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JEWELLERY:從武士裝飾演變成珠寶 赤銅工藝 呈現日本生活文化

明報

更新於 2024年12月31日16:30 • 發布於 2024年12月31日20:30 • Jewellery
做扇女子:從做扇女子的和服造型,可看出她出身於富貴人家。(胸針,描畫做扇的和服女子,日本,1800年代晚期,鎏金銀赤銅,或以蒔繪上色,私人收藏)(學院提供)
做扇女子:從做扇女子的和服造型,可看出她出身於富貴人家。(胸針,描畫做扇的和服女子,日本,1800年代晚期,鎏金銀赤銅,或以蒔繪上色,私人收藏)(學院提供)
睡蓮池青蛙:青蛙在日文中跟「歸來」同音,故不少作品上也有擬人化的青蛙,也寄語武士或佩戴者能平安歸來。(胸針,描畫睡蓮池青蛙,靈感或來自《鳥獸人物戲畫》,日本,1800年代晚期,鎏金銀赤銅,私人收藏)(學院提供)
睡蓮池青蛙:青蛙在日文中跟「歸來」同音,故不少作品上也有擬人化的青蛙,也寄語武士或佩戴者能平安歸來。(胸針,描畫睡蓮池青蛙,靈感或來自《鳥獸人物戲畫》,日本,1800年代晚期,鎏金銀赤銅,私人收藏)(學院提供)
富士山風景:以各樣富意頭的動物風景製成的手鏈,當然少不了日本的富士山。(手鏈,鶴、青蛙及風景圖案,日本,1800年代晚期,鎏金銀赤銅,私人收藏)(學院提供)
富士山風景:以各樣富意頭的動物風景製成的手鏈,當然少不了日本的富士山。(手鏈,鶴、青蛙及風景圖案,日本,1800年代晚期,鎏金銀赤銅,私人收藏)(學院提供)
養鵪鶉:養鵪鶉是當年的潮流嗜好,也是胸針上經常出現的主題。(胸針,描畫照顧鵪鶉的和服女子,日本,1800年代晚期,鎏金銀赤銅,或以蒔繪上色,私人收藏)(學院提供)
養鵪鶉:養鵪鶉是當年的潮流嗜好,也是胸針上經常出現的主題。(胸針,描畫照顧鵪鶉的和服女子,日本,1800年代晚期,鎏金銀赤銅,或以蒔繪上色,私人收藏)(學院提供)
蝴蝶頸鏈:從這條頸鏈可以看到赤銅工藝已跳出原本製作刀具的框框,不再是常見的圓形或橢圓形設計,而製作成蝴蝶形狀。(頸鏈,蝴蝶圖案,日本,1800年代晚期,鎏金銀赤銅,私人收藏)(學院提供)
蝴蝶頸鏈:從這條頸鏈可以看到赤銅工藝已跳出原本製作刀具的框框,不再是常見的圓形或橢圓形設計,而製作成蝴蝶形狀。(頸鏈,蝴蝶圖案,日本,1800年代晚期,鎏金銀赤銅,私人收藏)(學院提供)

【明報專訊】近年不少品牌以銅製作表殼,賣點之一是這種物料會隨時間變色,令腕表變得獨一無二。其實在歷史上,銅在多年前已曾以其他形態製成飾物,以顯示佩戴者的身分地位。

由公元前1300年的圖坦卡門墓文物到12世紀的日本武士刀,均用上以特別方法製成的「赤銅」製作配飾。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亞太區分校最近舉行的展覽,便以日本歷史上的赤銅製品為主角,展示赤銅如何在近代從武士裝飾演變成珠寶材料。

不知不覺,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亞太區分校已成立5周年,除了將曾在巴黎及其他分校舉行的展覽搬到香港,也有自行策劃的全新展覽,例如最近舉行的《赤銅:從武士裝飾到珠寶》。這是少數專門展示赤銅(shakudō)工藝的展覽,讓觀眾從不同角度了解赤銅,並呈現其日本珠寶工藝和歷史。展覽所有珠寶展品均來自巴黎私人收藏,並首次向公眾展示,當中除了展示赤銅在日本傳統中主要用於武士刀的裝飾元素(如刀柄和飾件),還展出30多件以赤銅製成的珠寶,包括胸針、袖扣、耳環、手鏈、頸鏈等。這些赤銅元素與金、銀和銅相結合,描繪了日本江戶時代的場景。

赤銅非紅色 黑色顯尊貴

展覽分為3個主要部分,首先介紹赤銅的技術特性。這種合金是由94%的銅和4%的金組成,賦予其帶紅色的外形。日文shakudō一字,便是結合了紅色和銅的意思。但不少日本赤銅製品並不會看到紅色,反而是黑色,因為當時社會認為黑色更顯尊貴,象徵身分地位,故刻意將赤銅製成黑色。為了獲得黑色的光澤,工匠會先利用木炭去脂並打磨赤銅,然後在天然銅綠、硫酸銅、明礬組成的化學溶液中浸煮而成。

在展覽的開始部分,展示了香港兩依藏博物館收藏的兩把武士刀,因為赤銅最早期的應用,是製成武士刀的裝具例如刀鐔,即刀劍握柄與刀劍身之間的護手。至12世紀,油漆在武士刀的作用被赤銅取代,但因為缺乏文獻紀錄,至今仍無法確定演變原因。除了日本以外,實際上赤銅在其他文化和文明中也曾經出現,例如約公元前1300年的圖坦卡門墓文物、公元前5世紀的中國鏡子等,甚至在公元前8世紀荷馬的《伊里亞德》(Iliad)等古典文獻中已有所提及。

跟純金屬的刀劍裝具比較,赤銅有幾個優點。在熔化狀態下,成分中的黃金會令銅軟化,令它適合鑄造精細細節或用於鑲嵌,而合金冷卻後比純金屬更硬,故更適用於戰鬥,而當中的黃金成分也令它不輕易氧化。

武士階級消亡 赤銅裝飾變珠寶

赤銅早期的應用也是跟武士裝飾有關,那它是幾時開始由武士刀裝具改裝成珠寶?這源於一件政治事件:1853年,美國海軍准將Matthew Calbraith Perry率領黑船抵達日本,日本被迫開啟與美國的貿易,結束了2個世紀的鎖國政策。隨着封建制度廢除,日本國家的現代化令武士階級消亡,並於1876年實行禁止佩刀的法令。原本以鍛製刀具為生的鍛匠失去了主要顧客,在明治政府提倡傳統工藝的政策下,他們調整製作技術,以迎合歐洲品味。

茶會、漁船裝飾見證江戶商人生活

西方的珠寶商在1867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上,發現了日本工匠的高超技藝。日本匠人的多樣裝飾技巧深深吸引了珠寶商人。珠寶商於是透過在倫敦、巴黎和紐約商人購得的赤銅作品,將其融入歐洲的設計中,成為浮雕技術和琺瑯以外用到的工藝。展覽中來自法國私人收藏的海報和圖紙,便展示了19世紀末「日本主義」的盛行,反映當時西方對所有與日本相關事物的迷戀。

赤銅嵌入微型場景的珠寶作品,見證了江戶(即現時東京)富裕商人的生活,正值當時和平繁榮的巔峰。通過放大鏡觀看這些展品,可以發現當時社會和宗教生活的場景及特徵,例如當時人們的歌舞伎、能劇、書法、賞櫻、茶會等休閒活動,而大自然景觀與動植物都是常見的主題,包括漁船在海灣航行的情景,以至花草鳥兒的田園風光和擬人化動物等,當然還有日本的代表富士山。珠寶飾物上的迷你雕刻和繪畫,正正反映出當時武士時代的終結。●

「赤銅:從武士裝飾到珠寶」展覽

日期:即日至4月13日

地址: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亞太區分校 尖沙嘴K11 MUSEA 5樓510A舖

註:免費入場

查詢:L'ÉCOLE 2653 0030

文:張曉冬

編輯:陳淑安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Instagram @mp_lifeandstyle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