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異域》,是在電視頻道上。在電視上,我沒有從頭看完過,不過隨著幾年累積,片段片段地看完了,現在那是我人生第一部台灣的戰爭電影。
看庹宗華飾演的軍官鄧克保,在一次次撤退陷入絕望;看劉德華飾演的馬幫幫主小杜,在母親墳前問著 「我不知道我們為什麼要逃?又該逃到哪裡去?」;片尾搭配電影裡的戰爭蒙太奇段落,王傑唱的片尾曲〈亞細亞的孤兒〉烘托出整部電影的煽情氛圍。
即使,很多年後我才知道這首歌的歌詞其實也不是在講泰緬孤軍(原唱其實也不是王傑),但這首歌、所有演員、整部電影都讓我印象深刻(小時候被庹宗華在裡頭「飲蛇血」的段落嚇到…)。
對於我等喜歡台港電影的觀眾而言,在成為電影迷之前,大多應該都是電視兒童:從6字頭的電影第四台頻道裡,得到八九零年代台港電影的養分。但在小螢幕、在大銀幕看,感受非常不同,《異域》對我來說就是其中一例。
去年夏天,在國家影視聽中心的大影格看到特別放映的《異域》,有了另一種感動。這是我第一次從頭到尾看完《異域》,過去在我腦海裡自行美化、如同被薄霧壟罩的畫面,在正式的放映環境裡,得以還原它想保留的歷史意義。
電影的迷人之處,在於膠卷與錄音,會保留住那個時代,無論是拍攝時的現場狀況,還是創作者們想還原的歷史,電影會將當時的氛圍,凝在裡頭。觀眾身處黑漆漆的電影院裡,與眼前銀幕放映的故事共享時光,除了觀賞故事,同時也是讓這部電影在你的人生裡,留下了數十分鐘或是幾百分鐘的時間紀錄。
而身為台灣人,透過電影用另一種切角去看「台灣」,有著另一種風味與歷史意義。
比如說,2017年上映的《血觀音》,刻畫的是與政治權謀及財團利益有所勾結的「白手套」一家的故事,惠英紅飾演的女主角棠夫人,在刻意將時代背景放在九零年代的電影、隱喻台灣幾起重大刑事案件裡,交織其中,讓這部電影變作一部關於台灣的政治寓言故事。
又比如說,2020年上映的《同學麥娜絲》,順著紀錄片原型《唬爛三小》,從有些「私影像」粗糙意味的紀錄片到有劇情脈絡的商業電影,《同學麥娜絲》將台灣南部的草根與熱氣,拍出人生的無常與荒謬。電影最後一幕的導演驚喜,讓這部台灣電影裡的影像,更加分不清是虛構還是真實的。
國家影視聽中心舉辦「我最愛的臺灣電影:劇情長片」票選活動,號召台灣大眾從150部台灣電影裡票選自己心中的最愛,哪部台灣電影最能代表自己的時代記憶。
無論是戰爭片、懸疑片、荒謬喜劇片,每一部台灣電影,代表著一種台灣面貌,而我想每一位台灣人的心目中,也會有一部能夠代表自己對台灣這片土地及精神的電影。邀請大家一起來投票
延伸閱讀:《王祖鵬專欄》致青春!青春是浪、是風,是體操也是棒球,那些關於青春的台灣劇情長片
【本文由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企劃展出】
留言 8
阿群
至少那時候,台灣人還知道自己是中國人,
中華民國國民,
不像現在,地名當國名,竄改國號,
搞台獨,不懂為何而戰
2023年08月07日08:35
輕歌
中華民國是我的國家,現在許多人連自已的國家名字都不認同
2023年08月09日23:38
小壞壞
臺你媽啦!不要藉殼上市,你們這些民進黨的真不要臉
2023年08月12日00:38
OU
真覺得一堆傻逼總把地區名當作國家在喊
看來改課綱這步真的做得很到位
2023年08月12日08:30
丰
連 孫錦賢 叛國投共的事 都沒講到
他可國軍 會變成孤軍的關鍵
2023年08月12日21:41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