲了二到三成,牧草部分聽廠商說6月還會再漲,「已經漲到進口商都不太敢進貨,因為再貴下去很怕賣不掉」。

原物料及牧草的價格雙雙創下新高,他直言:「養牛幾十年,從來沒遇過飼料這麼貴。」

光泉公司契養的酪農聯誼會會長陳漢倫說,去年冬季收購價已低於成本,現在飼料持續漲價,夏季乳價幾乎沒有利潤可言,到了夏天乳牛的產量會降低,等於收入銳減,酪農實在撐不下去。

方清泉表示,一個乳牛牧場平均約有220頭乳牛,每頭泌乳牛一天飼料費用從原本約400元增加到快500元,整個牧場每天多支出一到兩萬元不等,「酪農們一直花錢買飼料,好像在燒金紙一樣,光算飼料,現在已經在虧本邊緣了。」

正在吃草料的乳牛(攝影_林怡均)
正在吃草料的乳牛(攝影_林怡均)

生乳價格由「乳價評議委員會」制訂,每年議價一次

一瓶鮮奶是這樣來的:酪農生產出生乳,由乳品加工廠收購,將酪農產出的生乳殺菌製成鮮乳,再送往市場通路端。

全台有超過8成的生乳是由四大品牌商(統一、味全、光泉、義美)收購,工廠跟酪農的「生乳基礎收購價」,是由乳價評議委員訂定,每年議價一次,一年會按季節有三段式計價,分別為涼季(12月至3月)、暖季(4、5、10、11月)、熱季(6月至9月),每公斤分別是21.84元、27.34元,以及29.34元。

乳價評議委員會是由中央畜產會召集,委員會代表有酪農、乳品加工業者及學者專家。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理事長、臺灣大學動物科學系教授徐濟泰是學者代表之一,他表示,議價機制的誕生與酪農業發展有關,在此機制誕生前,酪農其實幾乎沒有話語權。

因為台灣乳牛在冬季泌乳量多,但鮮乳的熱銷時間在夏季,所以乳品廠曾經拒絕在冬天收購生乳、或是趁勢跟酪農殺價。然而一隻牛出生後要發育到能夠泌乳,至少需要 2 年半,若冬季因牛奶滯銷而宰牛,下一年夏天就無奶可喝,「所以需要議價機制,擔心農民和業者吵架,學者也才加入。」

徐濟泰說,此機制可以讓酪農有穩定收入,也讓物價維持穩定,然而,「這個機制在太平盛世下沒問題,但顯然無法應對緊急狀況,像是現在。」

鮮乳末端價上漲,生乳基礎收購價卻連續11年「凍漲」

近來乳牛飼養成本提高了兩成以上,市場上鮮乳的末端價也調高了,弔詭的是,加工廠跟酪農的生乳基礎收購價卻已經11年都沒有提高

徐濟泰和方清泉還原去年至今的議價過程,去年9月至今共開了四次會議,結果均為「(調價)下次再說」,酪農在會議中明確表達生乳每公升收購基礎價格應至少上調0.5元,但乳品加工業者卻不願意調整,理由是「要維穩物價」,因此不漲。

然而,超市等連鎖通路中的零售鮮乳卻悄悄漲價了,例如:例如:Costco販售統一集團出品的3公升裝鮮乳漲了10元、義美出品的4公升裝鮮乳漲了14元。

學者:生乳凍漲,是因為業者不願讓利

徐濟泰一針見血點出核心問題:「業者不願讓利。」目前鮮乳販售相當依賴超市量販等連鎖通路,但連鎖通路上架費用高又有利潤抽成,末端通路分潤至少三成有些甚至高達五成,酪農與通路中間的乳品加工業者也希望利潤越高越好,因此墊高了鮮乳售價。

乳品加工業者為何將末端零售價調高,卻不願意上調跟酪農的收購價?《上下游》致電且寫E-mail詢問統一、光泉、味全、義美等高市佔率的知名品牌,沒有任何一家業者提供答覆。

記者再詢問全台所有乳品加工廠均參與的公會——台灣區乳品工業同業公會,公會僅表示:公會並非乳價評議委員會成員,無法代表所有業者意見,乳價調整都是依照年度乳價調整機制辦法執行,「沒有調整就代表原物料成本未達調整標準。」

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解說,鮮乳的價格結構有生乳收購成本、生乳的冷藏運費、工廠的殺菌加工及包裝費用以及末端通路抽成,生乳必須以4°C冷藏運輸,加工過程有殺菌、驗收等步驟,都需要成本,「但通路抽成也佔裡面很大的比例,」一般通路抽成普遍約三成到五成。

鮮乳四大品牌掐住生乳收購價,飼料狂漲全靠酪農燒錢苦撐,陷生存危機
鮮乳倚賴超市販售,超市抽成高達三到五成(攝影/蔡佳珊)

乳協建議農委會出手:調整乳價評議機制、補貼酪農飼料錢

中華民國乳業協會認為,現在酪農正面臨生存危機,農委會應出面調整乳價評議機制,包含公式參數以及議價頻率,另外飼料也應比照雞蛋提供暫時性的補助。

徐濟泰說明,目前乳價評議機制只參考九大原物料價格,未納入水電人事成本的上漲,而且一年才評議一次,難以因應緊急狀況。他建議議價頻率提高為三個月一次,以過去兩年物價指數為基準,評估三個月內的生乳生產成本是否超過5%,一旦超過就需調整。

飼料部分,徐濟泰認為,行政院已經針對黃豆、小麥及玉米暫時免除營業稅,酪農需要牧草多為進口,農委會應爭取牧草的稅率減免。

方清泉則表示,年初農委會曾補助雞農,每出一公斤雞蛋就補貼飼料成本三元,現階段酪農生存危機也迫在眉睫,生乳收購價格無法提高、飼料成本又難降低,農委會也應提供酪農暫時性的飼料補貼,「每售出一公升生乳就補貼三元,這樣酪農壓力不會那麼大。」

農委會:希望乳品加工廠協助酪農反映成本

對於乳業協會的建議,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回應,生乳評議機制是當初乳品加工業者和酪農雙方同意成立的,每次開會是由中央畜產會統籌,調整頻率或是價格漲幅可在評議委員會上討論,價格調整不能片面意見決定,農委會的立場是鼓勵乳品加工業者和酪農加強對話來決議。

至於飼料成本能否補貼,江文全強調:「不會補貼」,因為今年年初對雞蛋的補貼是鼓勵增產,但酪農和蛋雞農狀況不同,對生乳提供飼料補貼反而可能造成市場結構的扭曲。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則表示,五月底以前,農委會將協調酪農與乳品加工廠再次開會議價,雖無法保證雙方能達成共識,但「希望乳品加工廠能協助酪農反映成本。」(文未完,請繼續閱讀)

延伸閱讀:

生乳收購價連續凍漲11年,市售鮮奶價仍世界貴,學者:中後段加工通路業者要有良心

註:乳牛飼料可分為提供能量的精料,以及提供纖維的芻料,精料成份為玉米及大豆,芻料則為苜蓿、甜燕麥、尼羅草等乾草。方清泉說明,酪農會買原物料及乾草回來製作飼料,每家牧場的配方會有出入,有的牧場會加入維生素等其他營養成分,總的來說,一頭乳牛每天約莫吃掉75公斤的飼料。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