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想讓小朋友持續好行為或改善壞習慣時,經常會用到「獎勵計劃」的鼓勵方式。但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孩子很快就會對獎勵失去興趣,又或者嫌任務太難而很快放棄,尤其是年紀比較小的孩子或是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 的小朋友。來自台灣的張閔淳心理師表示,若果家長跟從5個原則來為子女定立獎勵計劃,會更有效地鼓勵孩子持續好行為。
Photo from 反起跑線聯盟 劇照
耐性小、嫌任務太難致獎勵計劃難以實行?
集齊10個章就可以來跟爸媽換一個獎品;一個禮拜都沒有打人就可以得到一個大禮物;如果可以忍住5個章不換獎品,累積到10個章時可以換更大的禮物,這都是家長常用的獎勵方式策略。不過,年紀比較細或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 的小朋友比較小耐性,張閔淳心理師指家長為他們定立獎勵計劃的方式會跟年紀較大的孩子有點不一樣。
集點制度的獎勵方式,是家長很常用來約束或增強孩子行為的作法。張閔淳心理師稱,一般而言,孩子會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或可以得到更好的禮品,而表現或控制自己的行為。但他就指不少家長也會發現,原本在一般孩子身上有效的制度,若用在年齡層較小或是ADHD的孩子身上,就很難達到效果。事實上,他們並非不想獲得禮物,而是任務對他們而言太難以達成。
Photo from 相片授權自 張閔淳心理師
為年幼/ADHD子女定立獎勵計劃5大原則
年紀較小及ADHD的孩子可能連3個章都很難集到,要怎麼讓他集到10個章?連一天都很難維持,要怎麼讓他持續一星期甚至一個學期?張閔淳心理師表示,針對幼兒或ADHD的孩子在增強制度上需要適時調整。除了任務、頻率外,禮物也需要經常更換。張閔淳心理師認為家長為幼兒及ADHD的孩子定立獎勵計劃需跟從5大原則,包括頻率高、任務小、禮物經常更換、獎品可以不起眼、給予禮物同時伴隨言語肯定。將困難的任務切割成多個小任務、用些簡單小物代替實質禮物作獎勵,這些做法都更有效地助孩子完成任務,以及方便家長實行獎勵計劃。張閔淳心理師鼓勵家長,「只要用對方式,一定能讓孩子積極且投入!」
Photo from 相片授權自 張閔淳心理師
Text : Mami Editorial
帖文授權轉載:張閔淳心理師
留言 0