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環境部提供】
今(15)日媒體報導環保團體建議以細懸浮微粒(PM2.5)自動監測儀取代手動採樣監測(或稱標準監測)一事,環境部表示由於兩者檢測方法及原理不同,且目前美國仍以手動量測為標準方法,因此該部仍以手動量測結果為依據,用以評估判定空污改善成效。
環境部說明,截止113年底全國78處空氣品質監測站,皆設有PM2.5自動監測儀,其中31站同時配有手動採樣儀器。其中自動監測儀器量測係以定流量抽引空氣,以貝他射線照射量測採樣前後通過濾紙之衰減量,依微粒濃度與輻射強度衰減比率計算質量濃度,能即時量測PM2.5濃度,但易受空氣中水氣及鹽分干擾。而手動標準方法以定流量抽引空氣進入採樣器中,收集粒徑小於或等於2.5 μm收集於濾紙上,於特定溫度及濕度下秤重後計算微粒濃度。但手動採樣須經過人工放樣、取樣,每 3 天才能採樣一次,樣本需經調理、量測及品保/品管等程序,約需 20 天才能完成,無法即時反應PM2.5濃度。由於PM2.5 自動與手動兩者檢測方法及原理並不相同,環境部仍將維持兩套系統之運作,也持續針對自動與手動儀器進行比對分析,並將數據公布於該部網站,供大眾參考。
環境部未來將持續與地方攜手合作,運用先進科技致力於提升臺灣各地的空氣品質,以改善中南部地區空品為首要任務,為民眾打造更健康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