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陳文成命案關鍵「致命傷痕」曝光!時隔40年新鑑定:他殺可能性高,警總涉有嫌疑

風傳媒

更新於 2020年05月04日05:48 • 發布於 2020年05月04日05:48 • 謝孟穎
20200504-促轉會4日舉行「陳文成案調查報告記者會」代理主委楊翠主持。(盧逸峰攝)
20200504-促轉會4日舉行「陳文成案調查報告記者會」代理主委楊翠主持。(盧逸峰攝)

1981年7月2日旅美學者陳文成於返台探親時遭警總從家中帶走,隔日清晨被發現陳屍於台大草地,家屬長期認為警總有高度涉案嫌疑,真相至今未明。而時隔近40年的今(4)日,促轉會發佈陳文成案調查報告,以檔案與新法醫鑑定指出過去警總的「畏罪自殺」說可謂漏洞百出;過去陳文成背部被視為墜樓後撞擊水溝的傷痕,經台大法醫所教授李俊億重新鑑定當年法院卷證,也指出這是「長條狀有不規則邊緣的鈍狀物體」造成之致命傷痕,非墜樓後形成。

促轉會發言人葉虹靈表示,陳文成於1981年5月份攜全家返台探親、7月3日被發現陳屍於昔日台大研究生圖書館旁(今圖書資訊學系系館)草地上,生前最後一個家人所知的行蹤就是被警總帶走約談;雖然家人長期懷疑本案與警總脫離不了關係,但過去近40年政府進行7次調查,皆無法回應家屬對警總扮演角色的疑問,因此本次調查以轉型正義為出發點,也揭開陳文成與家人長期受監控的狀況。
調查小組召集人、促轉會兼任委員尤伯祥表示,陳文成在大清早從住處被帶走、家人與朋友都聯繫不上,隔天被找到已是屍體在水溝上,且屍體樣貌很奇怪,皮帶繫在肚臍上方,鞋子一隻脫落、幾天後找到裡面有放紙鈔,這都讓家屬與社會大眾懷疑死因不單純。儘管該年7月4日便有些媒體認為全案應往「他殺」偵辦,包括家屬都覺得是情治機關涉嫌,但過去7次報告一直不能釐清情治機關的角色到底是什麼,也是促轉會再啟調查的原因。

尤伯祥:陳文成1979年9月份與施明德通話後,就遭情治機關長期監控

關於本次調查報告發現,第一是由檔案明確得知陳文成與親友在案發前、案發後皆受情治機關嚴密監控。尤伯祥表示,陳文成係在1979年9月份與施明德通話、捐助《美麗島》雜誌時被監聽,情治機關開始對陳文成這電話號碼進行長期監控,因此早早知道陳文成會在1981年5月份帶太太跟小孩返台探親;此外,情治機關也透過其他管道監控陳文成在美國的活動,包括參加台灣同鄉會、籌備全美民主基金會、資助《美麗島》均瞭若指掌,回台灣後亦有跨機關協力、線民跟監,對陳文成的電話監聽等比在美國更嚴密。

第二,是陳文成從被帶走到死亡的期間,尚無法證明其有脫離警總實力支配,警總所謂「偵訊完把陳文成送回家」的說法是有問題的。就警總說法,偵訊後有在夜間9點半送陳文成回到羅斯福路住處,回去1小時後陳文成到本案證人之一、其友人鄧維祥家中,約凌晨12–1點間離開再一個人回到台大,可能在研圖上因為「心緒不寧」墜落,可能是自殺──過去官方調查皆接受這般說法,但尤伯祥表示,本次促轉會經調查從檔案分析,發現這敘事可謂「漏洞百出」。

「陳文成在警總保安處待了12.5小時,檔案譯文只有6小時」

據警總說法,陳文成是當天早上9點到警備部保安處、晚上9點派車送回家,待了12.5小時,但尤伯祥說,就目前檔案留存的錄音譯文只有6小時、找不到原先的錄音帶,譯文還有許多刪節號、前言不對後語,無法確知陳文成在警總遭受怎樣的對待。

至於「送返住處」一說,經促轉會調查,陳文成住處離被偵訊地點僅2公里,警總雖聲稱是晚上9點半將陳文成送返,但就證人目擊軍官護送過程的說詞,是在「晚上10點半」看到陳文成與軍官的──從愛國西路送回陳文成的住處、短短2公里開車竟能花上一小時,這時間點顯然不合理;此外,就目擊證人說法,看到的陳文成與護送軍官是「一高一矮」的兩名男子,但經促轉會調查,發現兩人身高只差1公分,陳文成身高168公分、所謂軍官167公分,這說詞也有漏洞。

至於警總聲稱陳文成偵訊結束後去找的友人鄧維祥,其說詞也有諸多漏洞。鄧維祥說陳文成在他家寫了封信,但陳文成的陳屍現場沒有找到這封信、警總後來下令追查也找不到;鄧維祥表示陳文成有說自己可能會被判刑10年以上、請他照顧妻小,但當陳文成喪命消息傳出,鄧維祥第一時間找的也不是其家人,而是找警總作證。

此外,雖然有證人表示凌晨1點半看到陳文成登上台大研圖樓梯,但1982年官方「明園專案」調查、現場驗證兩位目擊證人說詞,就已證實根本不可能在證人所講的位置看到陳文成、或目擊陳文成走上樓梯。

台大法醫:傷痕是「長條狀有不規則邊緣的鈍狀物體」所致,台大研圖非第一現場

本次促轉會調查也經台北地檢署協助得到當年陳文成遺體相驗完整卷宗畫面、由台大法醫所教授李俊億再次鑑定,得出第三個發現是:陳屍處並非第一現場,他殺可能高。

尤伯祥說,第一疑點是雖然當年相驗結果認為陳文成從研圖5樓陽台掉下來、撞到2樓平台、跌落水溝上造成背後傷痕,問題是陳文成屍體被發現時是與水溝「平行」,遺體照片上的傷口卻是「垂直」的;再者,旁邊草地其實比水溝邊緣更高,陳文成掉下來的話背部撞不到水溝邊緣,無法造成那樣的傷痕。

此外,陳文成的襯衫破裂痕剛好與陳屍方向一樣,鑑定人李俊億認為造成傷痕必然是「長條狀有不規則邊緣的鈍狀物體」所致,且襯衫破裂痕下方有血跡,應是屍體受到致命傷痕後慢慢滲血又遭拖拉造成──意即,陳文成的傷勢跟衣服裂痕都非撞擊水溝造成,陳文成遺體被發現的位置並不是第一現場,其受到致命傷害(背部兩條)後曾被外力移動過。

最後一個發現,是情治單位介入偵辦、阻礙家屬追求真相。尤伯祥表示,陳文成案發生後地檢即被警總架空,偵辦方向被警總決定、定調案件就是「畏罪自殺」,且偵查方向定調後情治機關也持續監控家屬,不可對案件有質疑──因此,家屬陳庭茂無論是發表紀念文集、在國外求援都被警總阻礙,警總甚至在陳家人內部造成分化,任何跟「自殺」相反的說詞都不能在台灣社會流通,而種種掩蓋真相的行為,也強化了警總涉案嫌疑。

而1982年「明園專案」成員汪敬煦給蔣經國的簽呈,其中寫到落體實驗結果已完成、「不排除由相識者於談話中有意或無意發生碰撞而導致重心外疑跌落之可能,原推斷存有自殺之可能性應予排除」、暗示本案有他殺可能,雖然蔣經國對此面諭「應繼續加強偵查辦理」,但之後檢調的方向還是維持「自殺論」,意「非自殺」的說法不能在國內流通。

綜合以上發現,尤伯祥表示,無法認定陳文成被帶走以後有脫離警總支配、且確認死因為他殺的可能性高於自殺或意外,警總確實涉有嫌疑。但尤伯祥也說,調查只是一個階段,無法確定到底是不是真的警總所為、誰做了這樣的事情,這些都有待下階段再進行調查。

雖然1981年案發當年美國學者狄格魯、魏契訪台對陳文成死因進行調查、當時即得出「他殺」結論,尤伯祥表示,本次調查不是根據狄格魯與魏契的獨立調查結果而來,畢竟這不是中華民國法律的鑑定報告、雖有參考價值但不能作為根據,且當年狄格魯與來台灣獨立調查時受到很多限制,看到的只是「官方允許他們看到的資料」,調查結果偏誤可能性很高。

尤伯祥:當年偵訊陳文成的鄒小韓上校,1984移居美國

至於本次調查是否有約談當年偵訊陳文成的鄒小韓上校,尤伯祥回應,鄒小韓於1984年已移居美國,本次調查促轉會雖透過駐美單位協助聯繫,但一直聯繫不上、不確定鄒小韓是否還在世上,而關於本次約談多少證人、哪些約談不到,也會明確列表於陳文成案調查報告全文上。

促轉會代主委楊翠表示,陳文成案與林宅血案皆為威權統治時期重大案件,充滿疑點、備受社會關注,她個人能體會家屬長期以來內心的疑問跟痛苦。促轉會成立之初即對陳文成案成立調查小組啟動調查,2019年《政治檔案條例》通過後關於國安局內部關於陳文成案的檔案也陸續解密,許多是以往未出土的珍貴檔案,不只有命案本身狀況,也揭露過去威權統治時期的人權侵害,本次陳文成案調查報告也納入對威權統治時期政府不義作為的反省。(推薦閱讀:陳文成檔案》美國校長痛責蔣經國:凶手與政府有關,吾人不相信無法查出,是政府不願追查

楊翠表示,促轉會了解家屬過去39年來的心聲、疑問、痛苦都長期無法被政府聆聽、被忽略,但若不是過去39年來家屬永不放棄的堅持、陳文成紀念基金會與許多民間團體的長期努力、讓「陳文成」這名字成為社會的集體記憶,今天或許促轉會也沒有機會進一步揭露真相,因此陳文成案的調查揭示台灣轉型正義重要的路徑,今天是個階段性的結果。

《 ☞ 加入風傳媒line好友,每日提供給您最重要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223

  • Mark賴桑
    40年的案子還可以發現那麼多, 那當年的陸正案呢?小孩的綁架案才是我們關心的!
    2020年05月04日09:28
  • 海哥
    然後.......每年都拿出來當提款機,永遠都沒結論,也不想有結論。
    2020年05月04日09:24
  • 小蘭
    反正現在你們高興愛怎麼說就怎麼說,有這種閒功夫不如想一想怎麼把經濟弄好,不是演戲給自己人看自爽就好
    2020年05月04日09:26
  • 樹林
    一堆屁話,有證據就辦呀!
    2020年05月04日09:22
  • Yoake Tokomo You
    817
    2020年05月04日09:2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