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慢性腎臟病患新冠疫苗打好打滿!醫籲:宜控制蛋白質、磷的攝取量,延緩腎功能低下

華人健康網(台灣)

發布於 2022年02月18日01:46 •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臺灣大學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主治醫師姜至剛表示,對於慢性腎臟病或高風險族群,應控制蛋白質與磷的攝取量。
臺灣大學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主治醫師姜至剛表示,對於慢性腎臟病或高風險族群,應控制蛋白質與磷的攝取量。

國內首起本土Omicron死亡個案,為1名80多歲洗腎婦人。對於高風險族群例如慢性疾病包括腎臟病患者來說,疫苗更是需要打好打滿!醫師表示,目前正在進行洗腎的患者更是需要積極打疫苗。在後疫情時代,一旦長期洗腎,不僅需要接受長期治療,對個人生活或工作產生改變,並將增加健保醫療資源的負擔,更重要的是洗腎的方式也進入轉型思考,唯有減少感染,生命才能有保障。

面對臺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隨著人口老化及生活型態改變,慢性腎臟病人數逐年增加,一旦腎臟功能喪失而須長期洗腎。目前毒理學領域醫師都積極投入慢性腎臟病的預防與治療。以臺大醫院的腹膜透析中心為例,收治了近4百多位病人,醫護團隊竭盡心力從衛教、透析狀況的追蹤、回診與評估,持續為腎友提供兼具生活品質的透析治療而努力。

腎臟如同大型血液淨化機,每天要過濾血液中的含氮廢物、毒素及多餘的液體,功能強大且多樣,卻也是沈默的器官,大多數的腎臟病患未能及早察覺,到了腎臟功能失常時已瀕臨洗腎邊緣。

慢性腎臟病或高風險族群,應控制蛋白質、磷的攝取量

該如何建立一套遠離慢性腎臟病的趨吉避凶之道呢?臺灣大學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主治醫師姜至剛表示,對於慢性腎臟病或高風險族群,應控制蛋白質攝取量,避免產生過多的含氮廢物導致尿毒症,同時也能減少蛋白質直接造成腎臟負擔,延緩腎功能低下。尤其要注意的是飲水量、電解質跟磷,其中高血磷就易生有毒物質,造成血管鈣化,副作用是強的,因此最好少吃添加物跟加工食品,

但由於低蛋白飲食產生熱量攝取不足,導致體內蛋白質分解後產生更多含氮廢物,建議食用好油、低蛋白質澱粉(如冬粉、西谷米、米苔目、蘿蔔糕、碗粿、蓮藕粉、粉圓等)、適量優質蛋白質(正常人每公斤體重的蛋白質攝取量為1~1.2克,大約是一個手掌大小的肉類。若慢性腎臟病第3b期以上,每公斤體重的蛋白質攝取量下降到0.6~0.8)、含豐富不飽和脂肪酸的堅果。

除了飲食外,每年定期的尿液和血液檢查,若發現有泡(小便有泡)、水(水腫)、高(高血壓)、貧(貧血)、倦(倦怠),這時候也要懷疑腎臟功能是否已有異常,就要進一步找醫師檢查與治療。

在治療上,目前針對末期腎臟病病人的治療選擇不僅只有傳統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簡稱HD),臺大醫院亦提供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簡稱PD)的選擇。臺大醫院是亞洲規模最大的腹膜透析中心,中心有別於一般血液透析,病人必須每周至洗腎院所3次,每次約4-6小時。腹膜透析病人僅每月回診一次,平日在家自行更換透析藥水,可手動換藥水,或是使用機器在夜間睡眠期間來進行數次自動的換液程序。

後疫情時代,腹膜透析為慢性腎臟病居家治療新趨勢

非回診的時間則由醫療團隊由遠端監測病人的醫療情況,因此亦不會影響病人白天的作息,為病人提供兼具治療與生活品質的選擇。除此之外,考量各種病人換液及看診的需求,中心也開放個人換液室做門診換液,換液室內的攝影機也讓護理師可監看病患在無人指導的情況下換液程序是否正確,在獨立氣流的透析室中,由護理師對患者進行醫療照護,避免院內感染。中心亦設置訓練室,讓病人在舒適的環境實地模擬在家中使用機器的步驟。

後疫情時代,腹膜透析已為慢性腎臟病居家治療奠定基礎,也將以此成為醫療服務轉型的新趨勢。但是,不管是選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效果差不多,差別只在於自己適合哪一種。

在腎臟病的領域中,慢性腎臟病是必須非常關注的一部分,「We are what we eat!」飲食的選擇與搭配,更是影響慢性腎臟疾病進程的關鍵。吃的對,不但能夠延緩慢性腎臟病患者腎臟功能的衰退,更能確保其獲得充足的營養素。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