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年,因個人因素離開服務十四年的前學校,來到理念相符的公辦民營學校:隸屬 KIST 「KIPP 理念學校在臺灣」(KIPP-Inspired School in Taiwan)學校系統小學的光榮國小。KIST目前在全台灣有十一間聯盟學校,主要由誠致教育基金會與林業生教育基金會支持。今年六月確定填調動前,我僅能從旁窺探這聯盟學校的一切。
抱著好奇心加入體制外學校,許多親朋好友都說我很「勇敢」。這讓我更好奇,為什麼會用「勇敢」看待我的選擇?體制外學校有什麼差別呢?
還沒開學,我已感受到許多的「不同」,例如,從七月下旬開始,全校教師已經扎實線上線下共備課程十個整天,包含校內研習、整個聯盟新手教師的線上研習,以及所有聯盟學校全體老師到台北參加三天兩夜的實體共識營。
這讓從師培大學、研所畢業,在公立學校擔任教師十四年的我感到很興奮,未曾看過教育體系投入這麼多時間和資源培育一名新進教師,能有機會以新進教師身分被培育,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教師以學校為榮
教師暑期共備的第一天,教導主任給大家三張便利貼,寫下自己學校是一個什麼樣的團隊?以及此次參與的期待,寫完貼上黑板。
「以光榮為榮」是最吸引我的便利貼。因為我知道要評估一間學校的好壞,有兩個最直接的指標。第一,教師如果同時是家長,是否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就讀。 光榮國小轉型公辦民營至今即將邁入第三年,學生總數從三十人左右,到目前又轉入十一人,其中不乏跨學區甚至跨縣市就讀,看得出家長的支持。
第二則是教師對自己學校的支持度。會說出「以自己學校為榮」的教師,我相信,這間學校的教師凝聚力一定很強大,而唯有教師團隊對學校有向心力,才能共同克服許多困難。
來到新學校,少了原本熟識的同事、家長與學生,我宛如一張白紙,即使有教學經驗,但因著校定課程不同,我知道自己必須重新認識環境,心裡期待又帶點緊張。
在我只知道學校地理位置,尚不知東南西北時,共備日第二天竟安排了「社區踏查」,全校教師分兩組,由熟手教師分別帶著新進教師一探究竟。
出發前,我們被叮嚀要帶著「好奇」之眼,至少記錄一個讓自己感到好奇的景象(文字、畫圖、拍照、錄影、錄音皆可),回來後分享。同時運用「社交智慧」,其任務包括認識學校附近的聚落及學生家位置,且要與人互動,介紹我們是誰。
短短兩個小時的社區踏查,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體驗。我跟著熟手教師來到曾隸屬光榮國小的溪洲與龍蛟校區,雖然這兩間學校皆已廢校,但聽著同事述說其中的故事,以及在走訪校園時巧遇畢業校友,身歷其境聽著當年分校的歷史。
或許,教導主任也可以在教室用簡報跟新進教師介紹周圍環境,但學校如此用心安排帶著我們實際走訪,瞬間讓我覺得自己就是學校的一份子。我以前擔任教導主任時從未想過能以此協助新進教師,受益良多。
一天兩次,用愛心彼此對話
在 KIST 聯盟學校有一個很特別的文化,那就是師生到校後,在開始一天的課程前,都會圍成一個圈,讓彼此看到對方,我們稱為「晨圈」。每天都有不同主題,動靜皆可,負責的可能是教師,也可能是學生。在暑期共備的這幾天,教師每人輪流一次。
其主題多樣化,大多時候是輕鬆活潑的想法,比如「覺得自己像哪個寵物?為什麼?」等破冰話題,雖然看似跟備課沒有關聯,但透過靜下來好好說話與聽別人說話,從中了解夥伴,也是很重要的團隊合作。結束一天腦力激盪後的「夕圈」更為重要,彼此能有機會分享一日所得及情緒,或是提出待釐清的問題,尋求夥伴協助。
我覺得這是最需要適應的地方,因為,我們都習慣「聽」話,卻不習慣「對」話。在一個學校體系,教師常常只跟學生說話,鮮少有機會能與同事、主任或校長好好對話。或許是過去累積的經驗,覺得說了也沒用,或是連說的機會都沒有。一個團隊若缺少對話,久而久之將無法達成共識或化解誤會,勢必較難凝聚團隊。
在 KIST 聯盟體系,我們在乎每一個人的感受。我們不是隨便說帶有情緒的話,而是「用愛心說真話」。沒有人是外人,每個人都有發言的權利與機會,相對的,也都要去學習尊重與聆聽他人的感受。
這也是來到這間學校感到很不一樣的地方,每天透過晨圈與夕圈,才發現原來好多夥伴都覺得自己很像小狗或小貓,因為個性較忠誠與順服,透過這樣非正式的主題性對話,有助於更輕鬆的認識彼此。
整個聯盟都是我的團隊
台灣目前超過三分之一都是全校六班以下的小校,大家都知道要重視每一個孩子的受教權,但現況是,學校往往到了開學都還找不到代理教師,離島或山區更為嚴重。就算找到了,也沒有人教這位老師怎麼當一名教師,熱情頂多撐三個月,大家各自拿著課本瞎子摸象,宛如孤島的拓荒者,傷痕累累,時間一到就像服刑期滿,各自逃之夭夭。
「KIST 聯盟秉持著擴大聯盟體系力量,發展教育行動區,我們不是十一間偏鄉小學,而是把這十一間學校視為一間學校,one kist 理念讓大家的力量集中,所以我們其實是透過二〇六位有志一同的教師共同備課、一起照顧超過一千位的學生,這樣的思維才有機會扭轉『偏鄉』。」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李吉仁説。
於是,在開學前,我們所有聯盟體系學校教師從台灣東南西北來到台北進行課程共備,分別由有經驗的教師與退休教師,引領我們不同的教學法與教師型態等課程。
更讓我吃驚的是,原以為結束精實的三天共識營課程後,共備就結束了,結果一回到家,手機便收到我將教授的自然科群組訊息:以後每週四的第五節都是跨校共備時間⋯⋯
這讓我感受到「我不是一個人在學校的角落裡上課」,而是很多間學校的自然科教師與我分享上課經驗,對我這新手自然科老師來說,背後有二十多位前輩的支持,是多麼難得的機會與凝聚力啊!也讓我更加期待新學校的風景。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