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降低投資失利的機率,我們必須避開投資那些難以預測的產業或個股,至於何謂「難以預測」呢?具體來說,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類型:
類型1》產業複雜性超過理解範圍
當你在分析一檔股票時,如果覺得太複雜,或根本無法理解公司產品的競爭優勢時,你就很難評估企業的前景,更別說是預估它的未來淨利成長率了,即使你勉強預估公司的未來展望,也不具備太大的參考價值。
類型2》產業受景氣循環影響過深
幾乎所有公司都會有景氣波動的問題,只是不同的產業,受景氣波動的大小有所差異,其中,有些產業深受景氣循環的影響,當市況熱絡時,公司的獲利往往會大幅增加;當景氣反轉時,公司的營運往往會虧損連連,這就是景氣循環股的特性。舉例來說,航運、營建、鋼鐵、橡膠等,以及其他大部分「以原物料為主」的產業,都歸類於景氣循環股。
景氣循環股的獲利並不像成長股那樣,有明顯的上升趨勢,反而是受限於產業的屬性,造成絕大部分公司所生產的商品,並無明顯的差異化,使得企業的獲利模式不是建構在產品的競爭力,或經營模式的創新,而是跟隨著市場景氣的波動上下震盪。
想布局景氣循環股,得先懂得判斷景氣所在位置
因此,當你想要買進景氣循環股時,需要思考的重點不在於個別公司的競爭力,而是懂得判斷「現階段景氣是處在什麼位置」。影響景氣變化的潛在因素非常多,幾乎沒有人每次都能精準地預測景氣的反轉點,這也就是預估景氣循環股比預估一般企業更加困難的原因。
即便是台灣鋼鐵股龍頭中鋼(2002),公司總市值高達3,800億元(資料統計至2018年11月5日),也曾經在2016年世界鋼鐵動態公司(WSD)公布的「世界級鋼鐵企業競爭力排名」中,名列全球第11名(2018年下滑至第18名)。但是,檢視中鋼自2006年至2017年這12年的經營績效(詳見表1),由於產業屬性的問題,因此中鋼顯然難以擺脫景氣循環所帶來的變動,以至於獲利表現隨著市場的波動而載浮載沉。
2008年金融海嘯前,因為全球景氣熱絡,加上中國大量基礎建設的需求,推升原物料價格的飆漲,從2003年到2007年,可以說是原物料的黃金年代。中鋼在2001年的稅後淨利僅74億6,000萬元,2007年增加至512億元,股價也從2001年最低點11元,上漲到2008年波段高點54.4元,漲幅將近4倍。
盲目投資景氣循環股,買錯時間恐住「套房」
那段期間,我經常聽到市場有一種說法,就是叫大家存股存中鋼,他們的理由是,因為中鋼具有一定的營運規模,加上獲利與股利穩定。殊不知,2008年後,全球景氣疲弱、中國經濟成長開始放緩,GDP(國內生產毛額)的增幅也開始減速,鋼鐵原料的需求也就跟著急速下滑;因此,包括中鋼在內的許多原物料個股,最近10年的獲利再也沒有回到2008年金融海嘯前的高峰。
如果投資人在2008年以50元的價位買進1張中鋼,並且持有股票10年,至今股價只剩下23元~25元(資料統計至2018年11月5日),只剩2008年高點的一半不到(詳見圖1)。
即便加上過去10年所有的配股配息,填權後的總值為4萬1,412元,等於投資人長期持有中鋼10年後依舊處於「住套房」的狀態。然而,同時間,不但台股創下27年來的新高達1萬1,270點(還原權值後為1萬9,281點),而且元大台灣50(0050)的年化報酬率約莫6%,代表買進中鋼的長期投資績效,遠遠落後大盤與市場其他大部分的股票。
因此,並不是長期持有就保證一定獲利,當你在不對的時間買進錯誤的股票,幾乎在開始就注定會以失敗收場。尤其像是營運前景難以預估的景氣循環股,我會盡可能在選股時就將它們排除在外,同時把目標鎖定在公司業務盡可能容易理解,又具備長期成長潛力的個股身上。(本文摘自《算股達人的翻倍成長投資術》第2章)
投資法則摘要
1.盡可能避開難以評估未來前景的企業,以及產業受景氣循環影響的景氣循環股。
2.在不對的時間買進錯誤的股票,即便是長期持有,最後的結果也有可能是負報酬。
3.選股是投資能否成功最重要的關鍵,排除營運前景難以預估的企業,只把目標鎖定在公司業務簡單且容易理解,且具備長期成長潛力的個股身上。
●小檔案_陳喬泓
明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畢,原為投資門外漢,曾經是月領32K的小美工。2006年進入股票市場,歷經美國次貸風暴慘賠百萬,痛定思痛苦讀投資書籍逾百本,並努力鑽研國外投資大師的賺錢心法,進而發展一套屬於自己的選股策略,從中領悟只有投資獲利不斷成長的好公司,才有機會讓自己在股市和人生徹底翻身。
從2009年開始把獨創投資心法運用在台股,果然屢屢創造獲利翻倍的超強績效。從2009年至2015年創造近40%的年化報酬率,累積總投報率超過880%,不僅只花6年時間就賺進千萬獲利,更有能力為家人購置新居,全心陪伴孩子的成長,贏回人生真正的自由。另著有《算股高手的驚人財富翻倍術!》。
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陳喬泓投資法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