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薪資漲得最多?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17號發布的去(113)年全年受雇員工薪資調查統計結果。其中,由「金融及保險業」以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超過10萬元拔得頭籌,年增率也是各行業最高達9.27%;位居第二的則是搭上AI正夯的「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每人每月總薪資102,150元,也是超過六位數,年增7.88%。
另一方面,有最高就有最低,其中又以幼兒園、才藝班等的「教育業」(不含小學以上各級公私立學校)每人每月平均總薪資為34,121元最少;再來是「支援服務業」為 40,640 元,例如行政、客服人員等。
薪資結構可分為經常性薪資與總薪資兩部分。經常性薪資指的是固定薪資,包括本薪、津貼及固定獎金,反映員工每月穩定收入。而總薪資則涵蓋經常性薪資與非經常性收入,如年終獎金、績效獎金、加班費及其他一次性獎勵都包含在裡面。
AI出口與投資熱推動,金融、電子零組件業薪水平均破10萬
針對金融業與電子零組件業,根據主計總處官員的說法,金融業去年表現十分出色,不僅發放了大量獎金,且持續為員工調薪;此外,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在人工智慧技術的推動下,已成為我國舉足輕重的產業之一。
另外,總薪資排名第三的是「電力及燃氣供應業」,每人每月總薪資96,669元,增幅相對較低,僅0.08%。
除了前三名行業,官員也提及「運輸及倉儲業」,每人每月總薪資為65,305元,年增長達5.40%,這一行業的表現較好,主要原因是航空業去年業績不錯,出國旅遊的人數增加,海運部分業務相對穩定、不差,但未達到2023年的水平。
此外,「批發業」去年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57,472元,年增6.73%,薪資成長幅度亮眼,主要與製造業出口有關。
攤開113年總薪資年增率前五名的行業:金融及保險業,年增 9.27%;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年增 7.88%;批發業,年增 6.73%;運輸及倉儲業,年增 5.40%;製造業,年增 4.93%。除批發業外,其餘皆屬工業類別。
幼兒園等教育業總薪資成最低,住宿餐飲業薪資成長與物價近乎彌平
另一方面,在較為低薪行列中,前三名主要都聚集在服務業。其中又以「教育業」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34,121最少,年增率為2.86%,低於服務業總薪資成長率4.29%,微微高於去年物價漲幅2.18%。
此處的教育業是指例如幼兒園、各類補習班、才藝班、汽車駕駛訓練班及代辦留(遊)學服務等地學前教育、教育輔助及其他教育業為主,並不包含小學以上各級公私立學校,受雇人數約15.9萬人,占整體服務業部門約0.03%。
再來是「住宿及餐飲業」的平均每月總薪資38,555元,年增率2.37%,與物價漲幅相差無幾,,受雇人數約53.4萬人,占整體服務業部門約0.106%;第三名則是「支援服務業」,例如行政、客服人員等,每月平均總薪資40,640元,年增率為3.69%,受雇人數約44.4萬人,占整體服務業部門約0.88%。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由於薪資有其僵固性,113年各行業總薪資表現多呈正成長,惟仍有部分行業呈現衰退。
例如,「用水供應業」呈現年減少0.3%的趨勢,這主要歸因於高薪資工齡超過20年以上的員工逐漸退休,並由年輕新進人員替補;此外,「海洋水運業」的減幅更大,達到1.52%,主要原因是疫情紅利消失,但整體來看,該行業的薪資表現仍然良好,只是相較於前幾年略有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