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環狀線震損責任歸屬不公?台灣世曦遭揪「設計缺失」卻沒被求償

壹蘋新聞網

發布於 03月20日01:50
中華工程委任律師張冀明認為環狀線責任歸屬不公,台灣世曦設計缺失遭監察院點名,卻未列求償對象。彭欣偉攝
中華工程委任律師張冀明認為環狀線責任歸屬不公,台灣世曦設計缺失遭監察院點名,卻未列求償對象。彭欣偉攝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新北捷運環狀線在去(2024)年4月3日地震後,部分路段鋼箱梁錯位、軌道變形,雙北市府因此向施工單位中華工程求償19.27億元,而監察院於本月13日公布調查報告,直指環狀線的設計與監造皆有重大缺失,其中設計單位台灣世曦未充分考量場址效應與結構安全,可能是災損主因之一。不過,在雙北市府對中華工程的求償中,台灣世曦的責任卻未被追究,彷彿消失在名單內,引發外界質疑。

監察院調查報告指出,環狀線採用的是國內首見的疊式高架橋結構,並包含「爬昇段」、「下降段」及樹枝狀橋墩等特殊結構形式,理應提高設計標準,增設位移限制裝置,提供更高的安全防線。然而,這些關鍵安全措施並未被納入設計,成為此次災損的重要隱患。

參與環狀線工程的小包商直指,軌道在列車通過時會產生上揚力,設計若未納入抗拉拔機制,再加上地震影響,便可能導致插銷跳脫,再加上未設置可在地震或極端狀況下,防止橋梁構件脫落的防落橋裝置,這些都是環狀線災損的關鍵因素之一,他憤怒質疑:「難道這次災損真的只有插銷與調坡板銑穿造成?怎麼可以不追究設計問題?」

秀朗橋站防落橋裝置綠色柱子的兩側設計不同。彭欣偉攝
秀朗橋站防落橋裝置綠色柱子的兩側設計不同。彭欣偉攝
「L型防落橋裝置」可在地震或極端狀況下防止橋梁構件脫落,卻不在中華工程施工的設計圖。彭欣偉攝
「L型防落橋裝置」可在地震或極端狀況下防止橋梁構件脫落,卻不在中華工程施工的設計圖。彭欣偉攝

除了設計問題本身,台灣世曦在災損鑑定與求償名單中「消失」的現象,也值得關注。中華工程委任律師張冀明指出,從鑑定技師的指派到最終報告內容,都與台灣世曦有深厚關聯,讓人懷疑鑑定是否真正獨立。中華工程內部人員則強調,在雙北市府的求償名單中,設計單位應負的責任「被消失」,求償金額卻全數落在施工單位身上。

中華工程則表示,監察院的報告已明確指出設計與監造單位有責任,市府卻試圖將所有問題推給施工方,這樣的求償方式極不合理。

不在中華工程施工設計圖上的防落橋「鋼索連接裝置」。彭欣偉攝
不在中華工程施工設計圖上的防落橋「鋼索連接裝置」。彭欣偉攝

對於遭爆料設計上有低估「抗拉拔」及「防落橋」裝置的安全疑慮,台灣世曦公司說明,依照設計規範的規定皆有設置足夠防止落橋長度的裝置,在橋樑結構分析時,如果支承會承受拉拔力,則會在盤式支承設置抗拉拔裝置,並強調低估支承抗拉拔需求的說法並非事實。

而被質疑鑑定技師公正性的土木技師公會表示,環狀線震損是由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組成專家學者會議,並委託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進行橋梁震損調查,經調查發現盤式支承調坡板銑穿至鋼梁下翼板,銑穿後產生贅餘空間,之後經專家學者們以現況調查、廠商設計及施工檢討,建立結構模型以電腦模擬方式進行驗證,而獲致確認受損原因。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賴建宏認為,就該個案而言,應從調查報告內容進行檢視。

不過,如今各方對責任歸屬各執一詞,這筆高達19.27億元的求償是否合理,設計單位的責任是否應重新檢視, 都將成為訴訟過程中的關鍵爭點,牽動後續攻防發展。

捷運環狀線0403地震時出現鋼箱梁錯位、軌道變形。擷取自新北捷運局臉書
捷運環狀線0403地震時出現鋼箱梁錯位、軌道變形。擷取自新北捷運局臉書
中華工程認為監察院明確指出設計與監造有責任,新北市府卻將所有問題推給施工方(圖為環狀線震後軌道位移地點現況)。彭欣偉攝
中華工程認為監察院明確指出設計與監造有責任,新北市府卻將所有問題推給施工方(圖為環狀線震後軌道位移地點現況)。彭欣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