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全台年20萬人使用鼻胃管,非放不可嗎?醫師打破常見管灌餵食迷思

華人健康網

發布於 2019年12月16日01:15 • 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李雅玲主任指出,進食能力下降、吞嚥遲緩其實都是人類自然邁向人生最後一哩路,必經的正常路程。若是為了維持生命而被迫承受插入鼻胃管的痛苦,失去存活尊嚴,對於臨終患者來說是非常痛苦的一條路。(攝影/洪毓琪)
李雅玲主任指出,進食能力下降、吞嚥遲緩其實都是人類自然邁向人生最後一哩路,必經的正常路程。若是為了維持生命而被迫承受插入鼻胃管的痛苦,失去存活尊嚴,對於臨終患者來說是非常痛苦的一條路。(攝影/洪毓琪)

台灣使用鼻胃管餵食(NG tube feeding)的比例,比歐美或鄰近日本等國家都高出數倍。且依據健保署統計,2018年台灣住院患者的鼻胃管安置人數高達19萬8,393人,其中台北市鼻胃管安置人數共有3萬2,982人,就佔全國插鼻胃管人數17%。但對於有吞嚥困難的患者來說,鼻胃管真的是必放不可嗎?一旦放了鼻胃管有沒有拔管恢復口腔進食的可能?

隨著人口快速老化,咀嚼吞嚥障礙盛行率日漸增高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口腔醫學部部主任李雅玲醫師表示,隨著人口快速老化,高齡長者的咀嚼吞嚥障礙愈趨常見,並對他們的營養攝取與健康帶來極大的影響。造成咀嚼吞嚥障礙的原因很多,包含牙齒咬合問題、腦中風、腫瘤或消化道狹窄等。

此外,發生率呈倍數增加的失智症患者,也是主要發生吞嚥障礙的族群,一旦失智症病程進入中重度階段,發生咀嚼吞嚥障礙的風險便高達80%以上。另外,在中風及老年人口中,吞嚥障礙亦有25%~50%的盛行率,足見此一問題之嚴重性。而針對這類吞嚥障礙問題,鼻胃管管灌餵食,常會成為患者補充營養的選擇。

鼻胃管非放不可?醫師破迷思,這些問題常造成患者身心不適

但鼻胃管真的非放不可嗎?李雅玲主任指出,其實,許多插鼻胃管的患者仍然有部分的咀嚼、吞嚥能力。針對這類族群,若能在專業醫護人員評估、協助下,一步步給予協助,患者確實是有機會順利移除鼻胃管,再度恢復用口進食的。而李雅玲主任也針對外界常有的迷思、疑惑一一解說。

事實上,根據國內外許多文獻皆顯示,使用管灌餵食除了會導致患者感到自尊受損等心理問題外,亦常造成食慾降低、胃食道逆流、感染及褥瘡等問題。除此之外,美國老年醫學會也提出,針對中重度失智症患者並不建議給予管灌餵食,仍強烈建議維持經口餵食,因為鼻胃管餵食並不會降低吸入性肺炎的風險,也不會降低死亡率。

且對於末期安寧患者來說,在所需營養、水份較少的情況下,若過度以鼻胃管進行管灌餵食,反而容易增加患者出現四肢水腫、易嗆咳等症狀,或因腸子蠕動過多而導致腹瀉不適,對患者生活品質帶來負面影響。

失智症老奶奶插鼻胃管10年 在10個月居家吞嚥訓練下順利拔管

有鑒於此,2018年7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整合吞嚥相關醫療部科,成立跨領域吞嚥團隊包括牙科、神經內科、耳鼻喉科、復健科、放射科與營養部、語言治療組、社工科及安寧小組等,為有吞嚥困難的患者提供跨領域的診斷、治療與全人照護,並給予家屬相關衛教、心理支持與營養指導。

截至2019年10月止,北市聯醫吞嚥小組共計篩檢超過1,200位患者,並有近900人接受吞嚥照護,其中有超過一半(57%)的患者使用鼻胃管進食,並有超過百人成功移除鼻胃管(移除率23%)。

其中,有1位長期臥床的98歲老奶奶,自失智症狀漸趨嚴重後,即因出現拒食或嗆咳的問題被插上了鼻胃管,已近10年未再從嘴巴吃東西。由於奶奶過去熱愛美食,因此她的子女向醫師表達,希望能讓母親達成再度經口品嚐食物味道的願望。

於是北市聯醫跨領域吞嚥治療團隊即率團前往奶奶家中,仔細評估奶奶的吞嚥能力,並讓家屬充分了解舒適進食的觀念後,便展開了長達10個的居家吞嚥訓練。期間除了指導家屬安全吞嚥的方法與餵食技巧外,也一步步克服進食量、進水量、用藥等問題,更細心去找尋奶奶記憶中的味道,調配成合適的食物質地,並透過少量多餐的方式,鼓勵奶奶多多經口進食。

而經過吞嚥團隊不間斷地努力,奶奶的吞嚥能力也有了相當的進展。在2019年5月,奶奶插了將近10年的鼻胃管終於被移除了!讓奶奶重拾品嚐美食的幸福生活,照護者女兒也開心的說:「從來沒想過我母親有機會能夠再從嘴巴吃東西!」而且「可以不再受鼻胃管之苦,一覺好眠睡到發出打呼聲」。

要不要插鼻胃管,你可以事先選擇!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活的更有尊嚴

除了失智症患者外,李雅玲主任也分享1位讓人印象深刻安寧患者案例,1名90多歲的外交官,因癌症治療住院多年,已持續使用管灌餵食長達2~3年。但這樣的進食方式卻讓他感到十分遺憾,很希望能臨終前能再次喝一口咖啡、享受蛋糕的美味。而醫護團隊也盡可能的滿足患者希望,讓他在步入人生終點前,能夠順利圓夢。

李雅玲主任指出,進食能力下降、吞嚥遲緩,其實都是人類自然邁向人生最後一哩路,必經的正常路程。若是為了維持生命而被迫承受插入鼻胃管的痛苦,失去存活尊嚴,對於臨終患者來說,是非常痛苦的一條路。

如今,病人自主權利法已認定民眾只要簽署「預立醫療決定」,在5種特定臨床條件下,選擇接受或拒絕「維持生命治療」以「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例如,鼻胃管等管灌餵食)」全部或其一。能在走到生命盡頭時,憑自身意願決定自己接受何種治療方式,活的更有自主權、更有尊嚴。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