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新台幣貶至2年低點是買股好時機?13檔受惠股出列!

今周刊

更新於 2019年05月29日06:31 • 發布於 2019年05月29日03:02

唐祖貽

圖片 shutterstock 提供

美國總統川普五月初突然再度向中國「宣戰」以來,全球股市豬羊變色,而匯市更是敏感,外資大舉從新興市場匯出、回流美國,導致美元轉強;首當其衝的人民幣,五月以來已貶值二%以上,新台幣、韓元也明顯貶值。

元大投信美元指數ETF研究團隊指出,今年初到五月初新一波貿易戰開打前,美元指數是在九五至九七之間狹幅整理;貿易戰開打後,美元指數緩步上揚、創下今年高點。但依據團隊的研究,接下來美元指數並不會像去年上半年一路大漲,為什麼?

元大研究團隊特別以「花旗經濟驚奇指數」(Citygroup Economic Surprise Index,簡稱ESI)來說明。ESI是花旗銀行與摩根士丹利在二○○三年共同編撰,透過各經濟區(分為歐元區、美國與全球)公布的各項經濟數據,與市場原先的預期是否產生落差,作為判斷景氣變化的依據。

當景氣好轉且公布的經濟數據超乎市場預期者愈多,驚奇指數就向上走揚;反之,當景氣衰退且公布的經濟數據低於市場預期者愈多,驚奇指數就會走跌,而以○軸作為景氣多空的分界。

以歐元區來說,當經濟不佳、驚奇指數往下甚至跌破○時,歐元就顯得弱勢,這時美元指數就容易走升;反之,若景氣不錯,該指數就會翻揚向上、維持在○之上,這時歐元就較為強勢,美元就不易大漲。打從去年上半年起,歐元區的景氣不如預期,這也是當時美元指數走強的主因。

而今年歐元區景氣雖依然不佳,但貿易戰開打後,歐元區其實有「出口替代」的效應,這正是歐元五月以來貶勢並不明顯,歐股也相對亞股抗跌的主因。此外,五月以來全球資金不但買進美元,也湧入日圓、瑞士法郎等避險貨幣,抵銷一些美元指數的漲幅。

所以,元大研究團隊認為,即使因短期利率走揚對美元有利,甚至貿易戰演變成長期戰爭,導致美元指數可能會突破一百大關,但時間也不會太久,因此目前並不是空手者進場買進美元的時機。

持有新興股債基金者

可買美元指數ETF避險

元大研究團隊建議,現階段比較適合以「資產配置」的角度,搭配買進美元指數避險。例如,持有亞洲或新興市場股、債基金的投資人,就可考慮買進美元指數ETF,來降低因股、債價格下挫造成基金淨值的波動。而且由於匯率類波動幅度比其他如指數類、商品類要小,槓桿ETF也沒有連結期貨商品、淨值減損的比率也比其他類ETF小得多,所以買進元大美元指數正二(○○六八三L)避險,比較能發揮槓桿的效果。

即使美元指數漲勢並不強勁,但貿易戰的另一主角:中國,人民幣五月以來卻一路走貶,逼近「七」這個心理關卡。而且,雖然人民幣不在美元指數內,但占新興市場貨幣指數的權重卻相當高,連帶使得新興市場、尤其是亞洲的新興市場貨幣跟進重貶。

人民幣若貶破七

可考慮適度定存

知名的外匯達人「大佛」李其展就表示,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是人民幣一蹶不振的主因。儘管近期中國陸續推出多項政策或信心喊話,企圖力守「七」這個心理關卡,但以美國在五月十日宣布加徵、又給了二至四周的寬限期計算,最晚到六月中旬前,只要雙方沒有達成和解,二五%關稅就得正式加徵,(加稅商品)範圍甚至可能進一步擴大,那時人民幣恐將進一步貶值,跌破七只是時間問題。

不過,元大研究團隊表示,人民幣這波貶值,有部分因素是需靠貶值以彌補加徵關稅損失的考量;而若長期貶值下去,不但中國境內資金會大舉外逃,更會產生信心危機,假使貿易戰一直打下去,中國官方勢必會祭出大動作措施來挽救。

基於以上分析,元大研究團隊建議,若接下來美元兌人民幣真的突破七,在市場一片恐慌之際,反倒可以考慮適度轉換部分資產為人民幣定存,畢竟從全球主要貨幣來比較,人民幣仍然是高息貨幣,在相對低檔區買入,風險並不高。

至於台股,隨著外資五月以來賣超已超過千億元、且大舉匯出的結果,美元兌新台幣也創下兩年多來的新低。這樣的急貶,對外銷或出口為主的產業是否為利多?會有貶值收益嗎?

華南永昌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表示,新台幣貶值雖然有利於外銷或出口業者,但受惠程度仍須視競爭國匯率、個別公司的匯兌操作以及終端消費需求三大因素決定。

貿易戰導致人民幣重貶, 但專家建議可趁市場恐慌時,適度轉至人民幣定存。(圖片來源/Getty)

美元報價、產能遷出中國

買台股優選這類公司

儲祥生指出,台灣最大的出口產業首推電子業,但以五月貿易戰開打後觀察,台灣最大的出口競爭國:韓國,韓元貶值幅度與新台幣相當,所以台廠並未享有優勢;其次,國內電子業者為避免匯率波動過大,多半有避險部位,新台幣貶值不一定有更多匯兌收益。可優先挑選如台積電(二三三○)、譜瑞-KY(四九六六)等,其產品是以美元報價、或手中擁有大筆美元部位的公司,才比較可能受惠。

更重要的是,美中貿易戰使全球科技業的結構及成本發生重大變化,加上若景氣下滑、市場終端需求趨緩,這些潛在風險都足以抵銷貶值帶來的收益。因此儲祥生建議投資人,除了以上三點,還可注意生產基地已遷出中國、轉往東南亞或移回台灣、不受關稅加徵影響者。例如網通股中的智邦(二三四五)、啟碁(六二八五)等。

以智邦來說,公司去年全年營收有將近七成來自美國市場,但全年的中國轉投資收益僅占整體獲利不到兩成,說明了公司主要對美出貨並非來自中國產能。而且,智邦從去年底就開始為貿易戰做準備。除了現有的新竹廠接單量有提升之外,並在苗栗積極籌設五條新產線,最快六月就能上線生產。公司日前亦表示,目前「中國生產出口美國」的產品約占整體出貨量三五%,可望在今年內全數移回台灣生產。

至於非電子業,則以紡織、製鞋、自行車、汽機車零組件等產業較為看好,尤其是以東南亞為主要生產基地的廠商,例如表中的廣越(四四三八)、聚陽(一四七七)、豐泰(九九一○)、豐祥-KY(五二八八)等。

美中貿易戰後續發展與人民幣走勢,可說是影響台股與新台幣後勢的兩大變數,而匯率往往又是股市的領先指標,因此儲祥生建議,現階段在局勢尚未明朗之前,台股最好多看少做,多留意美元與人民幣走勢變化,耐心等待波段買點出現。

更多今周刊文章
6月1日起7新制上路!租屋、考駕照、出國都要注意
賣「馬克杯」讓營收翻3倍 這家300年歷史雜貨店怎麼做到的?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