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混雜物料交織情感 錄像畫作重組寓言故事

明報

更新於 2024年10月03日17:33 • 發布於 2024年10月03日20:30 • 開眼 藝述速遞
藝術家鄧廣燊近幾年累積創作物料,也在積累情緒,他拿着銅斧頭,砍掉一棵洋紫荊樹,這件事令他聯想寓言故事,混雜交錯,成為情感的載體。(鍾林枝攝)
藝術家鄧廣燊近幾年累積創作物料,也在積累情緒,他拿着銅斧頭,砍掉一棵洋紫荊樹,這件事令他聯想寓言故事,混雜交錯,成為情感的載體。(鍾林枝攝)
《聖母像》(右)放在鄧廣燊手製的畫框,畫框內畫作被高密度海綿包圍,垃圾站內的廢棄牀褥損毀後會露出海綿,恍如還原那些玩具被棄置垃圾站的場景。《祭司》(左)繪畫牧師背影,看起來也像聖母像的背面。(鍾林枝攝)
《聖母像》(右)放在鄧廣燊手製的畫框,畫框內畫作被高密度海綿包圍,垃圾站內的廢棄牀褥損毀後會露出海綿,恍如還原那些玩具被棄置垃圾站的場景。《祭司》(左)繪畫牧師背影,看起來也像聖母像的背面。(鍾林枝攝)
《赫耳墨斯》(右)繪畫雕像一般的赫耳墨斯,但畫作左上方鑲了另一幅《誠實的樵夫》插圖,內裏赫耳墨斯的形象卻像個死神;《手相 II》(左)則回應樵夫的場景。(鍾林枝攝)
《赫耳墨斯》(右)繪畫雕像一般的赫耳墨斯,但畫作左上方鑲了另一幅《誠實的樵夫》插圖,內裏赫耳墨斯的形象卻像個死神;《手相 II》(左)則回應樵夫的場景。(鍾林枝攝)

【明報專訊】可以說的話,為什麼要畫?言語以外的世界無以名狀,卻依然存在、仍能感知。藝術家鄧廣燊近年累積創作物料,也在積累情緒,他說:「我一開始有一個衝動,我想斬一棵洋紫荊樹。」他拿着銅斧頭,砍掉一棵洋紫荊樹——砍樹令他聯想到伊索寓言《誠實的樵夫》,不育的洋紫荊樹讓他想起從前在垃圾站撿拾的宗教玩具。寓言故事混雜交錯,成為情感的載體——難以言說,那麼一一畫出來。

為什麼要砍掉洋紫荊樹?「很難解釋從哪裏來的(念頭),純粹很直接想做這件事。」鄧廣燊說。錄像《銅斧頭與不育樹》(2024)記載了這件事,他所用的銅斧頭是頒給消防員的獎狀,開鋒後用力砍洋紫荊樹,咚咚,樹木斷開——斷開倒是洋紫荊樹生命的起源。19世紀末,香港一名神父在野外發現洋紫荊,將它移植至修道院,洋紫荊由紅花羊蹄甲和宮粉羊蹄甲嫁接而成,跟大多雜交品種一樣無法自然繁殖。

神父發現不育的洋紫荊,鄧廣燊想起自己幾年前在垃圾站發現一批基督宗教玩具,有嬰孩耶穌、聖母、約瑟、牧羊人、牛、羊等,他分贈予教徒朋友,剩餘的就儲了起來。這批玩具原本呈現的情景是嬰孩耶穌降生馬槽,但在垃圾站發現玩具耶穌、玩具聖母,就像新的寓言故事。畫作《聖母像》(2024)和《牧羊人》(2024)分別繪畫玩具聖母和玩具牧羊人,並以他手製的畫框裝裱,畫框內畫作被高密度海綿包圍,鄧廣燊解釋垃圾站內的廢棄牀褥損毁後會露出海綿,恍如還原那些玩具被棄置垃圾站的場景。

畫中鑲嵌插圖 融會寓言意象

砍樹讓他聯想兩個故事:伊索寓言《誠實的樵夫》和華盛頓砍倒櫻桃樹。「其實兩個故事都在講做人要誠實,我覺得這些概念或童話故事,跟(我)當時的狀態有很大相反,我想將它們放在一起。」在鄧廣燊的記憶中,樵夫誤將斧頭掉進河裏,河中的赫耳墨斯(Hermēs)先後掏出金、銀、銅和原本的斧頭,問樵夫掉的是哪個斧頭,樵夫誠實回答,赫耳墨斯為獎勵樵夫的誠實品德,將所有斧頭都送給他,然而《伊索寓言》裏其實並未出現過銅斧頭。他握着寓言不存在的銅斧頭砍掉洋紫荊樹;《記憶中的樵夫》畫握着斧頭的手,畫前有一面角度固定的銅版,「拍照時可以拍到斧頭和反光,我覺得這個狀態就像一個現實和虛空間的關係」。

他續說:「這些寓言口耳相傳下,就會有不同版本。」《砧木 I》(2024)畫了樹的嫁接位,因兩種植物生長速度不同,嫁接位會腫了起來,畫中鑲了一幅《誠實的樵夫》插圖,赫耳墨斯的形象像個俠客;《赫耳墨斯》(2024)繪畫雕像一般的赫耳墨斯,但畫作左上方鑲了另一幅《誠實的樵夫》插圖,內裏赫耳墨斯的形象卻像個死神,「不同人、不同國家,或許他講的都是一個故事,但因為文化不同,它都會衍生不同的版本」。鄧廣燊留意到井或願望池,經常在寓言故事中出現,於是他用水晶膠創作《許願池》(2024),水晶膠內藏着飛蛾標本,池底是一面反光銅版,既回應《誠實的樵夫》中水的意象,許願池本身也是寓言故事的元素。

鄧廣燊畫的都是物,物串連起他的寓言故事,他解釋:「一些物件作為物理存在,其實它自己也會累積很多東西。」在他的繪畫過程中,物也在說故事——除了《羊蹄甲 I》(2024)和《羊蹄甲 II》(2024)是油畫,其餘畫作都用鉛芯筆創作。0.5毫米、4B的原芯筆,只透過灰度來呈現畫像,背景用原芯筆塗黑,筆觸清晰可見,「刻意抽走所有畫的背景,對我來說,整個展覽像是在重組一個寓言故事」。與其說是塗黑,更像是將大量石墨摩擦到畫布上,「用同一個工具,從畫中看到畫畫的動作,這個媒介很容易看到用了多少時間,因為每一筆都很容易看到。但油畫不是這樣,油畫其實是一層層,而且它可以蓋過你之前做的東西」。

素描投影畫面 經歷影像空間

他用投影機,將影像投影到畫紙上,再素描繪畫。然而為何不用攝影創作?他解釋:「按下按鈕的『嗰一下』,我覺得時間很快,我想經歷那個空間,或者經歷那個畫面,我就選擇了素描去經歷。」文首提到那批基督宗教玩具,其實他對那隻玩具牛感觸最大。內地出生的故母,出生時正值饑荒,被家人丟到垃圾站,後來才被爸爸撿回來,而她又是屬牛。最初鄧廣燊用矽膠倒模了玩具牛,經歷4、5年,它沾上塵和毛髮,「我畫這張畫(《反芻的皮囊 I》)經歷過幾個步驟,把(玩具)牛撿回來,然後把它倒模,然後用投影機project(投影)到畫紙,我再畫。其實它經過很多步驟,它就好像牛反芻的狀態」。

鄧廣燊個展「砧木」

日期:即日至11月9日(周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7:00

地點:中環都爹利街11號律敦治中心1樓108室gdm 爍樂 (Galerie du Monde)

詳情:bit.ly/3XDibOT

文:嚴嘉栢

設計:賴雋旼

編輯:謝秋瑜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藝述速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