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出頭(台語,花樣)很多,我每次都提醒自己記得深呼吸,但還是常常被他搞得一肚子氣……」、「自己的個性已經算很能忍耐了,但還是會理智線斷掉,到底該怎麼辦」?
當家長感受到憤怒時,首先必須記得告訴自己,「不要在情緒激動的狀態下,採取任何行動」。在大人的心理處於極端的憤怒時,小朋友的心情也會產生波動,這個時候,可以讓自身慢慢冷靜下來,藉此教導孩子,「該如何正確處理生氣的情緒」。
勿對孩子惡言相向
父母儘量讓自我在保持平心靜氣的情形下,使用「正向語言」告知孩子必須遵守的事項,且向他們解釋這麼做的原因。例如:「在家裡要輕聲細語,如此,每個人才都能利用這個空間、享受閒暇時間、做自己的事情」、「就像你在睡覺或是看書時,爸爸媽媽也會把音量降低,讓你能夠好好休息或是專心念書」。
此外,應避免使用負向的語言進行談話,如:「在家裡不可以吵鬧,才不會吵到別人、影響別人的作息,你上次就吵到姊姊睡覺,害她隔天睡過頭起不來還遲到」!
究竟該如何學習控管情緒呢?可從以下4步驟開始練習:
步驟1.情緒升溫前先滅火
在事情還能控制、自己也還沒有形成怒氣的情況下,爸爸媽媽應好好地與孩子重申要求。舉例來說,發現小孩在家裡沙發跳上跳下、打鬧不休,這時候,就要放下手邊的事情,與孩子進行溝通。
第一步可使用「啟發式問句」,讓小朋友把自身該做到的事情講述出來,例如:「還記得我們曾經談過,在家裡應該要遵守的生活守則是什麼嗎」?當孩子回答:「應該要輕聲細語」時,可藉由這樣的問答,達到再次讓小朋友提醒自己的效果,鼓勵他們練習自我監控,才不會讓同樣的錯誤一而再而三的發生。
針對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也能利用正向語句的方法,讓孩子明確規矩,例如:與其說:「不要在沙發上跳」不如說:「請坐下,讓屁股黏在沙發上」。並與小朋友一同思考,能夠藉由何種行為來替代違反規矩的舉動,像是「若是想要跳跳的話,我們就去公園玩」。大人要謹記,事情必須在還能「可控、可管」時就開始處理,假設忍耐到極限後才大爆炸,恐會造成親子間的兩敗俱傷。
步驟2.保持冷靜
當你感到憤怒、激動、生氣時,請不要立即做出回應。先停下來,深呼吸,在心中默數,試著保持冷靜。這麼做,能避免在情緒高漲時,做出不理智的行為,給予自身一些時間和空間,讓情緒冷卻。
或是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需要休息一下」,然後暫時離開,找尋一個安靜的地方讓自己緩和下來,此舉亦即所謂的「積極暫停」。也就是說,在面對挑戰性或引起情緒波動的情境時,能有意識地停下來,暫時中斷對話或行動,以便冷靜情緒、思考適當的反應,以免在情緒激動的狀態下,做出不明智的決定,或脫口而出讓人後悔的話語。
步驟3.意識自己的情緒
學會分辨情緒和行為之間的區別。即使感到憤怒,也得做出正確的應對方式,而不是讓情緒凌駕於行為之上,自身應清楚意識到這種負向心情,能選擇更有效、具有建設性的方式來應對。對此,可先自問以下5個問題:
1.我現在的感受是什麼?
2.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
3.我打算怎麼做?
4.藉由這樣的方式進行,對事情會有幫助嗎?
5.怎麼做才會達成更好的效果?
步驟4.使用冷靜的溝通技巧
爸爸媽媽感到憤怒時,切勿使用攻擊性的語言或指責,例如:發現孩子回家後將襪子隨意亂丟,有些人可能會因此說:「你怎麼每次都亂丟襪子,我跟你講過多少次不要亂丟,你下次再這樣試試看!」這種溝通方式很容易讓衝突愈演愈烈。
面對這樣的情境,家長可試著依循點出事實、表達感受、需求,以及提出明確的做法,來讓對方能快速地理解訴求。舉例來說,「我有點疑惑,為何你的襪子都會散落在地上,希望你能一起保持家中的整潔,請你把襪子放進洗衣籃吧」。孩子天生便有高超的模仿能力,若父母長期以平和且有效的方式和小孩溝通,不僅家庭氣氛和諧融洽,小朋友也能成長為情緒穩定、高度自我價值的大人。
BaeGo培果教育
有感於語言治療資源不足,我們把語言發展相關落落長的文獻,變成可口好消化的圖表,並設計對應活動,研發孩子在家就能輕鬆學習的教具,致力讓家長成為孩子最棒的老師。
臉書/BaeGo培果教育
延伸閱讀
.親子教養好關係!你需要的是溫和堅定對待孩子,而不是跟著生氣
.學習尊重孩子,不讓「拒絕」破壞親子關係!當孩子想看ipad,爸媽可以這樣溝通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