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晚期肺腺癌標靶藥接力克癌!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選擇是關鍵

華人健康網

發布於 2019年05月17日02:21 •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治療肺腺癌新概念:第一線使用不可逆口服標靶藥,接力使用新一代口服標靶藥物。
治療肺腺癌新概念:第一線使用不可逆口服標靶藥,接力使用新一代口服標靶藥物。

肺腺癌發現多為晚期,雖然目前已經有許多標靶藥物協助癌友對抗疾病,但是如果希望再多延長生命,現在治療新概念為: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再接力新一代口服標靶藥物克癌,可望為晚期肺腺癌癌友帶來新曙光。

肺癌分成非小細胞肺癌及小細胞肺癌,其中85%的病友為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中又以肺腺癌最常見,較容易發生於沒有抽菸者或女性。肺癌1年約增加1萬3千名病例,由於肺癌早期不一定有咳血或噁心、嘔吐、久咳不癒等症狀,逾6成的肺癌病友發現時已是晚期,5年存活率甚至不到1成。

治療肺腺癌新概念:第一線使用不可逆口服標靶藥,接力新一代口服標靶藥

高雄長庚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醫師表示,目前已有越來越多肺腺癌標靶藥物可協助癌友對抗疾病,但是如何儘可能延長存活時間,是多數癌友在意的問題。最新GioTag跨國大型研究收案全球10國(包含台灣)晚期EGFR突變肺腺癌患者,患者皆於第一線使用不可逆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待出現抗藥性、產生突變後,再接力使用新一代口服標靶藥物。結果發現亞洲有半數的病患使用口服標靶藥物的治療時間長達46.7個月,後續可再接受化療,讓患者得到較長的整體存活時間。

51歲楊先生是運動健將,4年半前突然骨頭疼痛難耐、寸步難行,最後甚至惡化到需要臥床。一開始到神經外科求診,抽血檢驗才知道原來自己竟罹患肺腺癌,且已經骨轉移;骨頭因長期被壓迫導致神經壞死,行動皆需輪椅代步。在王金洲醫師的鼓勵下,楊先生積極接受治療,他先使用不可逆口服標靶藥物,腫瘤有縮小,服藥4個月後就可以雙腳行動;服用不可逆口服標靶藥物2年後產生腦轉移,醫師建議接力使用新一代標靶,目前已經突破4年。

對抗肺癌關鍵:找到適合患者人的治療組合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內科教授暨癌症中心主任賴基銘醫師表示,在台灣每2人就有1人具有EGFR基因突變。事實上,有EGFR基因突變之患者,若透過標靶藥物治療,腫瘤縮小的比例甚至可以超過8成。新藥、新治療並不是影響治療成效的關鍵,應綜合評估各個藥物的治療成效、健保給付條件等,讓自己能夠有適合治療組合來對抗肺癌。

為了協助癌友掌握完整的治療相關資訊,並兼顧心理調適及後續照護等面向,台灣癌症基金會特別推出《肺癌大小事-託付力量接力克癌》肺癌衛教手冊,讓癌友更有方向與醫師討論合適自己的治療計畫,並陪伴病友積極抗癌。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