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台灣勞工累了 不值得驕傲的世界第三

CSR@天下

發布於 2018年08月24日06:21 • 顏和正

你累了嗎?一句電視廣告無俚頭的台詞,說出多數台灣上班族的心聲。根據一項最新調查,台灣1100萬名上班族中,近八成加班是常態。比對全球工時,勞動部統計2017年勞工全年工時為2035小時,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近40個主要國家當中,台灣工時排名竟高達第3名(可不是個什麼光榮紀錄就是了)。

根據《康健雜誌》最新公布的「2000大企業職場健康大調查」,78%企業的員工每天上班超過8小時,甚至有近1%的公司已超過勞基法「連同正常工時每日不得超過12小時」的規範(表1)。長工時也排擠了社交生活及運動時間,調查發現每4位上班族就有1人經常為了工作犧牲其他活動。

表1 近8成上班族常加班

來源:《康健雜誌》

多數企業的健康促進措施,仍是「基本款」

這份調查是針對2018年《天下雜誌》兩千大企業人資部門發放問卷,840家企業填答。調查發現台灣員工仍普遍工時仍過長,但企業在關注員工身心靈健康上的努力尚待加強:超過55%的企業無健康促進負責人員,近4成企業完全沒有任何鼓勵員工運動及身體活動的制度,超過1/4的企業沒有促進員工健康飲食的措施。

當然不是說企業不在乎員工健康,只是多數企業推動的健康促進措施,還是以「基本款」為主,例如員工旅遊、健康檢查、提供乾淨飲用水、舒壓按摩、芳療課程等,職場心理關懷多數仍以避免憂鬱和預防自殺為重點。台灣企業顯然並未跟上企業愈來愈重視員工情緒或壓力管理的國際趨勢,因為只有17.9%的企業提供心理諮商服務,6%有壓力管理計畫(表2)。

表2 公司提供的員工健康方案仍以「基本款」為主

來源:《康健雜誌》

有健身房不表示員工敢用

另外,許多大公司都設有健身房,但有設施並不表示員工會利用。台灣目前僅有14%的企業有健康促進年度計畫,並編列預算執行。但近4成企業的員工,參與公司推動的運動措施的比重僅20%以下,有超過1/3的公司,根本未統計或不知道員工使用情況。參與度低的原因,撇除個人因素不談,員工難免擔心進去會被貼上「太閒」的標籤。因此,原先立意良善的作法,卻反而有可能變成「做門面」而已。

當然,也有企業對員工的照顧比較貼心。例如,鼎泰豐就聘有6名心理諮商師,104科技公司則有專職護理師規劃員工照顧及各項健康措施。台灣微軟提供同仁免費飲料的自動販賣機上,裝有面板會統計各樓層的糖分攝取比率和平均攝取熱量,隨時提醒同仁注意健康。燁聯鋼鐵由高階主管帶頭,成立10支壘球隊,不但培養員工運動習慣,更凝聚團隊向心力。

照顧員工不只是CSR也是競爭力

友善職場不但能提升員工向心力、工作安全感,甚至愈來愈多研究發現,想增加生產力,就必須重視員工健康。根據國際社會保障協會(ISSA)的數據指出,從預防角度出發,照顧員工的身心健康,投資報酬率為2.2倍。相反地,員工不健康造成的生產力缺損,則是直接成本的3 倍之多。

這說明了照顧員工已經不光只是履行企業社會責任(CSR)而已,更是讓公司提升競爭的關鍵因素之一。畢竟,人才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如何從生產力到「健康生產力」,或許是台灣企業需要思考的方向。

【延伸閱讀】

就怕員工不休假!他大方多給10天假,為員工生活品質把關

開健身課、聘心理師,鼎泰豐員工病假數少400天

※立即加入CSR粉絲團,掌握資訊零秒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