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抱著2個月大的小孫女茜茜(化名)由媽媽陪伴來到診間,跟高醫師提及換尿布時覺得茜茜大腿好像不容易被往外展開,展開時就會大哭,媽媽好擔心,趕快就醫。經醫師詳細問診後安排超音波檢查,發現屬新生兒髖關節發育不良,所幸及早發現,可以運用現代醫療改善其狀況,目前正積極治療中。
大里仁愛醫院兒童骨科高軒楷醫師提到,髖關節是由大腿骨及骨盆所構成的關節,是全身受力最重的關節。髖關節發育不良是新生兒最常見的骨骼問題,世界各國的發生率,平均爲千分之30,台灣約為千分之1到2。髖關節的發育,受遺傳、子宮內環境、性別等多項因素影響,無法於產前預防。但若能在新生兒時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能避免將來嚴重的併發症。
高軒楷醫師說,髖關節發育不良是一個隱形的疾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許多父母都是等到小朋友學走路以後,發覺小朋友走路怪怪的,才帶來兒童骨科門診,才被診斷出髖關節發育不良。那就錯過治療的黃金期了,實在很可惜。
高醫師還說,出生6個月內是治療黃金期,治療方法簡單且效果良好。治療僅需穿著吊帶1-2個月,維持大腿彎曲外展的姿勢,就能恢復髖關節正常發育。若6個月大之後才檢測出來,則需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手術,經常需要骨盆切骨矯正。但即使接受手術治療,也易有殘餘的關節變形,影響將來髖關節的功能。在兒童健康手冊上,有一頁專門講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問題,新生兒若有長短腿、大腿外展活動度不佳等症狀時,就要特別的注意,建議找專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
高軒楷醫師強調,髖關節超音波檢查是公認最有效的篩檢方法。在超音波的影像下,整個髖關節的結構一覽無遺,髖關節發育不良再也無所遁形。研究顯示,愈重視髖關節篩檢的國家,病童需要手術的比例就愈低。若能施行全體新生兒超音波篩檢的話,更是能大幅度降低手術的比例。因此世界各國皆將超音波髖關節篩檢列為嬰幼兒保健重點,視為公共衛生進步的指標
大里仁愛醫院與長庚醫院合作聯盟,開設兒童骨科門診,提供新生兒方便就醫的管道,引入由長庚體系研發的【AI超音波檢測兒童髖關節發育不良系統】。此系統的準確率高達95%,可協助醫療人員快速準確的診斷,把握治療黃金期。
高軒楷醫師提醒,新生兒髖關節發育不良,是可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恢復效果良好的疾病。不論從公共衛生的角度或全民健康的觀點出發,早期篩檢都有其必要性。新生兒的父母一定要有警覺心,若覺得髖關節有任何問題,可以詢問醫師,必要時您的醫師會為新生兒安排超音波檢查,就可以確保髖關節的健康囉!
更多新聞推薦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