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為軟體工程師的張泰北,在2014年47歲時離開上市公司後,陸續創業卻屢次失敗,但他不因此失去信心,反而善用自己的專業技能來投資,以Excel製作表格來計算和分析,打造現金殖利率7%以上的標的組合,在去(2023)年運用利率約2%的理財型房貸,達成年領百萬元被動收入的目標。
「我最早投資個股時,其實是聽明牌做價差,多頭時雖然會賺錢,但空頭時的虧損也很大。」張泰北回想自己的投資歷程說道,他在市場繳了幾次學費後,下定決心鑽研股市,最後終能精準投資個股,不再道聽塗說,並活用他的理工腦,讓每筆交易都有邏輯。
存個股難安心 面臨波動恐抱不牢股票
張泰北早期存過玉山金(2884)、兆豐金(2886)等金融股,他表示,這2檔個股的獲利表現穩定,尤其當時玉山金配發各一半的股票股利與現金股利,對於累積資產相當有利。
「我挑選個股時,會觀察它前3年的現金殖利率表現,只要個股基本面沒有太大改變,就會持續投入以降低持股成本。」萬一個股表現空間變小,張泰北會視情況調整策略,他以玉山金為例,因其後來成長不如預期,獲利跟不上股本膨脹的速度,於是將它從存股清單中剔除。
張泰北參與市場多年後,獲利表現雖佳,卻發現自己並不適合操作個股,最大的原因在於須不斷與人性抗衡。「當發生如金融海嘯、新冠疫情等大型股災,個股下跌超過個人預期時,要抱牢股票並不容易。」
ETF是一籃子股票 下跌也有信心買
張泰北認為,即使運用Excel記錄與分析標的,也很難確保不會因帳面虧損過大而認賠出場,「於是我思考,ETF是由一籃子股票組成,投資ETF是否能避開這些問題?只要是好的ETF,股價下跌時也有信心持續買。」
秉持實驗精神的張泰北,考量個人已退休且有現金流需求,而選擇高股息ETF,並針對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與金融股進行回測分析,在同時投資兩種標的一段時間後,他發現00878較金融股更抗跌,又能安穩領息,提升他逢低加碼的信心。
張泰北回顧自己從存個股到存ETF的經歷,兩者相同之處可歸納成2點:⑴存個股或ETF都須衡量現金殖利率和報酬率,但因個股波動較高,可改選ETF來分散風險,以期現金殖利率和報酬率能較穩定;⑵均須做好資金控管,股價在相對低點時才能加碼。
用4指標 建立高股息ETF組合
張泰北目前的投資組合以高股息ETF占比最高,主要有以下4個篩選指標。
1.長期表現相對穩定
以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為代表之一,其選股邏輯是從MSCI台灣指數成分股中,選出ESG評級分數高,且「過去3年平均年化殖利率」位於前30名的標的,雖然過去績效不等於未來績效,仍具參考價值。
2.現金殖利率相對佳
以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為代表之一,根據群益投信公告,00919近4季配息金額分別為0.54元、0.54元、0.55元、0.66元,年化配息率約10%,張泰北估算個人持有成本,長期有望獲得逾10%的投報率。
3.總報酬率相對佳
以凱基優選高股息30(00915)、大華優利高填息30(00918)為兩大代表,這2檔ETF去年的含息總報酬率達50%,早期買進的投資人應有不錯的績效。張泰北表示,因這2檔ETF上市時間尚短,且配息發放尚未穩定,仍須持續觀察。
4.月配息表現相對佳
以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為代表之一,成分股雖以科技類股為重,但產業相對分散,不會過度集中在半導體。張泰北指出,為了分散風險,另配置中信成長高股息(00934),原因是00934與00929相比,電子類股權重較低,00934發行後的淨值和漲跌幅變化,也都符合他的選股標準,故列入投資組合。
想提早退休 必做3準備
退而不休的張泰北,平日除了研究投資,也經常在個人臉書粉絲專頁「泰北哥聊財經」分享投資心得,藉此梳理策略並與板友交流,其中,有些人也嚮往能像張泰北一樣盡早離開職場,他以過來人身分提供3建議。
1.須先制定退休規劃
張泰北坦言,提早退休雖非在他的預期之中,但靠著投資理財的習慣與積蓄,能確保一段時間的經濟無虞,並有本金持續投資以打造現金流,避免退休沒有收入後,因擔心退休金很快就用完而陷入金錢焦慮。
2.應及早培養興趣
多數上班族夢想退休後時間更自由,張泰北表示,他也是退休後才明白現實和想像不同,卸下工作後更應充實自己,而非整日無所事事。像是參與社區大學課程,可以學習新事物也能建立人際關係,讓退休生活更有意義。
3.試算退休後的每月開銷
張泰北認為,每個人對於退休後的財務需求不同,可先以在職時的每月收支做為基準,來試算退休後的每月支出費,除了生活必須花費,也須估算進修課程費、旅遊費等,每月扣除這些費用還有盈餘,會是較理想的狀態。
(本文僅節錄部分內容,全文請看《Money錢》2024 / 4月號)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本文由Money錢團隊採訪報導,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