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黃芸涵/綜合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民眾都會購買酒精來消毒,幾乎是每個家庭必備防疫用品之一。而6日藝人錢柏渝在臉書PO文,抒發自己在知名網購平台所訂購的酒精「味道不對勁」,這才知道原來買到的不是醫療酒精!並提醒大家注意購買的成分,乙醇是「Ethanol」,異丙醇是「Dimethyl Carbinol或Isopropyl Alcohol,有的簡稱I.P Alcohol」。
貼文曝光,才讓許多網友驚覺購買的酒精,是否都符合自身需求?就有網友在臉書社團上發表個人經驗,對於分辨酒精「乙醇」及「異丙醇」的成分差異,獲得一大票網友好評!
原PO在臉書社團《信義區三兩事》發文分享,通常「異丙醇」都會標示作為「清潔環境」使用,並加註警語「工業用」或「不建議使用在身體或個人衛生上面」,而「75%乙醇酒精」則是不會特別標示,頂多寫非供食用或是清潔酒精。
而女藝人所購買的酒精,包裝上成分標示英文「I.P Alcohol」,其實就是異丙醇無誤。通常我們在便利商店或藥妝店常見的酒精都會寫75% ALCOHOL,成分標示上有單字「ethanol」字樣,就是醫療用酒精,適用於人體,為一般常人所用。
至於注意有無衛福部核可字號,原PO表示,大多市面上貼牌的酒精,皆有製造工廠的字號,但有些品牌的貼牌上不一定會看得到衛生署字號,除非去查製造工廠才會曉得。
他認為,以購買大品牌最佳,只要不是小廠牌或不肖廠商所釀的酒,品名標示75%ALCOHOL及成分「ethanol+purified water」,就可以使用。
另有網友提到,疾管局對《酒精性乾洗手產品之建議》函釋,異丙醇跟乙醇皆是建議醫護人員作為乾洗手的殺菌成分,但在市面上乙類成藥跟潔用酒精的差距其實是「有無變性劑」。這牽扯到酒精的稅賦(食用酒精的稅賦比較高)問題,為避免以工業用為名的乙醇被拿來做食用酒,因此會要求在名為工業用的酒精加入變性劑,它可能被加入有苦味也有毒的甲醇,也可能是加入苦味劑或其他精油,這些乙醇就不適合作為食用(有苦味)或藥用(含有變性劑),當然也不建議作為皮膚消毒之用。
根據蘋果日報報導,皮膚科專科醫生陳俊彥曾表示,異丙醇與乙醇,兩者在消毒效能方面其實分別不大,只要酒精濃度達60至80%,均具消毒,若酒精濃度高於80%,則均有機會引起皮膚問題。
陳指,異丙醇因價格較便宜及耐於蒸發,流失在消毒液會較少,所以較乙醇更常見於消毒產品,惟因異丙醇殘留在皮膚上的時間較乙醇長,若皮膚表皮有破損,酒精進入真皮層,出現接觸性皮膚炎的機率較高。他稱,接觸性皮膚炎分為刺激性及敏感性,因酒精引起的多為接觸性刺激性皮膚炎,若經常以酒精消毒雙手,過後又未有進行適當潤膚,也會令皮膚產生裂口,增加引起刺激性皮膚炎風險。
更多好房網News→
留言 1
Clark
以下是來自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於台灣目前新聞現況的觀察與沉痛呼籲
不禁感嘆 社會淪落至此也不感意外了
現在新聞的墮落程度可見一斑,成天使用聳動標題但內文貧乏言之無物:
恐、慟、驚、疑、竟、傳、擬、傻眼、直搖頭、第一槍、坦言、直呼、始料未及、後果不堪設想、險象環生、網笑稱、網直呼、網稱、網譏、網酸、網怒嗆、網飆罵、網反酸、這個人、這句話、這樣、出爐、曝光、說話了、回應了。
到底夠了沒有? 知恥嗎? 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專業及第四權的水準嗎?
每天結果出爐曝光,某某回應了 誰誰又說話了 試問當事者原本是啞巴 不能說話嗎?
此外
首當其衝 颱風一來的萬年名詞
全因這件事 所以到底是哪件事
網瘋傳 到底是哪個網站?哪個網友在傳?誰啊?自己腦補的?
恐違法 恐恐恐 我看比較像是恐龍新聞吧..?
擬開罰 擬擬擬 用擬就是不會的意思
最重罰 哪次罰最重了?
朋友們加油好嗎? 要知道長進 素質要提升 新聞不該是剪剪貼貼 沒深度探討及後續追蹤 淪為速食新聞 好可惜...
新聞及傳播系的學生看到如此之墮落 情何以堪 可悲新聞已淪為沒營養卻霸佔網路資源的象徵 未來的他們也將進入此糟糕惡劣的環境
沉痛筆
2021年06月15日03:5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