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烏俄】歐美石油禁運可能性攀升,原物料價格全面噴出

MacroMicro 財經M平方

更新於 2022年03月08日00:09 • 發布於 2022年03月08日00:09

重點整理

烏俄衝突進入第二週,雙方談判進入第三輪但依舊未果,原物料價格強勁上揚。衡量一籃子大宗商品報酬的三大指數 - 標普高盛商品指數(GSCI)、路透 CRB 商品指數、彭博大宗商品現貨指數(BCOM)上週分別上漲 20%、13%、13%,創史上最高單週漲幅。此外,GSCI 指數成分中有 23 類商品(總共 24 類)最新價格站在 200 日均線以上,為 2020 年 11 月以來最高比例,顯示商品板塊出現全面性上漲,包括原油、天然氣、農產品、銅鋁鎳鈀等。

MM 研究員

烏俄衝突未緩解下,商品板塊出現全面性上漲:

  • 原油市場方面,歐美國家對俄實施石油禁運的可能性持續攀升,美國務卿布林肯表示,美方正與歐洲盟友研究禁止俄羅斯石油進口,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也表示,國會正「研議」立法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與能源產品,市場擔憂油市供應中斷,布蘭特原油於 3/7(週一)早盤最高觸及 $139 / 桶價位,單日漲幅最高逾 17%、逼近 2008 年高點,俄羅斯烏拉爾原油維持大幅折價、較即期布蘭特原油低 28.5 美元,續創歷史新低,顯示貿易商、船運商、保險 / 金融機構持續迴避採購俄油。

  • 歐洲天然氣方面,荷蘭基準 TTF 週一最高觸及 €335 / 兆瓦時(約 $105 / 每百萬英熱),同樣創下歷史新高,若依照天然氣、原油等能源產品的燃料熱值換算,約莫等同於 $610 的油價。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2021 年歐洲自俄羅斯進口天然氣佔整體需求約 32%,而對芬蘭、波羅的海三小國(愛沙尼亞 / 拉脫維亞 / 立陶宛)、保加利亞、捷克等國家,俄氣進口比重則高達 100%,凸顯部分歐洲國家能源供應嚴重依賴俄國。觀察亞瑪爾-歐洲輸氣管線(Yamal-Europe,俄羅斯天然氣經由波蘭輸送德國,約佔俄氣出口至歐洲 15%)在去年 12 月下旬停止供應後,直到二月底烏俄衝突爆發、歐洲客戶才再度開始搶購,同樣反映市場擔憂俄國天然氣中斷風險。

  • 農產品方面,小麥上週漲幅逾三成,俄、烏分別為全球第一 / 第四大小麥出口國,兩者出口合計占全球約 30%,而本次戰事集中在烏國東部、南部,恰好為主要播種產區,疊加美國冬麥面臨乾旱導致長勢不佳,加劇市場擔憂小麥供應中斷。玉米週漲幅則接近 15%,烏克蘭為全球第四大出口國,佔全球玉米出口約 17%,產區集中該國北部、中部和中西部地區,雖然並未主要受戰火波及地,然現階段黑海 / 亞速內海航行不易,穀物出口又大多仰賴海運路線,同樣反映糧食供應緊張。

  • 金屬方面,地緣政治風險持續挹注市場避險情緒,加上通膨預期回彈至去年 11 月高點,黃金突破區間震盪行情,紐約黃金即期價格一度站上 $2,000 / 盎司關卡,接近 2020 年 8 月歷史高點。另一方面,俄羅斯同為金屬重要生產國,鋁產量約佔全球的 6%,鎳產量約佔全球的 7%,銅產量約佔全球的 3.5%,疊加疫情以來 LME 庫存消耗至歷史低檔,使得基本金屬市場面臨恐慌情緒,銅鋁價紛紛創下新高,LME-鎳價更是出現嘎空行情,鎳價單日漲幅最高逾 80%,突破 $50,000 / 噸價位,最新註銷倉單佔總庫存比例升至 5 成以上,顯示庫存正在快速消耗、賣方部位被迫回補。

結論

整體而言,由於俄國作為全球重要原物料生產國,加上烏克蘭重要地理位置(連結俄歐陸路,以及黑海海路),雙方戰情膠著的情境下,預期西方國家更嚴厲的經濟制裁箭在弦上,市場持續擔憂原油、天然氣、小麥、玉米、銅鋁鎳鈀等商品供給面臨短缺,支撐原物料價格維持高檔,甚至因庫存過低、價格出現短線噴出的恐慌買盤,全面性的原物料價格上揚將進一步衝擊全球通膨與經濟,本週我們將出具相關文章探討,而根據歷史經驗,雙方停火和談,抑或價格過度攀升導致「需求破壞」(demand destruction),才有望看到商品價格舒緩、回頭反映各自基本面狀況。

加入〈財經M平方〉官方Line,掌握最新行情!​

相關圖表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