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觀點投書:賴政府低估美國政局變數,忽視台灣立場危機!

風傳媒

更新於 03月07日22:10 • 發布於 03月07日22:10 • 陳鋐毅
筆者期盼賴總統展現棋手主導棋局的決心與遠見,提升情報能力,建立多元情報來源,延攬具國際政經及軍事戰略的人才,構建獨立的情報評估機制,避免情報政治化或過度依賴媒體報導。(資料照,取自總統府官網)
筆者期盼賴總統展現棋手主導棋局的決心與遠見,提升情報能力,建立多元情報來源,延攬具國際政經及軍事戰略的人才,構建獨立的情報評估機制,避免情報政治化或過度依賴媒體報導。(資料照,取自總統府官網)

身為賴清德總統的長期支持者,我多次撰文捍衛其政策,製作2019年總統初選網站,並有機會與總統交流。 黃國昌曾反黑箱、主張罷免門檻降低、抨擊民進黨年金改革刪減不足,如今立場完全相反。然而,他近日對國安團隊的部分批評,我不得不認同。2021年2月,我曾與總統討論美國2020年大選爭議、杭特·拜登醜聞、裴洛西內線交易疑雲及社群媒體言論審查等議題。從總統回應中,我深感相關單位對美國政局的掌握與彙報嚴重不足,當時即令我不安。

去年美國大選後,賴政府陸續接見海莉、蓬佩奧與彭斯,但這些人早已被川普排除在核心圈外。若基於禮貌尚可理解,但賴總統去年12月過境夏威夷時,卻高調宣傳與川普交惡的前眾議長裴洛西通話,對現任共和黨籍議長強森則輕描淡寫,讓人費解。

過去半年,川普總統多次提及台灣,包括台灣搶走半導體產業、在禁跨性別參賽演說中提到台灣拳擊選手,賴政府都未能有效回應。雖然台積電增加對美投資獲得美方肯定,但整體對美政策消極被動,黨內立委邱志偉亦公開呼籲儘速成立對美任務小組。更令人憂心的是,國內媒體長期引用美國反川媒體觀點,若賴政府過度依賴傳統管道與媒體資訊,恐導致決策錯誤,危及國家安全,付出高昂代價。

除國安團隊外,國防政策亦亟待檢討。我多次透過信件或友人轉達,懇請賴總統慎重考慮中止潛艦國造計畫,主要理由如下:

一、美國防部《中國軍力報告》(CMPR)評估中國2035年將擁約80艘潛艦,其中四分之一為核動力。相較之下,台灣柴油潛艦靜音性能較差,需定期浮出換氣,影響隱蔽性,且缺乏適合匿蹤的港口與山洞,進一步削弱戰略價值。

二、中國在無人軍事、AI與網戰領域發展迅速,未來戰爭型態將持續變革。台灣潛艦計畫在原型艦完成後,另外7艘需14年才能完成,訓練周期亦長,以美軍為例,潛艦兵員養成至少2至3年。支持者認為國造潛艦可服役40年,而無人艦艇研發困難,其論點實在無法令人信服。

三、潛艦屬高風險戰力,每艘需70-100名專業人員,若於非戰時發生意外,恐致嚴重傷亡;戰時若遭敵方反潛系統(如聲納浮標、反潛機、無人機等)鎖定,生存率極低,對國軍士氣與社會支持恐構成重大衝擊。此外,潛艦年維護成本約造價2%-5%,以400億新台幣計算,8艘潛艦維護費用將達70-160億,嚴重壓縮其他不對稱戰力發展。更關鍵的是,潛艦作戰人力需求高,而台灣少子化趨勢,年輕世代從軍意願低,若長期依賴少數精英,恐加劇人力枯竭,對國軍人力及資源構成極大壓力。

四、曾為潛艦艦長、前參謀總長李喜明表達反對,美國前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及白宮國安會簡以榮(Ivan Kanapathy)合著的《沸騰的護城河》亦對潛艦國造持保留態度。專家普遍建議,台灣應在完成原型艦後,將其技術與資源轉向水下無人艦艇,降低人力需求,減少傷亡風險,接軌AI技術,投入更具成本效益的不對稱戰力,以符合台灣有限資源的戰略需求。

川普總統重返白宮一個月已執行108項行政行動,幾乎每日接受媒體提問,以高效率、透明度及決策力重新定義政治領袖標準。賴政府則受國會掣肘與黨派鬥爭的多重挑戰,罷免等議題更使情勢複雜。賴總統曾言:「人生在世,要找一件讓血熱的事來做,才不虛此生。」也是其以醫國之志棄醫從政的初衷。在國際政治角力中,棋手與棋子的差別在於主動權與決策權,擁有戰略規劃能力,能影響局勢,甚至改變遊戲規則。期盼賴總統展現棋手主導棋局的決心與遠見,提升情報能力,建立多元情報來源,延攬具國際政經及軍事戰略的人才,構建獨立的情報評估機制,避免情報政治化或過度依賴媒體報導,確保情報分析具備深度、客觀性與準確性,掌握國際局勢之真實動態;積極調整對美政策,派遣總統特使定期赴美溝通,提升雙邊互信;重新評估國防資源配置,優先投入具成本效益的戰略項目;定期召開總統府記者會,增加社會對話,凝聚全民共識,引領台灣走向更具韌性與競爭力的未來。(推薦閱讀:人物》唐華挺他不鳥「太上皇」!國造潛艦後「沈默的艦隊」 邵維揚退伍仍無償造艦

*作者為軟體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