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阿里巴巴上海辦公大樓 遺傳演算法助設計求精

明報

更新於 11月21日17:33 • 發布於 11月21日20:30 • 開眼 建築
阿里巴巴上海園區新辦公大樓採用「透明」的設計,讓人們可以一窺阿里巴巴的世界,同時保留外部景觀的視野。(Fangfang Tian攝,Foster+Partners提供)
阿里巴巴上海園區新辦公大樓採用「透明」的設計,讓人們可以一窺阿里巴巴的世界,同時保留外部景觀的視野。(Fangfang Tian攝,Foster+Partners提供)
建築坐落於上海徐匯濱江,其東南西面設有巨型開口,增強室內外空間的互動,方便員工隨時接觸戶外空間。(Fangfang Tian攝,Foster+Partners提供)
建築坐落於上海徐匯濱江,其東南西面設有巨型開口,增強室內外空間的互動,方便員工隨時接觸戶外空間。(Fangfang Tian攝,Foster+Partners提供)
新辦公大樓設有大量戶外露台,供社交和舉辦活動使用。樓層設計多樣化,提高了工作空間的靈活度。(Fangfang Tian攝,Foster+Partners提供)
新辦公大樓設有大量戶外露台,供社交和舉辦活動使用。樓層設計多樣化,提高了工作空間的靈活度。(Fangfang Tian攝,Foster+Partners提供)
建築內的辦公室圍繞着一個中心「核心」,並向外開放,形成一個大型的公共城市空間,吸引人們進入。(Fangfang Tian攝,Foster+Partners提供)
建築內的辦公室圍繞着一個中心「核心」,並向外開放,形成一個大型的公共城市空間,吸引人們進入。(Fangfang Tian攝,Foster+Partners提供)
新辦公大樓的工作空間均設有可開啟的窗戶,可自然通風,營造健康、高效的工作環境。(Fangfang Tian攝,Foster+Partners提供)
新辦公大樓的工作空間均設有可開啟的窗戶,可自然通風,營造健康、高效的工作環境。(Fangfang Tian攝,Foster+Partners提供)
新辦公大樓有全年適應氣候的舒適空間:夏天能遮擋陽光並促進東西方向通風,冬天利用低角度入射陽光為空間加熱,同時屏蔽來自北方的寒風,以及最大化對黃浦江的視野。(作者提供/明報製圖)
新辦公大樓有全年適應氣候的舒適空間:夏天能遮擋陽光並促進東西方向通風,冬天利用低角度入射陽光為空間加熱,同時屏蔽來自北方的寒風,以及最大化對黃浦江的視野。(作者提供/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阿里巴巴上海園區新辦公大樓近期落成,這座建築由英國著名的福斯特建築事務所(Foster+Partners)設計,該事務所以其高技派(high-tech)建築風格聞名於世。落成於1985年的香港匯豐總行大廈便是該事務所的代表作,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高技派建築之一。其提高工作空間靈活度的創新結構,開放首層作流動空間的設計,以及模組式的建築方式,概念大膽前衛而富有現代感,至今仍堪稱高科技建築的典範。

阿里巴巴新辦公大樓設計延續匯豐總行大廈的高科技理念,並結合最新數碼技術與工具設計而成,今次有幸能夠訪問曾共事的福斯特建築事務所合伙人金鍾玟(김종민,Jeremy Kim),深入了解這座建築背後的設計理念與創新技術。

三面設巨型開口 增內外互動適應氣候

「我們曾受邀參觀過其他阿里巴巴的總部,包括他們位於杭州的總部,發現他們有專門的空間來接待訪客和潛在的零售合作伙伴。我們將這一概念進一步演化,設計了一棟可以『看見並被看見(see and be seen)』的建築,讓公眾可以深入體驗阿里巴巴的世界。」金鍾玟說。

設計核心概念從概念比賽階段已成形:一棟讓阿里巴巴可以看到公眾,同時讓公眾可以看到阿里巴巴世界的建築,讓彼此產生視覺連繫。建築圍繞着中間一個大型公共空間而建,其中東南西面設有巨型開口,增加建築的透明度,亦加強室內外空間的互動,方便員工隨時接觸戶外空間;同時也增加採光和通風,使建築更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

該建築可容納約1600名阿里巴巴員工,涵蓋多個部門。因此,每個樓層都以開放式設計配合不同辦公室家具組合,能夠靈活應對不同工作情境。多樣化的樓層板塊,接駁天橋和露台,能夠促成員工之間的交流和偶遇,從而激發創意,促進合作,這對於科技公司阿里巴巴來說甚為重要。新冠疫情讓設計團隊更加重視新鮮空氣對員工健康的重要性,這樣的設計或有助於提升員工的幸福感及工作效率。

福斯特自家演算法 滿足視野環境等要求

「設計中採用了由Foster+Partners開發的一種遺傳演算法(genetic algorithm),阿里巴巴作為一家科技公司的身分鼓勵了設計團隊在設計中使用創新數碼工具。」金鍾玟解釋道,「這款演算法工具最後所產生的建築量體(massing),同時能夠滿足視野、環境條件和空間需求等多重要求。與此同時,每層樓均設有戶外花園或露台——超過20%的總建築面積劃為戶外空間,體現了親近大自然的工作環境的重要性。」在該項目中,除了日照、視野景觀、通風和交通流通之外,許多關鍵參數,包括對環境條件的響應,以及功能面積的需求,也影響了最終設計的選擇。

Foster+Partners應用的遺傳演算法可被理解為一種模擬自然界進化過程的技術,幫助建築師逐步尋找最理想的設計方案,如生物基因在自然界中經過交配、突變和選擇逐步進化以更好地適應環境。電腦程式首先會生成一系列不同設計方案,以幫助測試不同極端情境下可能的方案,例如最大視野的量體、最大建築面積的量體、最大日照量的量體,或是最佳通風的量體,設計師從生成的數百個方案中篩選(天擇),在後續運算中,進一步調整參數,例如在特定情境下適當減少建築面積來提高視野(交配),電腦隨後生成新的設計方案,並逐步演化出更符合需求的量體(進化)。篩選與運算會不斷重複,一輪接一輪地改進設計,最終設計出全年適應氣候的舒適空間:夏天能遮擋陽光並促進東西方向通風,冬天利用低角度入射的陽光為空間加熱,北面無開口的設計亦能屏蔽來自北方的寒風。這個公共空間不僅抵禦惡劣天氣,而且為各部門設計出貼心的工作環境。

遺傳演算法早已按特定目的被應用於Foster+Partners其他項目中,例如運算出最多住戶可以獲得最多海景或遵循複雜的高度限制等的建築量體。在該項目中,建築設計從概念開始,建築師要先就場地特性和用戶需求確立設計理念。然後初步定義建築量體、功能區分和空間配置,同時需要考慮日照、視野、通風和人行流線(pedestrian circulation)等因素。整個過程需經過多輪推敲、驗證、比較與改良,非常耗時和費力。若要在短時間內設計出多個方案來比較,更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資源;電腦可以24小時運作,有了演算法的輔助,可更快運算出不同設計以供選擇。設計師再根據結構考慮設計中建築量體的形態,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建築師找到最合適的建築設計方案,同時確保結構的穩固和功能。

懸垂結構趕工期 地面建成升上30米

在這個項目中,建築的立體特性讓團隊在設計過程中持續使用虛擬實境(VR)技術,利用專家開發的材料掃描技術,將多種材料選項影射到建築模型上,方便即時評估。建築竣工後,團隊使用最新的熱成像技術檢測公共空間的表面和空氣溫度,從而驗證其「被動冷卻策略」的實際效能。

除了技術上的挑戰,疫情亦帶來工期延誤影響。其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之一,是建築離地面約30米的大型懸垂結構設計。這一層覆蓋了整個公共空間,但下方卻無支撐結構。「工地十分擠迫,工期也非常緊迫,因為客戶的團隊急於減少疫情封鎖的影響。最終,我們決定在地面上建造整層並將其提升。」金鍾玟說道。

兩成面積劃戶外空間 港建築不易效法

政府致力把香港建成一個世界級的智慧城市,要興建一幢同等複雜且具高科技的建築其實不難,香港的建築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最難的地方應該是騰出20%的總建築面積劃為戶外空間,這一點在土地緊張的香港或會是一項挑戰。隨着香港智慧城市的發展,我們或能期待更多具創意的空間設計,讓城市的公共與商業空間的界線模糊化,讓公眾都可以享受同一個商業的公共空間。

Foster+Partners如何應用遺傳演算法於該項目:

網址:bit.ly/4fB7bcr

文:童昭安

(香港大學建築系助理講師,近年關注科技如何影響建築界)

編輯:謝秋瑜

設計:賴雋旼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建築]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