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智慧箴言:學會喜歡他們本來的樣子|為你選書

女人迷Womany

更新於 2024年01月26日12:30 • 發布於 2024年01月26日12:30 • 晴暄 Ronna

「當你準備吸氣的時候,請將它想像成在身體內漲起的水。你的上半身就像一只直立的水瓶。當你吐氣時,瓶中的水位會下降,直到完全變空。當你再度吸氣時,水又會重新從瓶底騰起。」—— 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我可能錯了》[1]

你曾觀察過自己的呼吸,或關注內在嗎?生活中,你較常感到不斷追逐,或心靈平靜呢?

《我可能錯了》作者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原本是一位經濟學家,二十六歲已經是成功人士的他,卻深受焦慮困擾,毅然決定辭職,前往泰國成為森林僧人。在出家十七年後,比約恩決定返回家鄉瑞典,並開啟新的職業道路,他擔任講師、巡迴演講,分享一路上所收穫的平靜與人生智慧。

是什麼促使他作出改變,活出獨特人生?比約恩在書中提到,兩次改變都源於他用心聆聽,專注於當下的智慧,引領他踏上豐富的人生旅程。

以下分享閱讀《我可能錯了》深受啟發的箴言,感受雋永智慧灌溉心靈,以及那些當頭棒喝的瞬間。在靈性成長的道路上,收穫平靜快樂。

(同場加映: 裸辭去尼泊爾爬山:面對職涯空窗期,我與大自然同頻,試圖找回真實的自己

圖片|Photo by Oleksandr P on Pexels

「聆聽當下的智慧」

當你不安、焦慮、思緒紛亂的時候,是否有這樣的經驗?你突然聽見一個和那些紛亂念頭無關的聲音,那個聲音在你平靜下來的過程中,逐漸明晰,它是有力量的、平靜的,安撫你焦躁的心緒,在一閃而過的剎那,給予你寬闊而明朗的指引。

你說不出來為什麼,你相信它更像是一股直覺,當紛亂的思緒沉澱下來後,所浮現的指引。

如同比約恩在質疑與焦慮、成堆的工作與待辦事項中,瀕臨崩潰邊緣,卻又在混亂中聽見那個「該往前走了」的聲音,給予他勇氣去找尋真正的自己。這個聲音似乎無法以我們所認知的理性來解釋,更像來自內心的啟發,比約恩將它稱之為「當下的智慧」。[2]

許多時候,我們會陷入「幸福外求」的認知中,不斷追逐,忘了停下來聆聽內在真正的聲音。但有時候,我們需要的指引,就在我們心中,只需要好好感受當下,仔細聆聽,並給予直覺足夠的「信任」。

聆聽當下的智慧,就像給予心靈養分,它讓我們明白——迎來一個全新的開始,也會為生活注入前所未有的新奇與能量。

(猜你想看: 30 歲的職場焦慮:可以裸辭嗎?月薪多少才正常?一定要當到主管嗎?

享受
享受

圖片|Photo by Jill Wellington on Pexels

「學會喜歡他們本來的樣子」

比約恩決定出家時,很重要的一個動機是為了獨處,讓自己的心清靜下來,他沒想到,寺院生活反而是學會融入一個全年無休的群體生活。

群體生活並不容易,比約恩一開始對許多人都有意見,看誰都不順眼。直到他學會放下內心的抗拒,接納他人本來的樣子,不僅相處變得融洽,自己的內心也變得寬容。

透過和他人相處,我們可以從對他人的看法中,照見自己的內心。我們都會有看不順眼的人,或是在某個時期對某些人的行為有意見,即使沒有表現出來,也會在心裡默默嘀咕。無形中,我們落入了「控制」的枷鎖,暗自期望別人按照自己喜歡的樣子表現。

然而,討厭別人,試圖以自己所以為的好糾正別人,其實是在消耗自己,比約恩提及,有一個小祕訣可以改善:「學會喜歡他們本來的樣子。」[3]

接納他們本來的樣子,內心變得寬容,而他人也能感受到你的善意與寬闊,這樣的相處模式形成正向發展,與人相處變得自在。

「我可能錯了」

仔細反思,我們的每一個念頭,都是對的嗎?有些念頭根深蒂固,有些念頭飄忽不定,但我們時常對自己腦海中浮現的念頭「信以為真」。

如果每個人都堅持己見,並未停下來思考,自己的堅持是否正確,紛爭就會因此產生;如果我們相信腦海中的每個念頭,就會被「應該」的思維所綑綁,認定事情要照自己所認定的發展才對,因而無法看見更寬廣的可能。

說出「我可能錯了」,是一種智慧。當事情沒有按照原本的想法發展時,不再受困於不安、焦慮、憤怒的情緒,而是學會與現況和解;當與人產生爭執時,可以先退後一步,勇敢表達自己也可能錯了,讓彼此間的衝突獲得喘息。

日常中,對自己的念頭說出「我可能錯了」,需要勇氣,也帶給我們全新的視野,不再困囿於原本僵化的思維。

如同比約恩在書中的智慧語錄:「理解自己其實一無所知,就是一種智慧。」[4]

開心
開心

圖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我有盡力而為」

我們都懂得「慈悲」是一項美德。但首先要反思的是,我們對自己足夠寬容嗎?

很多時候,我們容易陷入自我批判,落入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的枷鎖中。佛陀的智慧卻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想培養慈悲的心境,就必須先從自己開始。[5]

先學會對自己寬容、慈悲,而不是落入自己永遠不夠好的批判之中。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但即使不完美,仍值得愛與被愛,才是真正的慈悲,才能迎來毫無保留的愛。

以「我有盡力而為」的觀點看待自己,減少批判,會發現心中的愛更豐盈,看待世界的眼光更溫柔。也學習站在他人的角度想,即使那些看似不完美的,不夠好的,不滿意的地方,比起苛刻的批評,轉念一想,或許他人也已經「盡力而為」了。當願意這樣理解他人時,內心也會變得更寬容、寧靜。

值得一讀再讀,充滿雋永人生智慧的著作《我可能錯了》,讓我們以更平靜、睿智的內心迎向生活,也學會以愛與溫柔的眼光看待世界。

延伸閱讀:

為你選書|陳雪《少女的祈禱》:穿過漫長童年創傷,創作成為終結痛苦的方法
為你選書|陳雪《少女的祈禱》:穿過漫長童年創傷,創作成為終結痛苦的方法

為你選書|陳雪《少女的祈禱》:穿過漫長童年創傷,創作成為終結痛苦的方法

加入女人迷 Line@,好內容不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