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中經院劉大年:川普非鐵板一塊 建議台灣以差異化向美國完整論述

信傳媒

更新於 02月18日10:33 • 發布於 02月19日00:31 • 葉佳華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18日以「從台灣看川普的經貿政策」為題進行演講。(攝影/葉佳華)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18日以「從台灣看川普的經貿政策」為題進行演講。(攝影/葉佳華)

美國總統川普2025年初重返白宮,一上任就大刀闊斧改革,讓全世界都繃緊神經。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18日點出,川普新政的「七大主張」,讓未來「抗中再加碼、加稅常態化」,建議台灣政府應建構完整論述、並凸顯台灣經貿差異化,透過各種管道向美國溝通。

川普新政:抗中再加碼、加稅常態化

工商協進會18日舉行工商講座,邀請專家針對「川普2.0對台灣及世界的影響」進行發表。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透過簡單一句話來形容川普新政,那就是「抗中再加碼、加稅常態化」。

劉大年指出,川普認為「全世界都虧欠美國,尤其中國大陸欠最多」,因此川普所提出的主張,包括「對外加稅、對內減稅」、「不支持近岸外包」、「不容忍貿易赤字上升」、「不支持補貼政策」、「不支持對外結盟」、「不相信氣候變遷」。

其中,針對「對外加稅、對內減稅」的部分,劉大年指出,川普對內的減稅制度朝向將公司稅由21%降至15%,而川普對外加稅的藍圖「全部都跟國際經貿規範不相容」,包括要對全世界進口到美國的產品課徵對等關稅,他提醒,美中貿易戰後台灣對美國出口大幅上升,約占台灣總出口4分之1,美國已是台灣第二大出口市場,未來的影響不容忽視。

另外,劉大年也指出,川普不支持「近岸外包」,因美中貿易戰後,企業紛紛移出中國,移至東協、墨西哥等地,但近年來東協、墨西哥等地卻對美出口大幅成長,取代中國對美出口下降,引來假性脫鉤,只是多了一個中間地,因此川普只相信回流,主張商品在美國製造( Made in the U.S)的回流方式,劉大年認為,這種觀念轉變可能會使未來全球供應鏈向美國集中。

不支持近岸外包、不容忍貿易赤字上升,全球經貿是一場「零和遊戲」

劉大年指出,目前川普目標是墨西哥,在墨西哥擴大佈局的台商以及台灣對墨出口恐有衝擊;對於已經打入美系供應鏈,但在美國以外地區生產的台商,例如電動車、資訊電子產品,未來美系大廠可能會在川普的壓力下回流美國,值得注意。

另外,川普也不容忍貿易赤字上升,原因是美國2024年貿易赤字增加為1兆2029億美元,為歷史新高。美國對台灣貿易逆差也由2018年的152億美元,增加到去年的739億美元,增加幅度超過3倍,台灣也成為美國第6大貿易逆差來源國。

川普也不支持補貼政策,認為透過補貼是浪費美國納稅人的錢;川普也不支持對外結盟、不相信氣候變遷。

整體而言,劉大年分析,川普第二任期與第一任期的不同之處在於,川普第一任期的關稅目標主要是針對中國;而第二任則範圍更廣、遍及所有國家 ,但有程度上的差別。且劉大年也分析,川普認為全球經貿是一個「零和遊戲」,只要不在美國生產,或是購買進口產品,對他國就是有利,對美國就是傷害。因此川普要求所有國家配合美國,落實以美國為軸心的「公平」經貿政策。

劉大年也認為,川普第二任更將關稅當成談判籌碼,也就是交易式的孤立主義,並非完全沒有迴轉的餘地,而是「你要來跟我談」,視對手改善情況再調整。

川普政策絕非鐵板一塊,台灣應有更完整論述向美國說明

而台灣如何建構川普新政的談判策略,劉大年認為,以牙還牙的報復措施並非是台灣的選項;但台灣也不能一直處於被動,應向美國據理力爭,並凸顯出台灣與其他國家不同,唯有將台灣差異化,才能將衝擊降到最低。

首先針對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結構,劉大年說,由於台灣對美國以中間產品為主,約占對美國出口8成,主要是提供美國產業所需,屬於供應鏈上下游的合作關係;若是美國對台灣產品加課關稅,反而會提高美國產業生產成本,形成雙輸結果,這與其他國家對美出口最終消費品有所不同。

另外,川普宣稱台灣「搶走」美國半導體生意的說法,劉大年指出,台灣半導體及相關產業的成功是靠本身的努力,在發展過程當中,不但沒有違反國際貿易規範,而且政府幾乎沒有直接補助,若只看成果、不看過程的話,對於台灣非常不公平。

至於針對回流美國,劉大年指出,美中貿易戰後,台灣對美投資更明顯成長,特別是在台積電赴美投資後,美國更成為台灣海外投資最重要國家。台灣對美國投資產業多元,也讓美國創造大量就業。

最後提高對美軍購,劉大年認為,台灣增加對美國軍購已不可避免,但應爭取合理交易條件,以及更多技術合作機會,以協助台灣軍工相關產業發展。

劉大年認為,川普政策雖然充滿侵略性,但絕非鐵板一塊而不可撼動;而台灣與美國的經貿關係,確實有特殊之處;台灣應由貿易、投資面、農產品、高科技項目、民生至國防以及其他各層面,建構完整的論述;並透過各種管道勇敢向美國發聲,才有可能降低衝擊。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