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台灣國寶雕刻大師朱銘一生傳奇!70年創作不輟「太極」系列廣受喜愛、作品拍賣成交價破8千萬創台灣當代雕刻家之最

Tatler Taiwan

發布於 2023年04月26日07:35 • Pin Huang
封面圖片 《太極系列》作品從單件的招式逐漸發展到對招,最後到〈太極系列─拱門〉,朱銘將太極的精神和氣韻融合在雕塑中。photo:朱銘美術館
封面圖片 《太極系列》作品從單件的招式逐漸發展到對招,最後到〈太極系列─拱門〉,朱銘將太極的精神和氣韻融合在雕塑中。photo:朱銘美術館

國寶雕塑大師朱銘於2023年4月23日逝世,留給藝術迷無限思念。

台灣國寶雕刻大師朱銘(23日)驚傳逝世!享壽85歲。朱銘本名朱川泰,1938年出生於苗栗通宵,自15歲開始,跟隨雕刻師傅李金川學習雕刻及繪畫,自此開啟精彩雕刻生涯;30歲那年更決心獻身於藝術追求,師承雕刻大師楊英風。回顧70年來創作不懈的傳奇人生,以《太極系列》、《人間系列》享譽國際,成為國際藝壇知名的亞洲藝術家。

早期朱銘以鄉土主題,如「牛」、「牧童」等雕刻出名,1976年,他在楊英風的力薦下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了首次的個展,展出〈同心協力〉等以台灣鄉土為題材且富含生命力的木雕作品,即一鳴驚人,近期作品則「太極系列」與「人間系列」最為知名,優雅融合中國哲學,將傳統木雕與現代融合,表現深藏東方之精神性,全台也有不少裝置藝術也是出自朱銘之手,像是「人間系列」作品,不只在台北市信義區能看到,基隆城博會國門展區也能發現其身影,其中,朱銘美術館更是其最大件的作品,是台灣當代美術界的代表藝術家之一。

以上 朱銘美術館是朱銘畢生最大間的作品,全館無論是景觀、植栽、建築等規劃,完全都出自於他的精心設計,歷經十二年的努力,終於在1999 年9月19日,正式與觀眾見面。photo:朱銘美術館
以上 朱銘美術館是朱銘畢生最大間的作品,全館無論是景觀、植栽、建築等規劃,完全都出自於他的精心設計,歷經十二年的努力,終於在1999 年9月19日,正式與觀眾見面。photo:朱銘美術館
以上 此組〈人間系列—紳士〉,體現出朱銘對人間形象的細微觀察。photo:朱銘美術館
以上 此組〈人間系列—紳士〉,體現出朱銘對人間形象的細微觀察。photo:朱銘美術館

創台灣當代雕刻家拍賣成交價新高

朱銘自述:「不單是刻這一招或那一招,而是走到這一招到下一招之間的演變」。朱銘因身體瘦弱練習太極拳,從中體會自然萬物運行的奧妙,他將相關的拳術套路轉化為藝術形式並形諸創作,發展出氣勢磅礡的「太極」系列,也成為他最廣為人知的系列。作品中,可以窺見他深入研究拳法中東方文化蘊含的人與宇宙萬物運行的精神。將太極中對招中的一退一進,在互相牽制中,藝術家以巧妙的刀法將雕塑造形和量體的虛實,融合西方現代造形技法表現出太極的精神力量。太極的創作在他的體悟下,形、神兼備並達氣韻生動之境界,創作的意境流溢在造型之外,形態宏偉,舉手投足間都充滿了氣勢。

2010年時,其作品「太極系列─單鞭下勢」在羅芙奧台北秋季拍賣會更曾以台幣8224萬元高價賣出,創下個人生涯拍賣新高,也是台灣當代雕刻藝術家單一組件作品拍賣的最高紀錄。其他如「人間系列」也在2011年賣破千萬,較小型的銅雕市值也賣到約700萬。

以上 〈單鞭下勢〉是《太極系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早期是以木雕呈現,這件作品以保利龍翻銅而成。就形式表現而言,人物軀體力求簡化,手足與軀幹能見到藝術家快刀削過的痕跡。photo:朱銘美術館
以上 〈單鞭下勢〉是《太極系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早期是以木雕呈現,這件作品以保利龍翻銅而成。就形式表現而言,人物軀體力求簡化,手足與軀幹能見到藝術家快刀削過的痕跡。photo:朱銘美術館
以上 銘認為《太極系列─拱門》還有可以表現的藝術語彙,所以再創作了20 件新作品作為《太極系列》的完結,並挑選最喜愛的一件作品,放大翻鑄作為送給朱銘美術館二週年的生日禮物。photo:朱銘美術館
以上 銘認為《太極系列─拱門》還有可以表現的藝術語彙,所以再創作了20 件新作品作為《太極系列》的完結,並挑選最喜愛的一件作品,放大翻鑄作為送給朱銘美術館二週年的生日禮物。photo:朱銘美術館

台灣當代美術界的代表藝術家之一

朱銘常以自由寫意的刀法,替雕塑創作增添了抽象的韻味,並刻劃出超凡的力量,並廣泛地運用了木頭、保麗龍、銅、海綿、不銹鋼、泥土等素材,建立起多樣的雕塑風貌;他善於運用材料的特性並發揮其內涵,為作品賦予了獨特的藝術語彙。他說:「所謂『無心』,就是沒有經過思考,這是我的主張,在創作中,不必想,也不可以想,則堅守了創作的嚴肅性,因為他不變質。」

對他而言,強調創作應與生活緊緊相和,生活即為藝術生命的全部,因此格外著重生活的修持。他曾說:「研究藝術應如和尚修佛的態度一樣,從吃飯、穿衣、睡覺等等,一切的生活行為都只為修佛,絕無他念,也無他求,全力以赴,永不改變。藝術修行理應如此。」儘管一代大師殞落,但是他作品中融合傳統與現代美學精神,以及對於創作不斷企盼革新的追求,仍會持續流傳。

延伸閱讀:

333 Gallery畫廊全新進駐微風南山 : 承襲霧峰林家挖掘本土藝術新星使命、首展由新銳藝術家朱晨維挑大樑!

忠泰美術館新展《亻 ─ 生而為人》登場 : 匯聚 11 組國內外藝術家、英國知名雕塑大師安東尼.葛姆雷巨型雕塑吸睛 !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lesane
    他的作品,不同於健身房貶低人的小小兵。 前者能贏,後者不能。 世上從沒有一個偉大的國家能靠貶低自己相較於他人而持續的。創作正是通往永續的方法之一。
    2023年04月26日10:5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