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懷孕施打安全嗎?這些疫苗,孕期可以接種嗎?

嬰兒與母親

更新於 2018年08月30日14:56 • 發布於 2018年08月30日00:00
懷孕施打安全嗎?這些疫苗,孕期可以接種嗎?
懷孕施打安全嗎?這些疫苗,孕期可以接種嗎?

 孕期打疫苗,以增進母胎健康為考量 

聖功醫院婦產科江允中醫師表示,疫苗大致可分為“不活化疫苗”,這是經處理過已死亡的微生物病原或類毒素,及“活化減毒疫苗”等兩大類。原則上為考量孕婦的安全,孕婦不能接種活化減毒疫苗。但是無傳染力的不活化疫苗,較無疑慮,可以接種,這些包括流感及百日咳疫苗。

一般而言,在懷孕期接受任何的醫療處置,除了考量治療的效益及副作用,更要注意對胎兒的影響,因為胎兒是發育中的生命,極易受傷害。因此,只在有明確證據,證明能促進母胎健康,且影響胎兒的風險極低時,才會建議孕婦接受這些醫療行為。基於以上原則,活化的減毒疫苗都會被排除;而即使不活化的疫苗,雖無影響胎兒之虞,但也要確定能促進母胎健康,才會建議孕婦接種。

人體對疾病建立抵抗力的方法,大致可分為兩種方式,包括自己製造抗體,建立主動免疫的能力,及由體外獲得抗體的被動免疫法。主動免疫力是身體透過接觸外在病原體,此時免疫系統會受刺激,開始自行製造抗體抵抗疾病。接種疫苗抵抗疾病的原理,即是利用已死亡的微生物病原或類毒素,或者經減毒處理過的活性病原,注射入身體,激起體內製造抗體的能力。另一種由體外得到抗體的被動免疫法,則是如胎兒在母體內,經由胎盤獲得母親已有的抗體,或者是新生兒,經過哺餵母乳,而得到抗體抵抗疾病,這種被動免疫能力,對於胎兒和新生兒,尚無法建立良好抵抗力時,是非常重要的免疫方式,也是鼓勵孕婦接受疫苗的重要原因。

流感疫苗,孕媽咪最需要施打的疫苗

每年秋冬季節是季節流感盛行的時候,政府都會公費提供孕婦接受流感疫苗。因為從國內外經驗得知,孕婦感染流感後的症狀及併發症,常會比一般人更為嚴重,因此國內將孕婦列為公費施打的對象。另一方面,對於六個月內的新生兒,也是易受傷害的族群,如果孕婦接種疫苗後,產生的抗體,基於前述的被動免疫理由,可以幫助胎兒及新生兒得到良好的抵抗力,可謂「一人接種,兩人受惠」。

孕期接種百日咳疫苗,讓新生兒得到保護

另一個會建議孕媽咪接種的是百日咳疫苗,國內婦產科等相關醫學會,在參考國外百日咳的流行狀況,及國內近幾年的通報案例,建議孕婦在懷孕28至36週時程,追加接種一劑百日咳疫苗,以提高體內的百日咳抗體濃度,進而讓寶寶有足夠的免疫力。

感染百日咳雖對以前曾接種過疫苗的孕婦,常無任何症狀,但是卻會給新生兒帶來嚴重的呼吸道傷害。而嬰兒開始接種百日咳疫苗,都是出生後兩個月大時開始。這期間的防護,就只能靠母親給予,或讓嬰兒遠離可能傳染疾病的照顧者。

如果孕婦在懷孕晚期追加疫苗,臨產前體內恰好有高濃度抗體,這些抗體可經胎盤傳遞給胎兒,產後哺乳時亦可持續幫助寶寶,直到寶寶完成接種時程,建立自己的抵抗力。

整體而言,媽咪得到百日咳症狀並不明顯,但流感就要特別小心,流感疫苗主要在保護媽咪,同時確保胎兒的安全;百日咳疫苗則是讓媽咪有高濃度抗體,進而傳遞給寶寶,保護尚未建立好自身免疫力的新生兒。

德國麻疹疫苗,孕期應避免施打的活化減毒疫苗

孕婦應避免施打活化減毒疫苗,德國麻疹疫苗就是屬於活化減毒疫苗。成人得到德國麻疹可能無明顯症狀,但是胎兒感染病毒,恐會得到先天性德國麻疹,造成畸胎的風險。孕婦在產檢時都會檢驗是否有德國麻疹抗體,若無抗體,就會告知懷孕期間要避免感染,例如勿前往疫區旅遊;而且等生完這一胎後,在下次懷孕前應該去接種德國麻疹疫苗,施打完後,會建議至少等三個月再懷孕。

萬一施打德國麻疹疫苗才發現已經懷孕,也不用過度緊張,更不需因此終止懷孕。依國外報告,這種狀況並不會增加對胎兒的影響,也沒有提高寶寶得到先天性德國麻疹的機率。只是胎兒是發育中的生命,恐有無法掌握的變數,所以盡可能避免孕期施打。因此最好在計畫懷孕前接受健檢,如果發現以前施打的疫苗抗體已消失,就可以預先追加一劑疫苗,防範孕期感染的風險。

打疫苗會暈針,心理恐懼引起的生理反應

接種疫苗的副作用也是孕婦擔心的問題,孕婦接種疫苗可能會有的副作用,除了考量對胎兒的風險,其他與一般人的問題相似,例如過敏問題,由於流感疫苗製造過程會用到雞胚蛋白,對雞蛋蛋白有過敏的孕婦,就不宜接種,不過這種過敏問題,發生機率可說相當的少。還有的是針劑注射處,可能會引起注射局部位置的腫痛,這些都是生理層面的問題。

另一個易與過敏休克混淆的是所謂暈針的問題,暈針一般認為是屬於心理層面的症狀,算是種身心反應症候,可能因注射動作引起恐懼,加上打針疼痛,進而引起身體自主神經的反射調節作用,造成接種者昏倒休克。這種問題多在注射後發作,接種者經短暫休息後,即可恢復正常。因此無論打任何疫苗,建議打完後可在診間休息觀察,除了擔心過敏問題,也可避免暈針發生後引起二次傷害。

接種疫苗常見的錯誤迷思

民眾接種疫苗常有的迷思,就是「進口疫苗比國產好」,事實上,經過衛福部核可的疫苗,製作過程都一樣嚴謹,並無進口或國產的差別。國產的疫苗有時還會出口給其他國家使用,因此不用懷疑國產疫苗的效用與安全性。

另一個迷思是「自費疫苗要比公費好」,其實只要通過衛福部核發許可,品質都相同,只是公費使用有條件限制,不是所有族群都能打,自費就無限制。至於自費疫苗的收費,各醫院在管理控制上,有自己的成本考量,所以有不同的收費。孕婦應該衡量本身免疫需求,及關心疫情發展,接種適合的疫苗,才是對自己與寶寶的最佳保障。

 

江允中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經歷:國軍高雄總醫院主任醫師、國軍高雄總醫院主治醫師、三軍總醫院總醫師

現任:天主教聖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