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tten by: Jason Hu
身為百年車廠的 SUZUKI,可能外界都只有對其「小車專家」名號最有印象。確實細數 Suzuki 這百年來的經典車款,多數都以輕自動車為主、乘用車為輔,但你可能不知道,每一台 Suzuki 的車款都蘊含著濱松人的強韌與創意!
為了深入暸解「小車專家」的魅力所在,CarStuff 遠赴日本濱松的「SUZUKI PLAZA」鈴木歷史館好好的採訪一番!
SUZUKI 簡史
鈴木公司自1909年創立、1920年以生產織布機起家以來,一直以 「有價值的產品 」為口號,也就是從客戶的角度出發,熱情從事製造業。時至今日, Suzuki 已經成為日本乃至全球摩托車、汽車、舷外發動機以及其他各種產品的製造商和銷售商,對製造的熱情始終不變。
鈴木歷史館就是展示了自公司成立以來與時俱進的眾多產品,以及汽車製造的現狀。博物館基本上是自由參觀的,但是展品有固定的路線,分成三樓,所以這次我就按照這個流程給大家介紹一下。
三樓:透過產品展示了解 Suzuki 歷史
從 1 樓往上走,其天花板上懸掛著紡織品的樓梯可到達入口(也有電梯),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台紡織機。沒錯!Suzuki 與 Toyota 一樣,最早是從生產紡織機起家的,而門口這個就是「改良型自動紡織機 - 織布大師鈴木道雄 」的招牌。
從大正時代到昭和時代,紡織業是日本如花似玉的出口產業,鈴木自動動力紡織機的發明雖然比豐田自動織布機稍晚,但其結構與豐田自動紡織機不同,使用更方便,是 Suzuki 躍進的原動力。
在大正至昭和時期的全球經濟衰退期間,紡織機的銷售量下降,公司為了實現經營多樣化,開始涉足引擎領域。 對於公司來說,生產引擎是合情合理的,因為引擎可以利用在紡織機業務中開發的動力技術,預期引擎在未來會有所增長。於是在1930年代開始就汽車生產進行實驗,甚至製作了一部原型車,只是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令所有計劃擱置下來。
二次大戰後被美軍佔領的日本打算用紡織業振興經濟, Suzuki 亦因此獲准重振生意,只是紡織機需求大不如前,隨後公司在1950年5月因勞資爭議而使經營陷入困境,公司便在1954年轉型變成鈴木自動車株式會社(Suzuki Motor Co Ltd)。
「Power Free」第一個量產的兩輪車
經過創始自動織布機的展覽後,兩輪車的展覽開始了。其實 Suzuki 踏入四輪的時間尚早,戰後時期 Suzuki於1952年與以Honda相同的方式先是製造了搭載 36cc 二衝程引擎的腳踏車進入兩輪車市場,「Power Free」便是 Suzuki 第一款量產的兩輪車。
與今天的電動自行車相比,它與商業的聯繫更加緊密,並通過人們渴求的交通和移動性為工業的興起做出了貢獻,隨後於1954年推出了第一台四衝程 OHV 單缸 90cc 摩托車 COLLEDA CO,以及其他摩托車在狹窄的空間中一字排開。順帶一提,COLLEDA CO 是日本第一輛量產配備速度儀表的摩托車,這項功能在今日已是司空見慣,但鈴木卻是第一家採用。
同時展出的還有一位冒險家的 Diamond Free 摩托車,他在 1956 年從泰國曼谷到法國巴黎,行程 47,000 公里,沿途造訪了 32 個國家(當然是實車),陣容相當多元。
第一款四輪「SUZULIGHT」的誕生
前面提及,Suzuki 四輪車的研究始於 1936 年,當時曾製作過模仿Austin 7的試作車,但因二次大戰開打後被迫中斷。 直到 1955 年,也就是戰後十年才正式開始生產。
當時市面上的乘用車多是以前置引擎、後輪驅動為主流,但Suzuki在當時缺乏必要的加工設備,無法製造傳統的前置引擎後輪驅動的車種,因此 Suzuki 內部組織了一個平均年齡只有28歲的年輕六人團隊,便以當時西德所生產的前置引擎、前驅的超小型車—Lloyd 400為基礎,並於1954年秋天完成了第一台原型車,經過測試後終於投入生產,在1955年10月以「Suzulight」之名上市。
由於日本戰後復興期對於車輛審查相對寬鬆,即便「Suzulight」品質還是有不少問題,但它還是迅速地開啟知名度,又相繼推出了輕型貨車、皮卡以及載重能力甚至超過輕型貨車的 Van。
令人驚訝的是,Suzulight 從一開始亮相就開發了適合不同用途的車身變種。 觀察車輛內部也可以發現,這個時期推出的內裝非常絢麗時尚。但最終因為「稅金便宜」的理由,僅保留類似第一代Alto的輕型貨車。這也顯示Suzuki一貫「簡單至上」的傳統。
「Suzulight」 的推出也為 Suzuki 四輪車業務奠定了基礎,在 1949 年日本政府制訂出輕自動車規格後,許多車廠嘗試進入市場,但最後卻受到市場排擠而消失在時代的洪流,而「Suzulight」 也幫助 Suzuki 存活下來。
輕商用車 CARRY 來了!
隨著日本經濟開始起飛,Suzuki 也決定將 Suzulight 車型加入一個新成員,也就是目前風靡全球的輕型商用車 Carry。
1961年推出的「Suzulight Carry FB」,搭載359c.c.直列二缸氣冷式二衝程FB型引擎,當時 Suzuki 為了生產此車款,原廠特地選擇愛知縣豐川市,耗時9個月、花費2億7千萬日圓設置新工廠。這種後方有載貨用車斗的皮卡貨車之引擎置於乘客座椅下方,稍微凸出的車頭稱作半平頭式(semi cab over)。車斗面積1.5平方公尺、荷重達350公斤,號稱同級車之最。
而現場特別展示的朝日啤酒運送車,則是1965年6月推出的 Suzulight Carry(L20型),車身尺碼幾乎沒有變動,軸距延長2公分。仍舊搭載359c.c.直列二缸氣冷式二衝程FB型引擎,但運用了新開發的CCI分離潤滑技術(Cylinder Crankshaft Injection):機油幫浦採「一進多出」的設計,同時可將機油打入氣缸和曲軸達到潤滑效果,且配合四速手排變速系統後極速可達80km/h,足以證明 Suzuki 即便是商用車,都有著創新的想法。
目前 Carry 車系已經演化到 11 代車型,並且依照全球市場需求不同推出不同的規格版本,以其強韌耐用的優異設計,早已是頭家們有口皆碑的優選,更在全球145個國家累計暢銷超過200萬輛,已然成為輕型商用車的指標車型。
讓車子進入到家庭-Fronte 誕生
雖然 Suzuki 於 1955 年推出了日本第一款輕型轎車 Suzulight,但當時市場對輕型轎車的需求仍然不高,兩年之後,Suzuki 的產品陣容縮小到只有商用貨車。不過因為其他廠商相繼進入輕自動車市場並大受歡迎,受此啟發 Suzuki 決定重新推出輕型車、並取名為 Fronte。
初代 Fronte 來自 Suzulight SS。 其開發重點在於輕自動車標準內提供可容納四名成人的寬敞座位,以及後行李箱,並於 1962 年推出第一代 Suzulight Fronte TLA。
Fronte 是「Frontier Spirit」的縮寫,意指開拓精神,也有 FF 系統的意思。 然而,第二代至第四代則採用 RR 系統。
1963 年推出的 Suzurite Fronte FEA 接受了在鈴鹿賽車場舉行的第一屆日本汽車大獎賽的挑戰。 儘管是首次參加四輪賽事,它仍在輕型四輪組別中包辦了第一、第二和第四名。
隨著機動化的時代來臨,人們對更輕、更快、更運動化的輕型車需求促使 Fronte LC10 的開發,這是第一款搭載二衝程三汽缸引擎的微型車。運動車型 Fronte SS 和 Fronte Coupe 擴大了乘用車系列。
Fronte 逐漸成為 Suzuki 在 1960 和 1970 年代最具代表性的車型。直到 1979 年其衍生車型 Alto 上市並大受歡迎之前,Fronte 一直是 Suzuki 輕型車的領導車型,不過最終由於1989年消費稅的開徵和貨物稅的廢除,這意味著 Fronte 與 Alto 輕型貨車之間不再有任何價格差異,所以最終被併入其中。
而這台停在昭和時代日式建築內的 Fronte 360,則是2代目 LC10 型。外觀融入了當時歐美跑車流行的可樂瓶式線條。 與之前的 Suzuki 車不同,Fronte 360 採用了弧形表面的時尚設計,因此大受歡迎。更特別的是有別於一代採用 FF 的設計,二代 Fronte 反其道而行採用了 RR 設計。而不得不說這個背景會讓人聯想到同樣來自靜岡縣的漫畫/動畫「櫻桃小丸子」當中的風景,十分有趣。
爾後更推出運動化的「Fronte SS」車型(代表Street Sports),馬力提升至36ps。這款車的廣告邀請英國賽車手斯特林·莫斯及曼島TT國際觀光盃機車大賽冠軍伊藤光夫各駕駛一紅、一黃的Fronte SS,在義大利的「太陽之路」(Autostrada)馳騁,結果平均時速達到122.44km/hr,高速性能和耐用性獲得證實。
第三代Fronte的衍生車型,與 Carry Van 都是基於喬治亞羅的設計,是輕自動車少見充分利用空氣力學所打造出的正宗GT風格。再加上輕型車中最低的車高(1200mm),具有無畏動感的風格。車內打造了一個相當寬敞的駕駛位置,展現出個人化小跑車的魅力。 1972年更增加了四座Fronte Coupe 2+2。
“對日常生活有用的汽車”最後一代 Fronte 值得一提的,是開始進軍海外市場,陸續於印度、中國市場投產,尤其是後者以「奧拓」之名在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市場取得一席之地。
開啟貨車新模式-Fronte Van
Suzulight Fronte和Suzulight Van的設計相同,均採用水平安裝的FF系統,但1967年發布的三代 Fronte 360 採用了RR系統。然而,由於後置引擎很難在商用車中使用,因此後續的Fronte Van 採用了FR系統,在負載分配方面有利於確保負載能力和爬坡動力。就這樣,全新的多功能客車誕生了,改變了傳統輕型客車的形象。
此外,Fronte Van 也被改造成乘用車,並開發了 Fronte Estate 和 Fronte Custom,廣受好評,開創了輕型乘用車界的新潮流;而Fronte Hatch 和 Fronte Hatch 55 也作為 Fronte Van 的後繼產品發布,但生產和銷售隨著前輪驅動 Alto 的發布而結束。
鈴木修先生的執念-JIMNY 的誕生
這一切都始於 20 世紀 60 年代末,日本市場迎來景氣復甦、休閒熱潮即將到來,當時的董事總經理鈴木修 (Osamu Suzuki) 想創造一款「更能發揮輕型車特色的獨特車款」。在購買了Hope Motors開發的輕型標準「Hope Star ON type 4WD」的製造權後,以該車為基礎進行了設計和開發。
1970年 Jimny 作為輕型車輛類別的純種四輪驅動車輛發布,奠定了日本小型四輪驅動車市場的地位,不僅成為土木建築測量和森林巡邏的專業工具,更成為方便享受戶外風光的純種四輪驅動車。
此後隨著輕型車標準的修改,該車在1981年、1998年和2018年進行了全面的車型變更,同時擴大了車身尺寸。期間引擎從風冷改為水冷、從2衝程改為4衝程、排氣量從360cc改為550cc再至660cc。
另一方面,梯形車架、FR佈局、配備副變速箱的分時四輪驅動系統以及剛性軸懸吊等基本車身配置也傳承了半個世紀,如今第三代 Jimny 也以更強悍的越野性能征服了全球各地。
47 萬日幣的超低價-ALTO 誕生
20 世紀 70 年代中期,由於輕型車和小形乘用車之間的價格差距不斷縮小,以及輕型車車檢制度的推行,輕型車正逐漸失去競爭力。 與此同時女性駕駛者的人數卻在快速增加。
所以 Suzuki 將目光放相女性駕駛者,並開始開發一款「適合日常生活且具有優異經濟效益的車輛」以及「符合商用車標準且免徵消費稅但仍具有乘用車風格的車輛」,目標價格為 450,000 日元以下,並徹底實現流程合理化、減少零件數量和單一車種等級。
因此在 1979 年 5 月,Alto 以日本車業首次全國統一車價及 47 萬日圓的低價上市。 Alto 一上市就大受歡迎,並開創了所謂「輕 Bonnet Van」的市場。Alto上市後,其他車廠也陸續跟進,市場迅速擴大,尤其是女性使用者,使得自 1970 年以來一直呈現下滑趨勢的輕型車銷售出現 V 型復甦。
1989 年,消費稅的開徵及貨物稅的取消,侵蝕了「輕 Bonnet Van」的價格優勢,Alto 產品線也從輕型商用車擴展至輕型乘用車。 此後公司持續更換車型以符合時代需求。
Alto 車系取代了 Fronte 之後,陸續推出了「輕自動車初渦輪版」的 Alto Works,旨在吸引男性用戶。最高級的RS/R配備了新開發的3缸550cc EPI DOHC 12氣門中冷渦輪引擎和黏性耦合全時四輪驅動系統,這在輕型車輛中尚屬首次。外觀強調運動性,具有引擎蓋上的進氣口等功能。最大輸出確保在 64PS/7,500rpm,是當時輕自動車最強悍的、也讓日本政府要求輕自動車最高輸出為 64ps 的導火線。
Cervo 二代一樣是以 Alto 為基礎,但將前代車型的轎跑車型態改為輕型 VAN。這是一款時尚、運動、俏皮的私家車,玻璃車頂線條流暢,但卻是以商用車規範登記以節省稅制。它搭載了輕型車輛中首次採用 SOHC 12氣門的3缸550cc 引擎,並且還配備了世界上第一個電動助力轉向系統。除了FF之外,還配備了4WD,還配備了自動空調等82種可選配件。
基於「The Personal Mini」的基本理念,第三代 Alto 除了打造直線與曲面相結合的歐式外觀外,為了配合1990年1月輕型車標準的修訂,進行了重大改變(排氣量從550cc變為660cc)。由於採用了大型保險桿,整體長度延長了100mm。搭載新開發的F6A型3缸660cc引擎,利用排氣量增加的優勢,在中低速時發揮動力,提高操控性。安全性也得到了提升,該系列所有車型均標配碟式煞車和子午線輪胎。更是輕自動車第一個配置 Slide Slim 駕駛側滑動門的車款。
開創全新「Tall Wagon」市場-WAGON R
即使 Suzuki 在 80 年代的輕型車市場的佔有率為36.5%,但隨著競爭對手廠商也推出與 Alto 競爭的車型,市佔率逐漸下降。而90年代日本道路運送車輛法將輕型車的車身尺寸受到限制,但靈活且勇於突破的 Suzuki 巧妙地讓新車往「高處」發展以增大車室空間,並且增進駕駛者之視野範圍,因此革命性的「Wagon R」就誕生了!
除了具有傳統輕型車所沒有的方形高車身外,它還具有諸如靠背直立的座椅設計和大車門等特點,以充分利用其包裝優勢。它以其舒適且易於使用的、優先考慮駕駛的包裝而受到好評,並成為繼 Alto 之後第一款爆款車。
其他公司注意到了 Wagon R 的成功,並發布了具有類似設計的車款,最終建立了一種稱為輕型高旅行車「Tall Wagon」的新類型。
都市 SUV 的前身-ESCUDO/VITARA & X-90
20 世紀 80 年代,幾乎所有的越野車都是專業取向,但 Suzuki 很快嗅覺到 RV 風潮即將興起,因此在 1988 年推出了注重公路駕駛性能且時尚感更高的新型城市越野車:Escudo/Vitara,1990年則進一步推出5門 Escudo Nomade/Grand Vitara。
曾經有一段時間,城市SUV的概念並不被市場所理解,但 Escudo 藉由中央直通式四輪驅動機構搭配整合式變速箱與傳動設計,提升越野駕駛性能與公路過彎性能後,這個藍海市場便逐漸擴大。而現場展示的 Escudo 則是1997年德國銷售的 Elton John 限定款,引擎蓋上還有鋼琴鍵盤圖案和Elton John的簽名。
爾後為了拓展更多元的市場,Suzuki 在 1995 年推出了革命性的 X-90 雙座 SUV。這款基於1993年第30屆東京車展上展出的同名概念車所打造的小型SUV,追求「看的樂趣、騎乘的樂趣、駕駛的樂趣」。採用 SUV 獨一無二的 3BOX車身、2座佈局、T型車頂結構和可拆卸玻璃車頂。底盤以Escudo為基礎,採用四輪驅動系統,在高剛性梯架上配備加力箱,並採搭載全鋁G16A 4缸1600cc SOHC 16氣門引擎。
給我來杯 Cappuccino!
Cappuccino誕生於日本泡沫經濟後期,當時日本民眾普遍富裕,各大車廠紛紛開發外觀帥氣又兼具駕駛樂趣的車型以吸引民眾目光。
因此 Suzuki 組織了只有 17 人、員工平均年齡 28 歲的團隊、以「追求隨心所欲的駕駛樂趣」為理念打造,Cappuccino最大的特色就是以可隱藏的後車窗搭配三片收納式車頂篷,可分成硬頂全閉、全開篷、半開篷、T字形車頂四種形態,是世界初的結構。另一個特點是後方柱子、引擎蓋等採用鋁材以減輕重量。引擎為F6A型3缸660cc EPI DOHC 12汽門中冷渦輪,採用FR驅動。
此外,它還配備了前通風四輪碟式煞車和四輪雙橫臂懸吊等成熟的機構。 1995年,引擎改為全鋁K6A型,同時也配備了3速自排變速箱,這台也是「平成ABC」最晚停產的車型。
當然對於 Suzuki 來說,Cappuccino 的存在刷新了 Suzuki 輕自動車的刻板印象,許多年輕員工的投入也對於企業的成長頗具意義。
真正的世界車-SWIFT
而在展場的正中間,另外一個位置則留給了世界車-SWIFT。在過去 Suzuki 並不是沒有做過小型車,不過幾乎都是以輕型車零件的再利用和平台擴展而開發的,儘管因其經濟性和嚴謹的汽車製造而享有盛譽,但它的設計和駕駛性能卻沒有得到高度評價。
為了提高產品與品牌聲譽,公司決定在「全球小型車」發展政策下開發符合全球市場需求的小型車。初代 SWIFT 基於「看起來很強大、開起來很有動力的動感小型車」開發理念,導入專門針對小型車所開發的平台,同時駕駛性能在歐洲經過精心打磨,加強了各部分剛性的轉向和懸架,駕駛可以享受銳利乾脆的操控性。
外觀設計還由駐義大利的設計師在感受當地氛圍的同時進行了改進,創造了一種強烈品質感和質感的設計,使其在世界各地都能脫穎而出。
初代 Swift 也是 Suzuki 首款在全球四個國家(日本、匈牙利、印度和中國)開始生產的新車型,其優秀的性能贏得了全球汽車評論家的好評,在26個國家和地區獲得了122個獎項。在日本,它獲得了「2005-2006日本年度風雲車特別獎“Most Fun”」和「2006年RJC年度風雲車大獎」。
Suzuki在製造小型汽車方面的聲譽急劇提高,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提高了在歐洲市場的知名度後,Suzuki 的下一個目標是進入高端市場,時任董事總經理小野弘隆憑藉「進取」的歐洲策略極大地改變 Suzuki 形象,甚至被認為是當時該公司下一任社長的候選人。
2010 年的二代車型在承襲初代輪廓和「Swift 風格」的同時,軸距和胎面也得到了擴展,以提高直線穩定性和轉彎性能。除了兼具輕量化和高剛性的全新平台外,還搭載了K12B 4缸1.2 DOHC 16氣門引擎,配備全新進排氣VVT ,以及帶有輔助變速機構的CVT,在日本更獲得「2011年RJC年度風雲車大獎」。
第三代 SWIFT 它具有大膽演變的動態風格、更完備主被動安全系統,同時也提升了歷代 SWIFT 不斷精進的操控性能。此外,透過採用輕度混合動力系統、全新HEARTECT平台以及追求低油耗的1200cc自然進氣 DualJet 引擎,實現了優異的駕駛性能和燃油效率。除了榮獲「2018年RJC年度風雲車大獎」」之外,它還躋身「2018 World Urban Car」類別前三名。
前瞻科技先驅!那些超越時代的 Suzuki
在現在講求電氣化的時代,Suzuki 早在五十多年前就已經投入研發。1970年 Suzuki 委由 Giugiaro設計的 Carry Van,為了參加大阪萬國博覽會而打造了旗下第一款電動車。
這款用於巡邏博覽會場地的電動客貨車,在儀表板上設有顯示剩餘電力和電流強度,特殊的外觀設計與頗具前瞻性的電動車架構,讓 Suzuki 讓外人刮目相看。
MUSASHI 3「武藏3號」是以 1977 年的 Cervo 為基礎、配備氫引擎的實驗車。它於 1979 年在武藏工業大學(現東京市立大學)內燃研究所的合作下完成。它的二衝程引擎採用氫燃料,時速最高可達 118 公里。從後窗望去,您會看到內建的氫氣罐。MUSASHI 3「武藏3號」代表了 Suzuki 目前的基石之一 - 針對未來製造雄心勃勃的作品。
而遠在展場另外一邊則是 Wagon R FCV,是基於第二代Wagon R 而來。2001年 Suzuki 與 GM 聯合開發,將油箱換成二個氫氣罐,燃料電池產生的電力直接驅動馬達,不需要二次電池。這種燃料電池系統雖然簡單,但性能充足,其可用性與一般汽油車相若,車內空間也與一般汽油車相若,因此受到高度讚揚。
儘管該車已獲得國土交通省的許可,可在公共道路上行駛,規格為最高時速110公里,充滿電後的巡航里程為130公里,但與2010年代投入實際使用的FCV不同,這大概是2000年代FCV實驗車的水準。
之後 Suzuki 繼續進行 FCV 的研發,利用 Wagon R-FCV 和 MR Wagon-FCV 的經驗,開發出 SX4-FCV (2008),這是一套 FCHV 系統,和 Honda 一樣使用電容器作為副電池。
而在其旁邊的則是世界上第一款 Hybrid 輕型車:TWIN。它的全長為 2,735 mm,是日本最短的輕型車, 在以體積小巧、節省資源為特點的輕型車中,這款車更具有對社會友好和環保的特點。
外觀重現了在 1999 年東京車展上展出並廣受好評的「Pu3-commuter」概念車的基本設計,成為量產的車款。 混合動力系統由內部自行開發,並透過在引擎與變速箱之間放置薄型馬達,實現了精巧的設計。 在 10-15 模式下,還能達到 34.0 km/L 的超低油耗。 汽油動力 (5MT) 車型更以 490,000 日圓的低價格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與大公司合作:GM 合作的歷史
要提到與 GM 合作乘用車歷史之前,我們要先提到 Fronte 800。這款採用前置二衝程水冷3缸800cc引擎、前輪驅動的新型乘用車,展現了日本高速時代下的性能,最高時速可達115km/h。
外觀基於空氣動力學設計,簡潔大方,後玻璃採用弧形玻璃,營造寬敞的車內空間。此外四輪獨立懸吊也提供舒適的乘坐體驗,不過因為大眾對於 Suzuki 的印象還是停留在輕型車,因此 Fronte 800於 1969 年停產,小型乘用車產品也出現了中斷。
而進入到 80 年代,Suzuki 意識到作為一家中型車廠,如果不跟其他廠商合作是沒辦法生存下來的,因此鈴木修便找上了 GM 進行業務提攜,而 Cultus 便是與 GM 共同開發的全球戰略小型車。
作為在節約能源和資源的大背景下需求增加的 1,000 cc 級汽車,是繼摩托車、小型汽車和特殊機械(舷外發電機、發電機、房屋等)三大支柱之後,挑戰 「創造具有國際生命力的汽車 」的第四大支柱。
嶄新的設計感、輕量化、小巧且省油的引擎,以及可在海外市場高速行駛的駕駛性能,這些都是可在全球使用的小型車的基石。外銷海外市場則以 Swift、Chevrolet Sprint 和 Pontiac Firefly 的名義出口至世界各國,特別是在美國市場大受歡迎,因為該車在美國 EPA 的油耗率測試中連續三年成為最省油的車款。
而台灣市場也對其並不陌生,因為二代 Cultus 曾在台灣太子汽車生產四門版本,並稱作「福星」,當時也是 Suzuki 在台熱銷的車款。
另外一個合作車型則是 Wagon+/Wagon R Solio,以Wagon R為基礎,車身尺寸加大的小型乘用車規格。作為與 GM 業務聯盟的一部分,GM 的子公司 Opel 也在歐洲生產和銷售Agila。在日本 Suzuki 則為 GM 生產 Chevrolet MW,並透過 GM 和 Suzuki 的銷售網路進行銷售。
二樓:參觀汽車製造從開發到生產的整個過程
看完了滿滿的歷史車系之後,下到二樓則是介紹汽車是如何從零到有的過程。訪客可以一次看到從汽車規劃到實際生產現場的一切。
從產品規劃會議、設計、黏土模型製作以及內裝材料的選擇,都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加以說明。 導覽透過帶領參觀者參觀有關機械加工的展品,再到模擬製造廠生產線的展覽,解釋汽車是如何製造出來的。
不過這層有二台車很值得跟大家深入介紹的,就是測試跑道上的 SX4 與 Kizashi。在時任董事總經理小野弘隆所帶領的 SWIFT 獲得極高評價之後,後續 Suzuki 便推出與 Fiat 共同開發的 SX4。這款新類型的運動跨界掀背車,結合了運動小型車的駕駛體驗和SUV的操控性,同時優雅而有力的歐式設計、舒適的乘坐空間,確保充足的內部高度和方便的進出,以及堅固車身和靈活懸吊帶來的輕鬆駕駛和愉快的乘坐體驗,再度讓 Suzuki 於歐洲市場站穩腳步。
因此Suzuki 內部便打算推出一款更高級的車款,接連推出了三款名為 Kizashi 的概念車。然而由於雷曼兄弟的衝擊,據說有管理層要求取消該項目,但受到當時為 Suzuki 在海外市場打響名號、時任董事總經理小野弘隆因病過世的影響,開發團隊並沒有停止開發,而是將目標訂在 2500cc 級別的中型房車上。
最終 Suzuki 於 2009 年推出了史上最大的高級轎車:Kizashi,擁有運動強而有力的造型、高品質的內裝、舒適的裝備,追求的是感官上的刺激駕駛。搭載J24B 2.5 直四引擎與 CVT 配置,透過在歐洲紐伯林賽道和北美的反覆駕駛測試,目標是實現操控性和乘坐舒適性兼具的高級轎車,雖然僅販售六年就退出市場,不過其開發經驗也運用到後續的新世代 Suzuki 上面。
在同一樓層,還有介紹 Suzuki 在世界各地活動的展區,可以讓您了解世界上有多少人在使用 Suzuki 汽車。每個穿著民族服裝的立體雕像都會用其所在國家的語言向遊客問好。
最後就是介紹濱松當地的展區。Suzuki 公司創始人鈴木道雄、豐田集團創始人豐田佐吉和本田公司創始人本田宗一郎都是濱松人。 此外,還有與航空自衛隊浜松航空基地合作的展覽,以及當地祭典「浜松祭」的介紹。
一樓:現有新車、MOTOGP 賽車等展示
而一樓其實就是很普通的展示區,設有詢問處,展示當前車型(現場展示 Fronx 與 Spacia Gear)和賽車,包括 MotoGP 冠軍戰車等,以及紀念品專區。
雖然 Suzuki 歷史館以交通而言並不算太方便,這次前往其實我們是以租車的方式過去,但博物館內部確實算「小而美」,充滿了培育未來汽車愛好者的想法,更不用說滿足汽車和摩托車愛好者的全方位展品。如果你是日系車迷、或是你本身就是個 Suzuki 腦粉,這個位在濱松工廠旁的 Suzuki 歷史館很推薦大家過來看看。
SUZUKI 歷史館概要:
如何進入
需預約
開放時間
9:00-16:30(16:30休館)
休息日
週一、年底年初、暑假等
入場費
自由免費參觀
地點
靜岡縣濱松市中央區增樂町1301
參觀表格
免費導覽
所需時間(建議)
約1小時30分鐘
詢問
053-440-2020
交通
交通:東海道本線從高塚站步行 10 分鐘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