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送小孩出國讀書,每年至少花200萬!理財顧問廖一聰的過來人經驗:如何規劃財務,才不傷退休老本?

50+好好

更新於 09月05日05:41 • 發布於 09月06日06:00

文/顏理謙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許多父母希望送孩子出國讀書,未來可以發展得比自己更好。然而,出國花費不小,如何拿捏,才不至於侵蝕退休老本?CFP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廖一聰5年前送小兒子赴美進修,他以過來人身分,分享自己的財務規劃和心得。

台灣父母對於子女的栽培總是不遺餘力。若有能力,便希望能送孩子出國讀書,趁著年輕多見世面,未來也有更多發展機會。

然而,出國進修花費高,以美國來說,若攻讀碩士學位,光是學費加上生活費,算下來每年至少要台幣200~300萬元。若後來不幸遇上家人生病、提早退休等狀況,更容易造成嚴重經濟負擔。

5年前,CFP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廖一聰突然間得知,小兒子想在大學畢業後出國進修。保險業出身的他,評估了財務風險後,不慌不忙籌措出費用,兒子今(2024)年已讀到博士班4年級。

他表示,身為父母,總希望一代比一代強。特別是50歲左右的家長,自己多半已有所累積,也不求孩子回報。「但是大家投資子女之前,一定要先安排好自己的財務!不然小孩讀書讀了幾年,父母的財務就垮了。而且小孩可能也不懂得珍惜你的付出。」他提醒。

送孩子出國前先評估自身財務 「量入為出」是關鍵

廖一聰表示,當年小兒子出國讀書,雖在期待之中,但也是意料之外。

「從孩子讀國小,我就覺得他們應該出國念書。高中學測時,我還跟他們說,如果努力拿到獎學金,不管是香港、新加坡,我都願意讓他們出去。」雖然兩個孩子當時並沒有這樣的念頭,但他坦言,自己總希望孩子能在離鄉背井的艱辛狀態下,打磨自己的心志。

直到大四那年,小兒子受到台大教授、現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啟發,突然決定出國讀書。而理科背景的他,也順利申請上美國名校密西根大學。

「我很早就做了準備,只是沒想到需要這麼多錢。畢竟資源有限,如果分配在孩子教育,其他地方就得減少。」他笑說:「這時候就要找錢了。」

一開始,他估算一年學費大約5萬多美元、生活費約3萬美元,每年費用合計約8萬美元。於是,他先匯了15萬美元給兒子。不過,到了第三學期,兒子拿到助教工作,享有學費和生活費補助。碩士畢業後,又申請上博士班,同樣也獲得學費和生活費補助。

「所以當初的費用是有點高估了。」廖一聰說:「我運氣不錯,他只用了一年的錢。再加上密西根的消費水準沒有東、西岸那麼高,他的個性也務實,不會亂花。所以,後來扣掉買車的3萬美元,他大概還留了5萬美元在身上。」

高估費用,總比低估來得好。畢竟人生變化多,難保哪天出現突發狀況,需要緊急動用資金。如何提前做好規劃,避免因為送子女出國讀書,自己卻陷入財務困境?廖一聰給出以下3個建議:

1. 趁早規畫,財務目標要並進

廖一聰觀察,許多人在規劃財務目標時,很容易以「人生階段」為單位思考。比方說,現在這個階段存結婚基金,下一個階段存買房、購車基金,接下來存子女教育基金。「這個方法沒有不好,只是當你專注在當下的目標時,很容易失去生活平衡。」

他建議,最好採取「目標並進」的方式,先盤點自己的人生有哪些財務目標,再將資源分配下去。

例如,若盤點出自己共有退休理財、財富傳承、旅遊基金、購屋基金、教育基金等5大項目,就可依照時間遠近來投入資金,目標越近者,資金投入的比重越大,越遠者越少。「所以理論上,教育基金和退休理財是兩筆錢,如果小孩沒出國,這筆錢可以提升你的退休生活品質。如果出國了,你的退休生活也要維持一定品質。」

但假如條件不成熟,他建議,可以考慮延長退休時間。比方說,若自己的身體狀況還不錯,可以延後到70歲再退休。(相關閱讀:為了送小孩出國留學花光退休金,值得嗎?與其砸大錢期待子女出人頭地,投資自己可能收穫更多

2. 以保險分攤風險

財務是一個家庭的重要根基,應善用保險分散風險。不然,若碰上生病或意外,可能造成收入中斷、投資計畫暫停,甚至得折價變現資產。

他分享,自己曾有一位牙醫客戶,原本生活優渥,兩個孩子都讀私立高中,也計畫要出國讀大學。但因為客戶突然心肌梗塞,以葉克膜救治一個月,花費約100萬元。家裡原本有一棟分期付款的房子正準備交屋,但由於太太是全職主婦,銀行不願意貸款。因此只好跟建商協商脫手。

幸好,過去幾年的分期付款大約可打8折取回,沒有損失太多。但假如沒發生這件意外,房子順利交屋後,不管轉賣、出租都會有一定收益。「所以,孩子們雖然繼續讀書,但媽媽已經跟他們說,留學計畫可能得有所改變。」

他表示,自己當初為了太太和兩個孩子,保了額度高達3,000萬元的壽險,若不幸發生意外,至少為每個家人留1,000萬元,確保生活無虞。此外,醫療險、意外險、失能險等也早有準備。「所以我只要繼續努力工作,投資在小孩身上的教育基金是可以補回來的。」

3. 和小孩溝通,設定「滿足點」

與孩子討論出國計畫時,父母可以坦承說出自己能支付的上限,為彼此設定滿足點。

假如父母的財務能力不足以支撐留學費用,應該跟孩子溝通,請他先工作存錢再出國,不要隨意挪用積蓄。「因為你挪用這筆錢,將來對自己、對小孩都是負擔。」畢竟,當父母的生活出問題,小孩也會有壓力,這對親子關係不會帶來好影響。「你過得不好,小孩一定也不好。」

「比方說,我投入15萬美元讓兒子讀碩士,但如果他要繼續念博士,而且需要自費,我就會明白說做不到,請他去工作或是申請獎學金,自己想辦法。」他笑:「不然念了5年,我也垮了。」

他強調,父母一定要確保自己的財務狀況,別因為送孩子出國而陷入經濟危機,甚至導致小孩學業中斷。「也許你本來打算讓他讀2年,結果讀完第1年就沒錢了。孩子又不能打黑工,不就只能回來了?與其這樣,不如不要送出去。」

此外,他觀察,美國大學的學費高昂,但研究所相對較能負擔。如果孩子能力好、適合往國外發展,可以等碩士再出國進修。「你們多一點時間培養感情,而且孩子大學畢業後,個性也比較成熟穩定。」

讓孩子知道你的付出 但也別期待他回來照顧你

送孩子出國進修,是父母對下一代的愛,但廖一聰提醒,父母應適度提醒孩子懂得惜福。「要讓小孩知道,大多數人無法出國,你能出國讀書,代表你有勇氣和資質,但也要有足夠經濟條件支撐。家裡剛好有這個環境,所以你要珍惜。」

此外,他也建議,父母要做好心理建設,一旦送孩子出國,就要懂得照顧好自己,不要期待孩子回來。

「美國的機會多,我從頭到尾都不會期待兒子回來。」他說,台灣是孩子成長的地方,也是牽絆,也許最終還是會回來貢獻心力,但不一定是現在。「就算小孩留在台灣,當你老了、生病,也不該是小孩的責任。你應該照顧好自己的健康、管理好財富。才不會為難自己,也不會拖累他們。」(相關閱讀:【丁菱娟專欄】小孩留學後不回台,如何轉念?父母活得快樂才能吸引相聚

父母對孩子的付出總是義無反顧,送孩子出國進修前,先做好財務規劃和心理建設,才能讓過程更順利、彼此的關係更加分!

加入50+好好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