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希望那往日雄光能夠再續,MITSUBISHI AUTO GALLERY 岡崎工廠參訪

CarStuff人車事

更新於 01月30日09:55 • 發布於 01月30日09:55 • Jason Hu

Written by: Jason Hu

雖然近十年來 Mitsubishi 因為諸多因素影響,使得產品線大幅縮編到只剩下 SUV、MPV 與輕自動車三大類,並且也將產品重心放到東南亞市場上,但往日光輝他們可是沒有忘記。而這次趁著前往 Suzuki Plaza 的機會, 也前往了 Mitsubishi 自家的博物館 Mitsubishi Auto Gallery 一探究竟。

Mitsubishi Auto Gallery 位於三菱汽車公司岡崎工廠/技術中心裡頭,是 1989 年開業、三菱原廠經營的博物館,在過去藏車相當豐富、大概將 1960-1990 年後的車款全部塞在裡頭,不過在 2017 年的時候進行了全面翻新,展覽空間被重新劃分為三個區域:「三菱汽車的起源」、「穿越歲月的汽車」和「突破極限的汽車」,同時還新開設了一個咖啡館空間「MAG咖啡館」。

三菱自動車簡史

1_01.jpg
1_01.jpg

先快速地介紹三菱自動車的簡史,1917年三菱重工業的前身三菱造船推出日本首部量產型汽車三菱A型車,開始其汽車生產事業。另外亦創下數個日本第一,包括首台柴油引擎、首部柴油貨車、首部大型巴士及首部四輪驅動原型車。

2_01.jpg
2_01.jpg

而在戰後隨著日本經濟開始起飛,1960年代初期日本經濟型轎車的需求劇增,三菱自動車開始製造乘用車,Mitsubishi 500面世,這是二次大戰後日本第一款轎車。之後Minica、Colt、Galant等型號亦相繼面世。

5_01.jpg
5_01.jpg

隨著事業日益發中,三菱汽車公司於 1970 年 6 月從三菱重工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分拆 (獨立),目前的三菱汽車公司 始於 三菱重工 與 Chrysler (現為 Stallentis ) 的合資企業,在 1993 年之前與 Chrysler 進行資本合作。

1970_01.jpg
1970_01.jpg

之後於 2000 年與 Daimler Chrysler 進行資本合作,不過很快於 2005 年解散。而 2003 年 Mitsubishi Fuso 重型車業務 (包括卡車和巴士) 分拆為 Mitsubishi Fuso Truck & Bus),兩年後該公司轉讓給 Daimler Truck。2016年10月20日,Nissan 以34%的股份成為三菱汽車公司的最大股東。

至於台灣呢?其實自 1934 年起,三菱汽車就開始向台灣出口,但在 1970 年 10 月作為公司成立後的第一個海外業務項目,與台灣的中華汽車公司 (CMC) 簽訂了國產化協助協議。 1973 年 12 月,重型卡車和 Delica 卡車的敲定生產開始,生產車型的數量也逐漸擴大。

由於其集團公司裕隆汽車公司主要與 Nissan 共同生產乘用車,因此 CMC 僅為三菱汽車生產商用車,但在 1985 年(昭和 60 年),CMC 推出其第一款乘用車 Minica(Towny = 多利),搭載 800 cc 引擎。
1986 年,有鑑於 CMC 與三菱汽車的密切關係,三菱汽車與三菱商事入股台灣 CMC,CMC 繼續在台灣生產與銷售三菱汽車。

1. 三菱汽車的起源

IMG_3053.jpg
IMG_3053.jpg

在來之前其實我就有聽說 Mitsubishi Auto Gallery 的空間並不大,直到我踏進去之後才發現真的很小、不是唬爛的。但小也有小的好處,就是整間博物館如果仔細看的話大概一個小時就可以結束。

而在 2017 年之前Mitsubishi Auto Gallery 是將所有藏車都擠在一起,加上沒有特別改裝之下,乍看會以為來到一般車廠的會客室一樣。但這次改裝過後車子分成四大區、同時展示品也隨著主題不同來進行更換。入口進來的區塊,就是「三菱汽車的起源」,這邊一共展出 7 款能夠代表三菱汽車起步的作品,就讓我們一一來看一下吧!

IMG_5334.JPG
IMG_5334.JPG
IMG_5339.JPG
IMG_5339.JPG
IMG_3055.jpg
IMG_3055.jpg

首先出現在面前的為日本最初的量産型乗用車「三菱A型」,原型於 1917 年在三菱造船株式會社的神戶造船廠開始生產。引擎由鑄鐵製成,車身框架是用錘子錘出來的,乘客艙是用一大塊木頭雕刻而成。頭燈是瓦斯燈,車身是在木架上用鐵板製成並塗上漆,內裝則採用高品質的英國羊毛布料。到 1921 年為止,共製造了 22 輛汽車,並在 1919 年的福岡博覽會上與同樣由神戶造船機械工廠製造的 「飛機引擎 」及其他車型一起展出。

至於販售據點則由「大手商會」(三菱造船和三菱商事株式會社的合資企業)進行。不過現場版的並不是當年遺留下來的原型,而是三菱汽車花費心力所重新打造的複製車。

IMG_3011.JPG
IMG_3011.JPG

緊接著則是日本第一台四輪驅動車原型「PX33」。1935 年當時的陸軍汽車學校要求製造「供戰地指揮官使用的全輪驅動乘用車」的原型,三菱重工株式會社的神戶造船廠負責該專案,並於 1935 年完成了配備該造船廠開發的 S6 型引擎的原型車「PSF33 型」。

第二台原型車「PX33 型」於 1936 年完成,配備軍用標準的 X 型引擎,並進一步改良,於 1937 年 7 月製造出四台完成車,但這並未導致量產。

IMG_5338.JPG
IMG_5338.JPG
IMG_5337.JPG
IMG_5337.JPG
IMG_5336.JPG
IMG_5336.JPG
IMG_5340.JPG
IMG_5340.JPG
IMG_5341.JPG
IMG_5341.JPG

當時的實車已不復存在,但在 1988 年,法國 Sonaut 公司使用 Pajero 製造了一輛複製車,參加了 1989 年的巴黎-達卡拉力賽並順利完賽。而現場展示的就是同樣以 Pajero 為平台所打造的複製車。

IMG_5351.JPG
IMG_5351.JPG

而這台可愛的 LEO 三輪車,是誕生於用於少量運輸的踏板車被輕型四輪卡車取代的時期。當時輕型三輪車作為一種像踏板車一樣易於駕駛且稅收優惠的車輛突然受到關注,1960年左右出現了爆炸性的繁榮。

IMG_5406.JPG
IMG_5406.JPG
IMG_5403.JPG
IMG_5403.JPG

在這種日益增長的需求中,Leo 於 1959 年(昭和 34 年)推出,這是當時第一款採用全封閉式全鋼座艙(雙座位)的輕型三輪車。Leo 的名字靈感來自手塚治虫(Osamu Tezuka)的超人氣漫畫《小獅王》,由水島工廠開發生產,推出後不久便大受歡迎,月產量超過 1,000 輛。

雖然整個輕型三輪車市場從 1958 年的 14,000 輛爆增至 1959 年的 83,000 輛,1960 年又倍增至 190,000 輛,而光是 Leo 就生產了28,000 輛, 然而輕型三輪車的熱潮曇花一現,在 1960 年達到高峰後輕型四輪車成為主流,三菱也轉向生產輕型四輪車 Mitsubishi 360。雖然生產時間很短,但 Leo 很好地發揮了連接輕型三輪車和輕型四輪車的作用。

IMG_5354.JPG
IMG_5354.JPG

而旁邊的 Mitsubishi 360 則是這是戰後第一款量產的四輪客車,為三菱自動車響應通產省的“國民車構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著手設計製造真正廉價的小型轎車/家用車的目的,在1960年推出。

IMG_5408.JPG
IMG_5408.JPG

此款車型追求簡單、合理性設計,並以39萬日圓的低價出售,同時是日本首次實施風洞測試的四輪車型。 Mitsubishi 500採用後置式引擎/後輪驅動的驅動方式,懸吊裝置是在道路狀況惡劣的日本也能舒適駕駛的4輪獨立懸吊方式,車身採用堅固的單體構造,4人乘坐。1961年 500 Super Deluxe發布,座位數從4人增加到5人,排氣量從493cc增加到594cc,加速性能也得到改善。

甚至Mitsubishi 500 也參加了早期的賽車運動,在1962年第9屆澳門賽車錦標賽(750cc以下)上包攬了前3名。

IMG_5386.JPG
IMG_5386.JPG
IMG_5389.JPG
IMG_5389.JPG
IMG_5387.JPG
IMG_5387.JPG
IMG_5377.JPG
IMG_5377.JPG

停在 Mitsubishi 500 旁邊的賽車,則是 Mitsubishi 歷史上最後一台方程式賽車 Colt F2000。 Colt F2000基於F2D底盤搭載三菱第一個2.0 引擎、最大馬力為 290ps,最終永松邦臣、益子治分別取贏得 1971 年日本大獎賽第一和第二名。

IMG_5358.JPG
IMG_5358.JPG
IMG_5384.JPG
IMG_5384.JPG

最後一台車可能很多人都沒看過。沒錯,這是 Mitsubishi 第一台大型轎車:Debonailr。該車是新三菱重工(株式會社)作為汽車製造商的全部心血,在 1963 年日本車展以 Mitsubishi Colt Debonair 的名義亮相,配備雙座雙排氣六缸 2.0 L 引擎,最高時速為 155 km/h。

IMG_5366.JPG
IMG_5366.JPG

獲得巨大人氣後,它於 1964 年 7 月(昭和 39 年)正式上市,並在 22 年間維持基本設計與外觀不變,直到 1986 年推出 Debonair V,其獨特的外觀讓許多人愛不釋手,不過也因為 22 年都沒改款而被稱作“奔跑的腔棘魚”。

IMG_5407.JPG
IMG_5407.JPG

該設計是由曾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M)工作的 Hans Pletzner 設計,。Pretzner 對這款車的研發充滿熱情,為了讓這款車在日本車展上展出,更親自參觀了京都西陣的紡織工廠,挑選座椅面料,甚至親自設計了展廳。

IMG_5370.JPG
IMG_5370.JPG

Debonair 的推出讓三菱重工獲得了寶貴的專業知識,例如使用進口油粘土製作粘土模型等。 在 22 年間售出約 22,000 輛,是一款與利潤無關的汽車。正如最初規劃階段所擔心的那樣,這是日本頂級豪華車之一,考慮到當時的銷售實力,很難賣出盈利的數量,所以這個項目從表面上看是不合理的。

IMG_5371.JPG
IMG_5371.JPG

不過當時三菱重工之所以決定開發它,主要是因為管理團隊對打造三菱旗艦車的強烈熱情。雖然最終沒有獲利,但卻成為了三菱汽車的象徵。不僅如此,這一發展也導致了設計部門的顯著成長,從而帶動了三菱自動車未來的發展。

IMG_5367.JPG
IMG_5367.JPG
IMG_5368.JPG
IMG_5368.JPG
IMG_5373.JPG
IMG_5373.JPG
IMG_5375.JPG
IMG_5375.JPG
IMG_5376.JPG
IMG_5376.JPG
IMG_5396.JPG
IMG_5396.JPG

2.「穿越歲月的汽車-Mitsubishi Coupe 系列」

IMG_5413.JPG
IMG_5413.JPG

隨著進入富裕時代,汽車開始不僅需要實用性,還需要獨特的高性能車型。這次展覽重點在於三菱自動車引以為傲的雙門轎跑車,這些車曾在 1970 和 1980 年代廣受歡迎。

IMG_5166.JPG
IMG_5166.JPG

而首先印入眼簾的就是被暱稱「史特龍」的 Mitsubishi Starion,Starion於1982年5月發布,是繼Galant GTO、Galant FTO和Lancer Celeste之後的第四款運動型 Coupe。外觀採用 80 年代最流行的斜鼻短鴨尾的楔形比例,抑制上揚力的車鼻、與車身融為一體的大保險桿、寬大的B柱、平滑表面結構和寬大的全車門等,都強調了屬於跑車的動感。

此外還仔細考慮了提高安全性和乘坐舒適性,為高速行駛做好準備,如四輪碟式煞車、前後支柱式獨立懸吊結構等。動力系統 Starion 最初採用了MCA-JET,搭載了螺旋式燃油噴射(旋轉式噴射)和具備加速增量結構的高性能、低燃耗的Sirius80-2000ECI 渦輪引擎。

IMG_5162.JPG
IMG_5162.JPG

不過為了與其他日系、歐系與美系跑車競爭,1983年6月推出2000GSR-V,也就是最大動力175PS、日本量產車第一款風冷式中央冷卻系統渦輪增壓車型,爾後更推出GSR-V,也就是最大輸出 200PS、配置 2.0 Sirius DASH3×2 引擎車型;到了後期更推出美國規格寬體車型、於日本市場推出2.6 L車型等。

在賽車運動中 Starion 在耐久賽和拉力賽中表現優異,同時做了針對 Group B 賽事而來的原型四輪驅動賽車。駕駛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凝聚了三菱的精湛技術,在綜合能力上與Porsche 924 Turbo 具有同樣的實力,是一款進軍世界市場的潛力車型。

IMG_5173.JPG
IMG_5173.JPG

旁邊則是大家都很熟悉的 Eclipse 初代。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三菱自動車在成立之初就與 Chrysler 有著相當緊密的合作關係,而在歷經 70 年代石油危機之後,1980年是日本汽車產量超過曾經汽車王國之稱的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一年,日本汽車在美國熱銷。結果造成美國汽車業約有40%的工人下崗,情況極為嚴重,多年來反日情緒高漲。

作為解決日美貿易摩擦的辦法,美國提高了關稅,限制汽車進口數量,也要求日本汽車製造商在美國建造工廠並在當地生產。

IMG_5174.JPG
IMG_5174.JPG
IMG_5178.JPG
IMG_5178.JPG

1984年初三菱自動車計劃在美國建立自己的工廠。與三菱關係密切的董事長 Lee Iacocca 領導的 Chrysler 最初採取了觀望態度,但後來主動提出合作,兩家公司於 1984 年底同意成立合資企業:Diamond Star Motors。

IMG_5179.JPG
IMG_5179.JPG

Eclipse、Plymouth Laser 和 Eagle Talon 於 1989 年 1 月發布,在北美市場獲得巨大成功。能夠獲得美國人的喜愛,不僅是因為當時特別受追捧的良好燃油效率,還因為低而寬的跑車輪廓及玻璃車廂等動感與未來感的形象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根據統計,這三款車五年間共售出 563,460 輛,其中 Eclipse 302,547 輛、Plymouth Laser 115,981 輛、Eagle Talon 144,970 輛。

IMG_5180.JPG
IMG_5180.JPG

而 1990 年 2 月 Eclipse 從美國逆輸入進口並在日本推出,以滿足對高性能運動型汽車日益多樣化的需求。 它以低而寬的跑車輪廓、輪胎的路面抓地感及玻璃車廂等動感與未來感的形象吸引了眾人的目光。Eclipse 初代共推出兩款車型:2.0 DOHC 渦輪增壓「GSR-4」與 2.0 DOHC 「GS」。 GSR-4 配備了全時四輪驅動,中央差速器系統配備 VCU,實現了極高的駕駛性能。

IMG_5182.JPG
IMG_5182.JPG

走到裡面則有四款 70 年代的代表跑車。首先介紹的是 Galant Coupe FTO。Galant Coupe FTO 於 1971 年 11 月 (昭和 46 年) 推出,其設計與 Galant GTO 一樣,都是道地的雙門跑車,與久經考驗的 Colt Galant 共用部分懸吊系統及車身設計。

IMG_5184.JPG
IMG_5184.JPG

至於「 FTO」這個名字來自義大利語「 Fresco Tourismo Omologare」 的縮寫,意思是「新鮮的轎跑式房車」。 FTO 的內部寬度為 1,300 mm,是同級車中最寬的車型,儘管車身高度是同級車中最低的,但卻具有最大的頭部淨空。

IMG_5187.JPG
IMG_5187.JPG

在造型上 FTO 採用獨具特色的 Fast-notch 風格,一舉解決了 Fastback 風格普遍存在的後視線與行李箱開啟限制,消除了向後傾斜的感覺,再加上 34°30' 的前擋風玻璃傾斜角度與 50" 的側擋風玻璃弧度等,令其他公司措手不及。

動力上現場展示的 GSR 為4G32型直列4缸SOHC 1.6 SATURN 引擎,可輸出 110hp 最大馬力。

IMG_3048.JPG
IMG_3048.JPG

緊接其後的則為 Lancer Celeste,是 Galant Coupe FTO 的後繼車型。於 1975 年 3 月推出,它被定位為第一代Lancer的轎跑車版本,賦予子名稱“Celeste”,這是拉丁語中“藍天”的意思。針對當今人們對多功能、便利汽車的需求,Celeste 採用了大尾門的掀背式風格,並進行了大量的風洞實驗,以減少空氣阻力,打造出美觀、高性能的風格。

除了寬敞的後行李箱之外,當後座椅向前折疊時,車內後部也形成了舖有豪華地毯的寬敞全平整空間。

IMG_5188.JPG
IMG_5188.JPG

動力系統方面最初可選 1.6L 和 1.4L Saturn 引擎可供使用。而 Lancer一推出,便在拉力賽中展現了自己的性能,結合該車的風格俘獲了年輕人的心。 1979 年 6 月 2.0 Astron 80 引擎加入陣容,提供小巧車身與大排量引擎的驚喜組合,特別受到美國年輕女性的青睞。

IMG_5193.JPG
IMG_5193.JPG
IMG_5194.JPG
IMG_5194.JPG
IMG_5201.JPG
IMG_5201.JPG
IMG_3047.JPG
IMG_3047.JPG

在北美則是由 Chrysler 以 Plymouth Arrow 的名稱銷售,當時 Mitsubishi 與 Chrysler 有業務合作關係,並簽訂了當地獨家經銷協議。 與此相關的是,三菱於 1978 年開始出口至北美的Plymouth Forte,當時稱為 Arrow Truck。

IMG_5200.JPG
IMG_5200.JPG

而最後一台則是初代 Lancer Coupe 1600GSR。以歐洲騎士風華年代的精英人物 Lancer Knight 命名,造型方面 Lancer Coupe 1600GSR 採用了符合空氣力學的「Aero Nose Line 」車頭設計、其長且低的設計在當時頗具特色。

IMG_5202.JPG
IMG_5202.JPG

動力系統更導入三菱獨特的MCA(Mitsubishi Clean Air)系統、防止燃料蒸發裝置、漏氣還原裝置等都充分展現了三菱致力於低公害的決心,更是這世界上第一個通過美國環保署(EPA)認證的1973款車型。

為了實現舒適、快速的駕駛,搭載了更適合操縱的傾斜方向盤、長時間行駛也節油的45l燃料箱、四時通風系統、帶有真空助力器的碟式煞車、折疊式方向盤等。

IMG_5287.JPG
IMG_5287.JPG

現場擺放的 1600GSR 更搭載 1.6 4G32 Saturn 雙化油器引擎、最大輸出 110 PS 的 1600GSR 車型更活躍於拉力賽車界,1974 年,由 Joginder Singh 駕駛的「Lancer 1600GSR」首次參加 Safari Rally 即贏得總冠軍,另外在1976年 Safari Rally 也同樣獲得總冠軍;在南十字座拉力賽中從1973年開始連獲4年贏得總冠軍。它在排氣量和馬力上戰勝了一輛又一輛強大的汽車,給人留下了「拉力賽中的三菱」深刻印象。

IMG_5289.JPG
IMG_5289.JPG

而停在旁邊的則是祖師爺:Galant GTO。為了迎合乘用車市場對高階特殊車款的需求,Galant Coupe GTX-1 以長鼻子、短車身的獨特運動風格,在 1969 年的秋季車展中展出,獲得極大的迴響。因此隔年即 1970 年 11 月,三菱自動車它以「Galant GTO」的名稱發布。 「GTO」的起源是義大利文「Grande Tourismo Omologare」的首字母,意思是「官方認可的 GT 車」。

IMG_5291.JPG
IMG_5291.JPG

Galant GTO 採用長車頭比例,協調運動美學的鴨尾設計可降低空氣阻力。另外可樂瓶式樣的車身搭配弧度達到 50 吋的側窗設計,對當時的日本國產車來說是革命性的設計。

IMG_5292.JPG
IMG_5292.JPG

內裝也採用圓形駕駛艙儀表板,讓人聯想到飛機的駕駛艙。 身為高性能車款,GTO-MR 搭載了三菱汽車首款 New Saturn DOHC 引擎 、最大馬力輸出為125 PS,至今仍是最受歡迎的名車之一。

IMG_3010.JPG
IMG_3010.JPG

3.「突破極限的汽車」

IMG_5307.JPG
IMG_5307.JPG

在這個區塊內主要是展示三菱自動車往年奪冠的賽車系列,包括著名的 Pajero「巴黎-達卡」1985 奪冠車型、Lancer Evolution VI「2001 Monte Carlo」奪冠車、Lancer 1600 GSR RALLY「1974、1976 Safari 」奪冠車、Pajero「2002 Paris-Daker Super Production Category」奪冠車、Lancer EX 「1000LAKE RALLY」實戰車。

IMG_5298.JPG
IMG_5298.JPG
IMG_5306.JPG
IMG_5306.JPG
IMG_5300.JPG
IMG_5300.JPG
IMG_5303.JPG
IMG_5303.JPG
IMG_5301.JPG
IMG_5301.JPG
IMG_5302.JPG
IMG_5302.JPG
IMG_5310.JPG
IMG_5310.JPG
IMG_5315.JPG
IMG_5315.JPG
IMG_5314.JPG
IMG_5314.JPG
IMG_5313.JPG
IMG_5313.JPG
IMG_5316.JPG
IMG_5316.JPG
IMG_5317.JPG
IMG_5317.JPG
IMG_5320.JPG
IMG_5320.JPG
IMG_5322.JPG
IMG_5322.JPG

而旁邊則幾乎將三菱自動車所有的獎盃全部擺在上面,不管是賽事運動抑或是得到科技性大獎如世界初缸內直噴 GDI 動力、1990 日本年度風雲車-Diamante/Sigma 、1997 日本年度風雲車-Galant 等獎牌都在。

IMG_5415.JPG
IMG_5415.JPG
IMG_5416.JPG
IMG_5416.JPG
IMG_5417.JPG
IMG_5417.JPG
IMG_5426.JPG
IMG_5426.JPG
IMG_5427.JPG
IMG_5427.JPG
IMG_5428.JPG
IMG_5428.JPG
IMG_5429.JPG
IMG_5429.JPG
IMG_5430.JPG
IMG_5430.JPG
IMG_5431.JPG
IMG_5431.JPG
IMG_5432.JPG
IMG_5432.JPG
IMG_5434.JPG
IMG_5434.JPG
IMG_5435.JPG
IMG_5435.JPG
IMG_5436.JPG
IMG_5436.JPG

最後則是 MAG Cafe,不過說是咖啡聽其實比較像是員工餐廳,但遊客還是可以在這邊喝一杯咖啡休息一下再離開。

IMG_5444.JPG
IMG_5444.JPG
IMG_5443.JPG
IMG_5443.JPG

PHEV WORLD

IMG_5108.JPG
IMG_5108.JPG

PHEV World 於 2015 年 12 月開業,是作為前往參觀博物館前的休憩設施。裡面有一個小型天文館、使用 Outlander PHEV 的 VR 體驗、資訊觸控面板和飲料櫃檯。

IMG_5113.JPG
IMG_5113.JPG
IMG_5114.JPG
IMG_5114.JPG

其中直徑約6公尺的小型天文館,仿照蒙古族的民居「蒙古包」而建,在這裡您可以觀賞到美麗的星空藝術品,同時也代表著開發Outlander PHEV的三菱汽車「100年後,我們仍能看到同樣美麗的星空」的願望。

IMG_5115.JPG
IMG_5115.JPG
IMG_5118.JPG
IMG_5118.JPG
IMG_5126.JPG
IMG_5126.JPG
IMG_5129.JPG
IMG_5129.JPG
IMG_5144.JPG
IMG_5144.JPG
IMG_5146.JPG
IMG_5146.JPG
IMG_5147.JPG
IMG_5147.JPG
IMG_5148.JPG
IMG_5148.JPG

旁邊則是擺放著去年 AXCR 亞洲拉力賽參戰的 Triton 賽車、由兩屆達卡拉力賽冠軍增岡浩駕駛並獲得總合第八的成績的 i-MiEV evolution Pikes Peak 電動賽車與 2017 年參與達卡拉力賽冠軍的 Pajero EVOLUTION 賽車。

意外驚喜:GTO/GALANT 退役警車

IMG_5204.JPG
IMG_5204.JPG

正當我們認為博物館應該沒什麼特別的時候,適逢日本「成人之日」假期,在博物館外面展出了三款退役的警車。現存的GTO警車僅有兩輛,分別屬於愛知縣警察局和新潟縣警察局,而另外一款 Galant VR-4 則是屬於愛知縣警察局的車輛,三款雖然已經沒有在執勤,但根據現場警方人員介紹,他們會不定時的讓他們在外面跑跑以維持正常車況!

同時三菱自動車也會支援其維修,除非是完全沒有庫存的零件,不然大部分維修還是得靠原廠支援才行。

IMG_5221.JPG
IMG_5221.JPG
IMG_5208.JPG
IMG_5208.JPG
IMG_5211.JPG
IMG_5211.JPG
IMG_5225.JPG
IMG_5225.JPG
IMG_5233.JPG
IMG_5233.JPG
IMG_5244.JPG
IMG_5244.JPG
IMG_5247.JPG
IMG_5247.JPG
IMG_5282.JPG
IMG_5282.JPG
IMG_5260.JPG
IMG_5260.JPG
IMG_5272.JPG
IMG_5272.JPG
IMG_5239.JPG
IMG_5239.JPG
IMG_5217.JPG
IMG_5217.JPG

後記:小而美、三菱車迷必去

IMG_5152.JPG
IMG_5152.JPG

雖然不得不說比起 Suzuki Plaza、豐田博物館等地方,Mitsubishi Auto Gallery 確實不大,在重新裝潢後展車也縮水不少,不過如果要暸解三菱自動車歷史的人還是值得前往一探究竟,另外強烈建議前往岡崎工廠的時候停車可以停在最外圍,因為有許多「好料」都隱身在這處停車場呢!到底有哪些特別車就請看看以下的照片吧!

IMG_5398.JPG
IMG_5398.JPG
IMG_2979.JPG
IMG_2979.JPG
IMG_2980.JPG
IMG_2980.JPG
IMG_2960.JPG
IMG_2960.JPG
IMG_2961.JPG
IMG_2961.JPG
IMG_2962.JPG
IMG_2962.JPG
IMG_2963.JPG
IMG_2963.JPG
IMG_2968.JPG
IMG_2968.JPG
IMG_2978.JPG
IMG_2978.JPG
IMG_2987.JPG
IMG_2987.JPG
IMG_2988.JPG
IMG_2988.JPG
IMG_2991.JPG
IMG_2991.JPG
IMG_2992.JPG
IMG_2992.JPG
IMG_2993.JPG
IMG_2993.JPG
IMG_3070.JPG
IMG_3070.JPG
IMG_3066.JPG
IMG_3066.JPG
IMG_3075.JPG
IMG_3075.JPG
IMG_3076.JPG
IMG_3076.JPG
IMG_3078.JPG
IMG_3078.JPG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