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試管嬰兒失敗時失落怎麼辦?凱特王:試管路上你不寂寞,不是唯一!

女人迷Womany

更新於 07月09日12:30 • 發布於 07月10日12:30 • 時報文化

文|凱特文

別說沒男人什麼事

男人在試管療程中的作用很關鍵,除了保障自己的身體健康貢獻最強精子團,也身兼提供情緒價值的責任。

雖說試管是女人的自我與心理的一場搏鬥,是一條註定孤軍奮鬥的路,但如果身邊有好隊友加持,起碼這條路上會充滿愛。

愛很重要,尤其在這個時刻。

開啟試管之路後,先生跟著我一起更改飲食習慣,他平常就不喝酒,要做的健康管理就是第一時間戒菸。

這個男人說到做到,很快地就把菸給戒了,沒有任何反彈。說真的,男人需要為試管做的努力已經很少了,如果戒菸戒酒都做不到,真的不要讓老婆遭這個罪,女人也不需要為了一個不配合的男人犧牲自己。

我的心態之所以能好,很多部分來自於先生對我的態度。他總是給我鼓勵,給我信心,也從不計較花了多少錢,只要有空就陪同我一起就診,取卵、移植手術也一定排除萬難陪在我身邊。

週末假日我們會去附近的郊外走走,舒展身心,排解壓力。前三次試管失敗時,他對我說:「如果妳想放棄,我們隨時都可以放棄。」

他非常明白這件事不存在保證成功的允諾,一切尊重我的選擇,如果身體或心理承受不住,可以隨時喊卡。

我感受到他滿滿的關懷與呵護,心想著,即使最後沒有成功,至少我們一起有過這段特殊的經歷,它記錄了我們人生的某一段旅程,寫下了屬於我們的人生故事,無論如何都彌足珍貴。

女性在試管療程中所承受的壓力遠遠大於男性,身為丈夫,如果可以適時給予妻子一個擁抱,一聲問候,陪她聊天轉移注意力,都能夠幫助緩解她生理上的不適,或心理上的焦慮。你就是她最堅強的後盾,也是她勇氣的來源之一。

打針
打針

圖片|Photo by Karolina Kaboompics on Pexels

試管療程進行中,可以分階段給予不同的照護:

促排卵階段

第一次應該夫妻倆人一起聽醫囑,了解施打排卵針劑、服用藥物的流程。這期間妻子會因為藥物反應心情起伏較大,丈夫一定要給予包容,並避免讓妻子過於勞累。可以適時監督或提醒打針吃藥的時間,注意飲食上的均衡。

取卵、移植階段

取卵手術後妻子會有腹水等術後反應,可以臥床休息,但切記不能長時間臥床,可以陪她散散步,不要讓她單獨行動。飲食以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如果會做飯,可以自己料理。

朋友的老公擅長廚藝,試管期間為老婆擬定了各種食譜,每天換著菜單做飯給老婆吃,讓我非常羨慕(果然是別人的老公)。

移植後施打針劑有時需要丈夫協助,有些妻子會因為需要安胎而臥床,為了不相互干擾,可以暫時分床睡,讓兩人都可以獲得充分的休息,也有助於著床。

把試管想像成兩人的團隊合作,一個獻出肉身在前線拚搏,一個就以後備的姿態給予援助。別說沒男人什麼事,男人在試管療程中的作用很關鍵,除了保障自己的身體健康貢獻最強精子團,也身兼提供情緒價值的責任。

夫妻陪伴
夫妻陪伴

圖片|Photo by Gary Barnes on Pexels

第二次取卵時,我在等候室與一位同樣在當日接受取卵的小姊姊聊了一會兒。她先問我做第幾次了?因為她是第一次有點緊張。她的老公是「弱精症」患者,而自己非常想要孩子,所以才來做試管。

我問她,老公的意願如何?配合度高嗎?她說,因為結婚三、四年一直懷不上孩子,她先去做了身體檢查,發現自己一切正常。醫生建議夫妻一起來受檢,才查出老公的問題。

結果老公心理調適不當(覺得自己缺乏男性雄風),婆家人也冷言冷語譏諷她,一度讓她非常灰心。後來她向公婆保證要生個男孩給他們,才讓老公答應接受治療並採取試管。

聽完她的故事,我在內心倒抽一口涼氣,很想跟她說:「好妹妹,不要這樣折磨自己,難道妳沒有從這件事上看出這一家人最有問題的地方是心態,不是身體嗎?」但又覺得這是她個人的選擇,所以只好把這些已經到嘴邊的話又吞了回去。

聽到做試管,一般人最常聯想到「女方可能年紀大」、「卵巢或子宮功能有問題」,很少人會想到其實男性單方面存在問題的可能性也很高。如果夫妻想要孩子,最好兩人一起備孕,做好檢查,查出問題後接受治療,相互幫對方打氣。

愛很重要,尤其在這個時刻,夫妻情感的濃度有多高,都在此時體現。

當期待落空時

世界上每分每秒都有人正在做試管,你不是唯一的那個,更不是唯一失敗的那個;你不是唯一痛苦的那個,更不是唯一遊走在放棄邊緣的那個。

45 歲那年,我開始做試管療程,剛好趕上醫院規定的年齡上限,如果再晚一年,可能會被拒收(這是當時北京市立醫院的規定)。第一次取卵取了九顆,沒有配成任何可供移植的囊胚。這個結果讓我深受打擊,也許我高估了自己的身體素質?

當然,年齡是關鍵問題,這一點也迫使我去正視。

沒決定生小孩之前,我對年齡沒有任何觀念上的限制,不覺得自己老,從不因為數字而焦慮,甚至仗著自己有點娃娃臉,對駐顏有術也頗有自信。沒有做過手術,沒有遺傳病史,也沒有任何慢性病,健康檢查的結果幾乎不見紅字,但這些「自我感覺良好」在試管療程面前卻一一被粉碎。

我想像過自己不會取到很多顆卵,卻沒想過自己連一顆囊胚都配不成功。

報告中,我的 AMH 指數是 1.54。AMH 是抗穆勒氏管荷爾蒙,原文為 Anti-Mullerian Hormone,簡稱 AMH。這個數值代表卵子的庫存量,與取卵數有很大的關係,AMH 高,取卵數就多,AMH 值低,取卵數就低。這個數值會隨著年齡降低,通常來到 45 歲以上就會低於 1。

我的 AMH 在 40 歲以上的高齡產婦中不算低,但只代表我還能取到卵,不代表卵的質量好。因此,當務之急就是「養卵」,提高卵子的質量,爭取「好卵」。

只不過,這件事談何容易?

(同場加映:備孕小學堂|努力半年以上卻都沒懷孕?在做試管嬰兒前,你還是有自然懷孕的可能

夫妻陪伴
夫妻陪伴

圖片|Photo by Gustavo Fring on Pexels

和做過四、五次試管的朋友聊起,她表示談到養卵就覺得很無力,像一拳打在棉花上。

明明都做了該做的事,吃了該吃的營養補給品,也減少外食的機率,甚至都養成早睡早起以及運動的習慣了,但卵子的質量卻一直沒上去,受精卵常常是培養到第三天就停止成長,總是配不成五天的囊胚。

我說:「你的情況跟我很像,我也是這樣,先前移植過第三天的鮮胚,其餘的去培養第五天,但也都沒有結果。放在我肚子裡的不著床,放在胚胎室的不成長。」

當期待落空時,我發現卵子與精子結合這件事完全是個謎,因此我們才那麼地獨一無二。萬萬中的精子遇到那一顆成熟的卵子,在子宮安全著床住下,經歷十個月漫長成長,然後順利被產出。從最初到最後,都不能有任何閃失,一旦出現,就可能不是現在的我們。

生命好奇妙啊,是完全無法被掌握的,也沒有相同路徑可被完美複製。

失敗三次之後,我開始上網搜尋一些分享,看看大家都是怎麼度過?熱門的帖子往往都是強調自己做了多少次,失敗了多少次,因此身心俱疲,搞得家庭也開始出現不和諧的聲音,於是萌生退意的想法。

也許是為了安慰 PO 文者吧,底下的留言就會變成一個大型比慘現場,會有不少人以「你真的還好,我都做了 xx 次,失敗了 xx 次」起頭,更有甚者會說「我原本已經著床了,血值也翻倍了,但後來胎停了」、「因為試管失敗,我都離婚了」,企圖用「我比你更慘」來相互取暖。

有沒有被安慰到我不知道,但我看完不禁感嘆,走在試管的這條路上確實不寂寞,世界上每分每秒都有人正在做試管,你不是唯一的那個,更不是唯一失敗的那個;你不是唯一痛苦的那個,更不是唯一遊走在放棄邊緣的那個。

想通了之後,我確實有被療癒到。

(猜你想看:Every Day Counts | 歷史上第一個試管嬰兒的名字,你知道嗎?

鼓勵
鼓勵

圖片|Photo by Lucas Pezeta on Pexels

在北京做的最後一次試管是 2022 年 10 月,不久疫情結束,宣布解封,我也決定讓自己先休息一陣子。因為疫情的緣故,好久沒見到家人,先是過年回了趟台灣老家,跟親朋好友團聚。

三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妹妹的兩個孩子長大了,母親也肉眼可見的衰老一些。改變的,沒改變的,都讓人感到又親切又陌生。

之後我安排了跟閨蜜的旅行,以及一場夏日的家族旅行,正當我開始淡忘過去兩年在北京做試管的感覺時,幾乎死去的記憶又再度向我襲來。經友人介紹,我決定回台灣做試管,換個醫生,換個環境,再接再厲。

朋友說:「這樣很好,有時候做試管也是很講求緣份的,跟醫生的緣份。」我這朋友只要遇到無法解釋的事情,就會用一句「緣份」來做註解,於是我想,跟孩子的事也是緣份吧,畢竟,這件事也是說不清道不明啊。

本文摘自凱特王《再不容易,都有意義:從生活到生育,關於女人的生存邏輯》,由時報文化出版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再不容易,都有意義: 從生活到生育,關於女人的生存邏輯》
《再不容易,都有意義: 從生活到生育,關於女人的生存邏輯》


《再不容易,都有意義:從生活到生育,關於女人的生存邏輯》

延伸閱讀:

當生理時鐘被敲響:在決定凍卵與否前,你需要先知道的事情
當生理時鐘被敲響:在決定凍卵與否前,你需要先知道的事情

當生理時鐘被敲響:在決定凍卵與否前,你需要先知道的事情

加入女人迷 Line@,好內容不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