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2025即將於美國時間1月7日至10日在拉斯維加斯開展。今年因為有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到場,讓台灣人格外期待。《遠見》專訪CES主辦方美國消費者科技協會(CTA)主席,分享今年最值得關注的三大亮點。
向來被視作科技圈年度風向球的全球消費性電子展CES,即將於下週正式登場。今年CES以「Connect. Solve. Discover. DIVE IN.(連結、解決、發現、潛入)」為題,將有逾4000家廠商到場參展。
去年1月,《遠見》記者前往拉斯維加斯直擊,在CES現場看到不少主打AI應用的新科技,包括AI PC、機器人、以及整合生成式AI的汽車應用,2024年也因此被各界定調為「AI從雲端落地的應用元年」。(延伸閱讀:美國直擊》全球AI終端裝置元年!從汽車、PC到機器人無所不在)
延續去年的熱潮,今年最大亮點也莫過於AI。「我認為2025年將能夠看到更多可能性,而且不再是單純的『想像』,而是實際去思考我們可以用生成式AI做什麼。」美國消費者科技協會(CTA)主席Kinsey Fabrizio接受《遠見》專訪時,強調近一年以來,AI應用確實變得更加成熟,因而如此定調2025年。
2024年CES展主打AI應用的新科技。張智傑攝
亮點一:AI技術持續發展,加持機器人、自駕技術
Kinsey觀察,AI今年已更廣泛落地至醫療、體育、製造、金融等領域。舉例來說,今年榮獲CES創新獎的台灣新創鉅怡智慧(FaceHeart),就推出首款用於心臟健康評估的AI智慧鏡,使用者只需在鏡子前進行45秒拍攝,就能檢測血壓 (BP)、呼吸頻率 (RR)、血氧飽和度 (SpO2)、心率變異性 (HRV) 和壓力指數,「這是相當具變革性的應用。」他說。
另外,機器人應用更是近幾個月來科技圈津津樂道的主題,在CES 2025上也有望看到更多展示。(延伸閱讀:獨家直擊亞馬遜物流中心、早稻田實驗室,揭開AI機器人大未來)
Kinsey舉例,製造類人形機器人的Enchanted Tools,以及打造可穿戴機器人外骨骼、幫助人類在倉庫工作的German Bionics,都將在展會上宣布新技術進展。另外,美國公司Glidance也將展示專為盲人設計的「自主導航機器人」,可幫助未配有導盲犬的病患。
「醫療保健領域會是(機器人應用)很好的場域,」Kinsey指出,隨著部分公司將在2025年開始量產人形機器人,接下來有望提升消費者處理任務的效率,並最為看好在美國醫療工作者短缺的情況下,機器人將能發揮強大功用。
從機器人延伸,自駕技術的升級,亦是本次亮點之一。如Alphabet旗下的Waymo今年受邀參與主題演講,近期更加深與現代汽車在自駕技術領域的合作,接下來的突破值得期待。
今年CES以「Connect. Solve. Discover. DIVE IN.(連結、解決、發現、潛入)」為題。取自CES官網
亮點二:數位孿生走入醫療
另一方面,雖然CES向來以「消費性電子」為名,其實近年來已出現愈來愈多產業應用和前瞻技術,比如去年就罕見由德國工業大廠西門子(Siemens)執行長博樂仁(Roland Busch)擔綱主題開講,談論工廠內的數位孿生(Digital Twins)技術,也就是在數位世界打造「虛擬分身」的未來方向。
Kinsey觀察,數位孿生將會走進工廠以外的更多領域。如達梭系統(Dassault System)今年展出數位孿生的心臟,對於培訓中的外科醫生來說,可以藉此不斷練習、提高手術水平,是外科手術領域的巨大進展。
數位孿生的終極目標,更是希望有朝一日能走進消費端、成為每個人的得力助手,「很期待在我的有生之年能看到,」Kinsey笑說。
亮點三:量子運算、新能源等超新技術
有趣的是,今年展會還將出現兩大產業端的新主題:量子電腦和新能源。
Kinsey強調,量子電腦雖不是新技術、也和消費者沒有直接關聯,但它正以驚人速度促進運輸、醫療保健甚至太空等產業發展,現在正是讓參展者親身體驗量子技術的好時機。
另外,隨著AI、晶片和感測技術的持續發展,能源轉型也成為眾所矚目的話題,如何在科技進展之下持續討論再生能源的新可能,也是CES欲達到的目標。
科技進展的同時,全球仍持續籠罩在地緣政治充滿不確定性的風險下,尤其川普即將入主白宮,其貿易政策接下來恐將大幅影響全球科技產業。「但科技產業總是會面臨挑戰,我們還是會以各種可能的方式推進創新和技術,」Kinsey說道,「我們還是會在CES 2025上看到技術正在解決重大的全球挑戰,並賦予人們更多能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